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駿
由“白楊禮贊”到“銀杏禮贊”
《白楊禮贊》是我們很熟悉的一篇課文,成都的羅舒文老師在《白楊禮贊》課后,引導同學們用《白楊禮贊》的寫法寫了一組關于銀杏的課堂作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供稿: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qū)石室聯(lián)合中學八(14)班 ?指導老師:羅舒文)
說到成都的秋,最令人著迷的就是銀杏了。我以前不懂得自古以來文人墨客筆下的金色汪洋,這是我來到成都上學后才有所體會的。
我不記得在小學時發(fā)生的許多瑣事了,只記得濱河路上的、可以預約的金秋。小學門口的那排金桂和銀杏總是令人魂牽夢縈,只可惜在幾年前,那芳香的桂樹在工人們冰冷的工具下消失了,只留下了那棑“孤獨”的銀杏。
銀杏——中國的活化石,在成都卻顯得再普通不過了。
這是一種力爭上游的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它的干直通九霄,像一把登天云梯,站在樹下,絲毫望不見頂,它的枝條有的蒼勁筆直,有的盤旋向上,有的好似盤虬臥龍。夏日,它在牽?;ㄍ嵝痹谝慌?、玫瑰毫無生氣之時,傲然挺立在烈日之下,渾身碧綠,讓人見了心中舒暢;秋日,它在萬物凋零之時身披金裝,好似飄飄少女,點綴在冰冷的鋼筋混凝土里,顯得格外明亮。
這就是銀杏,普通卻不凡的樹!
它一到秋日便降下“炮彈”——白果,這種可“遺臭萬年”的果實,令人心生不快,它春日剛醒便花開四落,好似天女散花,樹下一片狼藉。也許你說它過于普通,不夠亮眼,的確,在宇宙的海洋中,它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塵埃,但正是這種在地球上生存了上億年的活化石,這擁有少女般婆娑背影,好似秋日暖陽的銀杏,給城市帶來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一片樹葉恐怕不能織出一件金色大衣,兩片樹葉恐怕不能聚成一片金色的汪洋,但成千上萬,有著不同花紋、不同脈絡的、似精靈、似舞者、似倩女的銀杏葉,卻為城市的發(fā)展鋪上了光明大道。
銀杏??!你注定不凡!你用落葉裝點著冰冷的每個角落,滋養(yǎng)著一方硬土,正如“化作春泥更護花”,與人們約定著走來。這不正是守衛(wèi)邊疆的解放軍戰(zhàn)士嗎?他們不正是甘用生命抵御強敵,為祖國母親帶來安寧嗎?我贊美銀杏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征了守疆的戰(zhàn)士,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復興的創(chuàng)新力量、奮斗力量以及科技力量。
讓那些驕傲、貴族化的人們?nèi)バ蕾p紅木、楠木、胡桃木吧,去鄙視著億萬年的化石精靈吧!他們終究不是華夏民族的佳人,更不是華夏氣魄與靈魂的歸屬!
我停下了腳步,站在銀杏樹下靜靜凝望。我相信40年后,我對今天的時光依舊記憶猶新。我將永遠忘不了那天的情味,不禁賦詩一首:
成都府內(nèi)雨紛紛,
銀杏飄飛更著風和雨。
獨站樹下,
幻視銀杏為域兵。
狼煙升、號角起,
出征將士何時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