章賢興 胡慶松 周啟松 (蘭溪市梅江鎮(zhèn)人民政府,浙江省金華市 300;蘭溪市香溪鎮(zhèn)人民政府,浙江省金華市 300)
蘭溪市地處浙江省中西部,錢塘江上游,全年溫光資源豐富,雨量充足,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梅江鎮(zhèn)地處蘭溪市北部丘陵地帶,該鎮(zhèn)高粱種植歷史悠久,主要用于加工高粱酒“梅江燒”,“高粱-再生高粱”種植模式是當?shù)氐膫鹘y(tǒng)種植模式,但在再生高粱采收結束后的11月至翌年4月,土地基本處于閑置狀態(tài),土地利用率較低。因此,近年來,蘭溪市積極創(chuàng)新農作制度,在“高粱-再生高粱”種植模式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季春馬鈴薯種植,形成了“春馬鈴薯-高粱-再生高粱”一年三熟糧食高效栽培模式。該模式在穩(wěn)定糧食生產(chǎn)面積的同時,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并取得了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據(jù)統(tǒng)計,該模式第1茬春馬鈴薯產(chǎn)量約18 000 kg/hm2,產(chǎn)值為75 000元/hm2;第2茬高粱產(chǎn)量約6 000 kg/hm2,產(chǎn)值為22 000元/hm2;第3茬再生高粱產(chǎn)量約4 800 kg/hm2,產(chǎn)值為18 000元/hm2;合計產(chǎn)值達115 000元/hm2以上,經(jīng)濟效益較高。為促進“春馬鈴薯-高粱-再生高粱”種植模式的推廣,現(xiàn)將其栽培技術要點總結介紹如下。
春馬鈴薯于前一年12月中下旬播種,4月中下旬收獲。高粱于4月上旬播種在春馬鈴薯壟溝內,7月下旬收獲;再生高粱于11月上中旬收獲。
宜選用“中薯3號”“東農303”等早熟、優(yōu)良馬鈴薯品種的脫毒種薯,于前一年l2月中下旬進行適期播種,播種前將種薯切成每塊帶2~3個芽眼的薯塊。播種前1周,全田進行化學除草。播種前大田作畦,畦寬1.2 m,溝寬0.3 m。播種時,每畦播種2行,種植密度為67 500~82 500穴/hm2,每穴播1塊種薯[2]。
播種前結合翻耕整畦,施用農家肥18 000 kg/hm2、三元復合肥750 kg/hm2作基肥,施用復合肥時要避免肥料與種薯直接接觸,應施在距種薯6~8 cm的行間。
播種后在種薯上覆蓋一層厚8~10 cm的稻草,并結合清溝,在稻草上均勻覆土,以防稻草被風吹走,造成種薯外露。
1月中旬開始覆蓋地膜,覆蓋地膜前要追施尿素150 kg/hm2,覆蓋地膜一般在雨后進行,此時土壤水分含量充足,有利于種薯正常出苗。出苗后及時用細竹竿破膜放苗,以防膜內高溫燒苗[2]。
4月中下旬,馬鈴薯已具有一定產(chǎn)量,且此時的田頭收購價較高,一般在4元/kg左右,故此時收獲可獲得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
高粱栽培關鍵技術為“合理布局,選配良種;搶時播種,培育壯苗,合理追肥,疏株疏苗,防病治蟲,及時收獲?!?/p>
高粱一般在3月中旬開始播種,最遲在清明前播種,以免影響再生高粱的正常成熟。可選用豐產(chǎn)性好、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的中早熟品種進行種植,如“瀘糯8號”。播種前要進行種子篩選,選出顆粒飽滿的種子進行浸種消毒。將高粱種子點播在春馬鈴薯壟溝外側,種植示意圖見圖1,播種深度為3~5 cm,每穴點播2~3 粒,株距以35~40 cm為宜[3]。
圖1 種植示意圖
待高粱出苗后且長出3~4張葉片時,及時進行勻苗定苗,每穴留1株高粱壯苗,拔去弱苗。第1次中耕結合定苗同時進行,即用小鋤邊中耕除草邊定苗。結合春馬鈴薯收獲進行第2次中耕,收挖春馬鈴薯時,先清除高粱苗行間的雜草,之后拔去春馬鈴薯秸稈,揭去地膜,一邊收挖春馬鈴薯,一邊將壟土培在高粱苗基部。
待高粱具7~8張葉片時,應追施三元復合肥300 kg/hm2、尿素150~225 kg/hm2,以利于提苗。
高梁生長前期要重點做好對蚜蟲的防治,中后期做好對紋枯病、紫斑病的防治。同時,一定要選用高效低毒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并掌握好用藥次數(shù)和安全間隔期,以保證高梁的質量安全。
7月下旬,待穗上部80%以上籽粒轉為紅色時,即可收獲割稈,以保證再生高粱能正常成熟。值得注意的是,頭茬高粱收獲必須用快刀平砍,留樁高度保留倒二節(jié)位??扯挄r要齊平不破裂,避免傷害再生芽和損壞樁頭。無病蟲害的莖稈可平行放于種植行間[3]。
再生高粱栽培關鍵技術為“巧施促苗肥,蓄留好莖樁,疏掉多余苗,抓緊施追肥?!?/p>
在頭茬高粱收獲前7~10 d,視土壤墑情和降雨情況,施三元復合肥300 kg/hm2、尿素150 kg/hm2。
結合中耕除草進行追肥,第1次追肥在頭茬高粱收獲后3 d內施發(fā)苗肥,施尿素150 kg/hm2左右。當再生高粱苗長到具3~4張葉片時,及時間苗,每穴留1~2株健壯苗,并追施尿素150 kg/hm2作提苗肥,隨后依苗長勢追施壯苗肥。
再生高梁的病蟲害防治基本與頭茬高粱相似,區(qū)別主要是再生高粱生長前期要注意防治玉米螟。
再生高粱在蠟熟末期后搶晴天進行收獲,并及時打曬,以免因秋季雨天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