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麗媛 梁永剛 鐘 群 肖 慧 許尚文 陳自謙*
磁共振波譜(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技術是一種無創(chuàng)活體生化分析方法,可從生化代謝方面對病變診斷提供依據(jù),近些年被廣泛用于疾病的診斷,尤其是將MRS技術應用于顱腦占位性疾病的檢查,為疾病診斷提供生化代謝信息,有利于顱腦疾病的影像學精準診斷[1-6]。顱腦MRS主要通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設備檢測膽堿(choline,Cho)化合物、N-乙酰天門冬氨酸(N-acetyl aspartate,NAA)和肌酸(creatine,Cr)等代謝產(chǎn)物的比值實現(xiàn)鑒別顱腦占位性病變的性質(zhì),從而為患者提供精準的術前診斷,并提供重要的臨床評估依據(jù)[7-9]。本研究旨在分析顱腦占位性病變患者的MRS檢查資料,歸納總結顱腦MRS失敗及成像質(zhì)量不滿足診斷要求的原因,同時提出了質(zhì)量控制措施,為進一步做好顱腦MRS檢查提供參考。
選取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間在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900醫(yī)院就診的124例顱腦MRS檢查資料,其中女性43例,男性81例;年齡5~78歲,平均年齡(45.59±16.74)歲,所有患者均為顱腦占位性病變,臨床及影像檢查資料齊全。所有患者檢查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納入標準:①患有顱腦占位性病變的患者;②MRI檢查前未行手術、放化療或其他干預治療;③能夠耐受高場強MRI檢查;④MRI檢查結束后1~2周內(nèi)行手術,能夠獲取病變的病理結果。
(2)排除標準:①病變最小徑<8 mm;②有MRI檢查禁忌癥。
采用Siemens Skyra型及Trio 3.0T MRI設備(德國西門子公司)。
采用Siemens Skyra型及Trio 型3.0T MRI,多通道相控陣頭線圈?;颊哐雠P于檢查床,頭先進,用泡沫墊固定頭部,激光定位燈十字交叉對準兩眉間連線中點,對患者行顱腦MRS掃描。
(1)矢狀位T2WI-3D序列掃描:掃描參數(shù)為重復時間(repetition time,TR)為3200 ms,回波時間(echo time,TE)為400 ms,視野(field of view,F(xiàn)OV)為250 mm×250 mm,掃描層厚1.0 mm,層間距0 mm,掃描層數(shù)176層,矩陣256×256,激勵次數(shù)(number of excitation,NEX)為1,重建病灶區(qū)域軸位與冠狀位圖像,用于后續(xù)MRS掃描定位。
(2)顱腦常規(guī)序列掃描:包括軸位T1WI、軸位液體衰減反轉(zhuǎn)恢復(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xiàn)LAIR)及軸位彌散加權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于增強掃描前進行顱腦MRS檢查。MRS掃描采用多體素3D化學位移成像技術,掃描參數(shù)TR為1700 ms,TE為135 ms,平均激勵次數(shù)3次,體素大小根據(jù)病灶大小靈活調(diào)整,約為10 mm×10 mm×10 mm,掃描方位軸位,掃描時間為6 min 35 s。感興趣區(qū)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的感興趣容積(volume of interesting,VOI)應包含顱腦病變區(qū)域及周圍的正常腦組織,并盡量避開血管、腦脊液、空氣、脂肪、壞死組織、鈣化區(qū)和骨骼。FOV通常為VOI的2~3倍,于VOI前后、左右及上下6個方向添加預飽和帶,采用手動勻場對磁場均勻性進行調(diào)節(jié),要求半高寬≤20 Hz方能進行MRS掃描。掃描過程中患者制動。掃描結束后數(shù)據(jù)自動傳送至后處理工作站對MRS進行規(guī)范化后處理。顱腦MRS定位見圖1。
圖1 顱腦MRS定位示意圖
在124例患者中,有109例患者的顱腦MRS脂肪抑制及水抑制好,譜線基線平穩(wěn),代謝物化學位移位置正常,譜線質(zhì)量較高,較好的反映了顱腦各化合物代謝情況,對顱腦占位性疾病的診斷提供了較為可靠的依據(jù),見圖2。
圖2 顱腦MRS譜線高質(zhì)量表現(xiàn)
在124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因多種原因?qū)е翸RS失敗或波譜成像質(zhì)量不滿足診斷要求,其中1例因抑脂抑水效果不佳導致譜線雜亂,見圖3。
圖3 抑水抑脂效果對顱腦MRS譜線的影響
有4例因患者配合欠佳導致譜線基線不穩(wěn)、波譜譜線形態(tài)差;10例因勻場效果不佳導致譜線基線不穩(wěn)、譜線雜亂,見圖4。
圖4 顱腦隨機運動與磁場均勻度對顱腦MRS譜線的影響
MRS可無創(chuàng)觀察組織代謝及生化變化,越來越多的被用于顱腦占位性病變的診斷及鑒別診斷。MRS結合結構成像可得到更多的診斷信息,從而極大提高診斷準確率。由于MRS檢出的化合物的信號非常弱,且影響因素眾多,要求須對其整個掃描流程進行質(zhì)量控制[10]。
MRS檢查成功的最基本條件是患者檢查前的充分準備與良好配合。檢查前需與患者做好溝通,告知其檢查過程,簽署知情同意書,克服恐懼及緊張心理,盡量取得患者的良好配合,尤其是要告知患者在檢查中制動,對于配合欠佳的兒童患者在必要的情況下可口服水合氯醛鎮(zhèn)靜,該方法成功率高、刺激小、操作簡單且起效快[11]。
MRS空間定位技術一般分為單體素技術和多體素技術。單體素技術采集的僅為一個體素內(nèi)的回波信號,適合單發(fā)病灶,但由于其提供的生化代謝信息有限,故在臨床顱腦占位性病變檢查中很少使用;多體素采集技術可分為2D及3D的多體素采集,其優(yōu)點是一次采集覆蓋的范圍大,在選定的VOI內(nèi)可得到多個體素的代謝物譜線[1]。顱腦MRS既需要病灶區(qū)域的譜線,同時又需要正常腦組織代謝物譜線作為對照,故在日常工作中顱腦波譜多采用3D多體素成像技術。
顱腦MRS掃描序列定位要盡量避開血管、腦脊液、空氣、脂肪、壞死組織、鈣化區(qū)和骨骼,這些區(qū)域易產(chǎn)生磁敏感偽影,降低分辨率和敏感性,掩蓋代謝物的檢出。VOI應包含顱腦病變區(qū)域及周圍的正常腦組織,以在診斷時方便進行對比。FOV設置為VOI的2倍,接下來按順序添加6條飽和帶以減少周圍組織信號對MRS的影響。6條飽和帶分別設置在VOI區(qū)域的前后、上下和左右,從而最大程度減少周圍組織信號的影響。為提高磁場均勻度,可采用手動勻場對磁場均勻性進行調(diào)節(jié),以獲得更高的譜線質(zhì)量。
要想得到高質(zhì)量的MRS譜線,需合理設置以下重要的參數(shù):①選擇恰當?shù)腡E時間。MRS檢查TE值的設置范圍為30~270 ms,顱腦MRS的TE值設置為135~145 ms比較合適,不但能夠良好顯示代謝物,同時保證了足夠的信噪比[12];②體素大小。體素大小可根據(jù)病灶的大小靈活設置,病灶大體素可適當調(diào)大,但注意不能超過病灶的范圍,病灶小,體素也要減??;③平均次數(shù)的設置。由于MRS所獲得的信號要弱得多,因此MRS采樣必須重復多次,推薦3~6次,掃描時間在6 min左右,掃描時間以患者可以耐受且信噪比也能達到診斷要求;④脂肪抑制和水抑制的設置。脂肪抑制和水抑制可以減輕MRS譜線的脂肪和水的污染,以得到更加穩(wěn)定的基線和準確的代謝物。
做好MRS需要主磁場必須十分均勻,否則會導致MRS共振頻率波峰寬大,因此推薦采用手動勻場的方法對磁場均勻性進行調(diào)節(jié)后再進行MRS掃描。具體方法為:進入手動勻場選項,依次進行頻率調(diào)節(jié)、射頻幅度調(diào)節(jié)、水抑制及交互勻場,保證半高全寬≤20 Hz,然后再進行MRS掃描[13]。
掃描結束,數(shù)據(jù)傳送至后處理工作站,使用專用后處理軟件進行規(guī)范化后處理,在顯示與評估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項。①選擇的MRS算法模型TE值要與掃描用的TE值一致;②精準定位體素,以保證所評估的體素是真正的VOI所定位到的體素;③以彩圖的格式顯示測量值,彩色打印并上傳至影像歸檔及傳輸系統(tǒng)(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系統(tǒng)。
影響顱腦MRS掃描的因素較多,充分的檢查前準備、精確合理的定位、優(yōu)化的參數(shù)設置、最佳磁場均勻度、規(guī)范化的后處理以及患者的良好配合,才能獲得高質(zhì)量的符合臨床診斷需求的MRS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