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軒菱
摘 要:午餐午睡是幼兒園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提高午餐午睡的管理質量能夠幫助幼兒在幼兒階段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對日后發(fā)展可起到重要的幫助作用。本文將結合幼兒個體差異性的特點,討論設計起床順序、關心幼兒需求、深化午餐規(guī)則、構建良好氛圍等午餐午睡環(huán)節(jié)的應對策略,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個體差異; 幼兒園; 午餐午睡
中圖分類號:G61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0)3-105-001
2012年教育部頒布了《3-6歲兒童學習發(fā)展指南》,明確幼兒在3-6歲期間個體社會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性。幼兒身心發(fā)展具有差異性,因此要做好幼兒園日常的午餐午睡管理,也能夠幫助幼兒提高自身適應能力,并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于幼兒的思維、智慧、知識的健全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
一、幼兒個體差異性的特點
《論語注》中提到“夫子教人,各因其材”,這也是“因材施教”一詞的來源,教育是為了幫助幼兒更好的成長,所以教育內容需要與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情況保持一致。隨著我國教育理念的更新,更多家長開始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幼兒在家庭中受到的學習理念也有差異性。例如:父母性格、家庭環(huán)境、個人興趣愛好都成為影響個人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作為教師不能無視這種差異性,而是要根據這種差異性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到,要站在以人為本的角度考慮問題,重視幼兒的主體位置,將每個幼兒都看做獨立發(fā)展的人,觀察其學習生活時表現出的個體特征,以正確的觀點去進行幼兒園的日常管理,確保每個幼兒的學習潛能都可以開發(fā)出來[1]。
二、午餐午睡環(huán)節(jié)應對策略
(一)設計起床順序
午睡管理對于很多教師來說都是比較頭疼的一項內容,因為每個幼兒習慣的午睡時間都不同,這也會導致一些幼兒醒的早,而一些幼兒沒睡醒所以不愿意起床。這個時候,教師就需要針對不同情況進行分類引導。首先可以在午睡前5分鐘播放一些優(yōu)美的音樂,幫助幼兒更好的進入午睡。在起床時,教師要做好年齡段的劃分。例如:小班的幼兒年齡較小,所以其自主管理能力比較弱,這時教師就需要幫助其學習正確的穿衣方式,并在午睡結束后,鼓勵幼兒自己穿衣服與鞋襪。而對于年齡較大的大班幼兒來說,其經過小班的學習后,已經具備基本的自我管理能力與自我驅動意識。這個時候午睡起床的管理就可以融入小組合作活動,例如開展“看誰更快”的比賽,以小組競賽方式激發(fā)幼兒午睡起床的效率,班級整體的活動氛圍能夠被激發(fā)出來,一些動作較慢的幼兒能夠受到動作快的幼兒的感染,而動作較快的幼兒也能自動自發(fā)的幫助其他小伙伴,潛移默化中提高幼兒合作、交流、溝通的能力。
(二)關心幼兒需求
因為每個幼兒的生長環(huán)境不同,家庭、父母等外界因素會影響其個性的形成,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可以發(fā)現每個幼兒的學習習慣和學習進度都各有不同。作為教師不能刻板的糾正這種差異性,而是要深入幼兒的內心世界,了解差異性形成的原因,通過與幼兒的交流,從內心深處了解其實際需求,并和幼兒搭建良好的溝通關系。例如因為身體發(fā)育速度不同,所以每個人的食量大小也有區(qū)別,所以教師在分發(fā)午餐時,就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而是要根據實際需求調整飯菜的分配量。教師可以在盛菜的時候耐心的跟幼兒說,“你不喜歡吃哪個菜可以告訴老師,這樣老師少給你盛一點,但是你要全部吃掉?!睗u漸的幼兒能夠養(yǎng)成不挑食的習慣,對以往不喜歡的蔬菜,也能吃得更多。
(三)深化午餐規(guī)則
規(guī)則是保證管理順利落實的基礎,規(guī)則與制度的意識會跟隨著一個人進入社會,并幫助其約束自我行為。幼兒時期應重視對幼兒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確保其能夠規(guī)范的進行午餐進食。因為很多幼兒在家里進食午餐時,更加習慣自由的進食方式,例如:吃一會玩一會、邊吃飯邊看動畫等等。而在幼兒園這種行為則是不被允許的。因此教師要跟幼兒講明家里與幼兒園的區(qū)別。在制定規(guī)則的時候,可以讓幼兒一起參與討論,從而增強其對制度的服從性。例如:所有人在盛飯盛菜之前要用消毒洗手液清洗雙手,在吃飯時如果桌面掉落垃圾或殘渣要自己拾起并扔進垃圾桶。吃完飯自己放好餐盤與餐具,然后排隊用溫水漱口,擦凈臉蛋和雙手。對于教師來說,這種午餐規(guī)則十分簡單,但是從幼兒的角度來看完成的進度與效果卻不盡相同。例如:有的幼兒使用勺子的方式不正確,進食速度很慢,這時教師就要針對其進行正確的示范,并溫柔的鼓勵。如果有的幼兒故意搗亂,隨意走動,教師就要教導其遵守制度。
(四)構建良好氛圍
構建良好的氛圍能夠幫助幼兒更快更好地進入午睡、午餐活動中,首先在午睡時,教師可以先對其講授正確的躺姿,幫助他們找到最舒服的角度,然后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情節(jié)舒緩、內容優(yōu)美的詩歌或讀物,配合音樂向幼兒朗讀,這樣有利于其感受午睡的氛圍,不會因為環(huán)境因素而分心。在午餐管理時,教師也同樣需要構建良好的用餐氛圍。例如:很多教師會強制性的約束幼兒在午餐時不可以說話,但是這種靜默無聲的用餐氛圍反而會影響個人進餐的速度與情緒。因此教師可以改變這種方式,可以在用餐時適當引導交流,但是要適度,例如:鼓勵吃飯快的小朋友,并當眾表揚,這樣幼兒就知道只有好好吃飯才能得到表揚,自然而然加快吃飯的效率[2]。
綜上所述,幼兒階段個體身心正處于發(fā)育時期,其學習能力、生活習慣、自主思維意識都有待提升。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午餐午睡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明確個體差異性對幼兒發(fā)展的影響。尊重每個幼兒的心理需求,并給予其更多的關懷與安慰,幫助其快樂、自由、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曹維青.談如何讓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回歸生活,促小班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J]才智,2019(13):101
[2]徐夢丹.飯菜有香來成長有道——淺析小班幼兒良好午餐習慣的培養(yǎng)[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