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振庭
【摘要】目的 對女性更年期焦慮伴心血管病患者進行中醫(yī)臨床診療價值的綜合分析。方法 研究對象為2016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48例更年期焦慮伴心血管病女性患者。將這48例患者根據(jù)治療方法的不同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4例患者。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式,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方式的基礎上應用中醫(yī)診療方法。對比分析兩者患者的SAS(焦慮自評量表)評分、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 用中醫(yī)療法治療女性更年期焦慮伴心血管病患者有更為顯著的療效,值得推廣。
【關鍵詞】女性更年期;焦慮伴心血管病;中醫(yī)臨床診療分析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0..01
在臨床中較為普遍的多發(fā)病之一就是心血管疾病,該疾病可同時誘發(fā)焦慮癥,尤其是女性更年期階段。女性更年期會在生理和心理上發(fā)生較大變化,這種變化會嚴重影響女性的身心健康,所以該階段女性在出現(xiàn)心血管疾病后,會有很高概念伴發(fā)焦慮癥。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6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48例更年期焦慮伴心血管病女性患者。將這48例患者根據(jù)治療方法的不同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4例患者。選取研究對象皆符合女性更年期標準,并且本次研究均取得患者同意。觀察組患者最低年齡為50歲,最高年齡為70歲,平均年齡為(62.68±9.24)歲;病程時間范圍為1.47~12.05年,平均病程時間為(5.36±4.23)年;其中有6例高血壓,5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3例心律失常。對照組最低年齡為51歲,最高年齡為71歲,平均年齡為(63.14±9.78)歲,病程時間范圍為1.58~11.05年,平均病程時間為(5.49±4.75)年;疾病類型:5例高血壓,4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3例心律失常。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時間和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方法,對患者進行抗凝、降壓和改善循環(huán)治療,連續(xù)14天口服0.4mg阿普唑侖片,每天3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中醫(yī)治療方法,每天2次服用寧神定志丸,一次10 g,連續(xù)治療14 d。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SAS(焦慮自評量表)評分、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如果SAS評分為50分~59分,則為輕度焦慮,如果SAS評分為60分—69分,則為中度焦慮,如果SAS評分為70分以上,則為重度焦慮。如果更年期焦慮伴心血管病女性患者接受相關治療后完全消失了臨床癥狀并且SAS評分恢復正常則為顯效;如果患者接受治療后有一定程度的消除臨床癥狀,并且SAS評分恢復正常則為有效;如果患者接受治療后沒有消除臨床癥狀且SAS評分未恢復正常則為無效。(顯效人數(shù)+有效人數(shù))/患者總人數(shù)*100%=總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在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時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用(x±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數(shù)據(jù)差異,用x2檢驗計數(shù)資料,P<0.05時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83%,對照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75%,對比兩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就臨床治療總有效率而言,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2.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SAS評分
就SAS評分而言,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SAS評分(P<0.05)。
3 討 論
女性更年期經(jīng)常伴有一些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chǎn)生影響,使患者出現(xiàn)焦慮、不安等心理,逐漸發(fā)展成焦慮癥,所以在進行臨床治療時,一定要重視焦慮癥的治療。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用中醫(yī)療法治療女性更年期焦慮伴心血管病患者有更為顯著的療效,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祖力胡馬爾.玉素甫,郭 蔚,徐 燕,劉永明.中西醫(yī)防治女性更年期高血壓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5,12(33):48-51,64.
[2] 陶海俠.女性更年期焦慮伴心血管病患者中醫(yī)臨床診療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5,3(36):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