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小,活潑好動、好問好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天性,并加以利用,通過將“玩中學”教學技巧運用到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本文首先分析了“玩中學”教學技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并對“玩中學”教學技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進行了深入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玩中學”;教學技巧;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0)06-0176-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已深入人心,各個學科的教學工作者也在思考,如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貫徹與實施這一教學理念?!巴嬷袑W”教學技巧的產生及運用,就是對“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集中展現(xiàn)。愛玩是兒童的天性,小學生,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好玩的階段,通過“玩中學”教學技巧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的運用,不僅符合學生的天性,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更能寓教于樂,有助于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提高教學效率[1]。
一、“玩中學”教學技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玩中學”教學技巧本質上是對寓教于樂教學理念的集中體現(xiàn),主要是將游戲、故事等具有趣味性的因素融入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學生能夠在玩的過程中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由此可見,將“玩中學”教學技巧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及學習規(guī)律
小學生由于年齡原因,在心理成長及學習規(guī)律方面具有鮮明的特點,他們不僅好玩好動、好奇心強,同時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較短,更容易對有趣味性的事物產生興趣。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只有采取適用于學生成長特征的教學方法,才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學習效率。而 “玩中學”教學技巧的運用正是完全符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特征及學習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
(二)有助于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傾向,對學生的心理及行為都會產生正面的影響。而“玩中學”教學技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通過將趣味性的教學因素融入到教學過程中,能有效的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促使學生對語文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二、“玩中學”教學技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路徑
(一)“玩中學”教學技巧在小學語文拼音教學中的實施
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基礎教學內容之一,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但是由于漢語拼音的抽象性和枯燥性,以往的小學語文拼音教學一直處于低效的教學狀態(tài)。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小學語文拼音教學中,對“玩中學”教學技巧進行充分的運用。
首先,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拼音教學時,可以將兒歌的形式進行融入。兒歌是兒童都很喜歡的一種文學形式,它朗朗上口,便于記憶,通過將兒歌與拼音教學進行融合,可以起到強化學生的記憶和學習效果作用。如在教學單韻母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兒歌進行記憶“嘴巴張大a a a,嘴巴圓圓o o o,嘴巴扁扁e e e”。
另外,教師還可以將趣味游戲融入到拼音教學中,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不僅學會漢語拼音的規(guī)則,同時也感受到拼音學習的快樂。如在教學三拼音節(jié)時,教師就可以指導三個學生分別拿著標有聲母、韻母的卡片,進行自由的組合,由第四個學生進行拼讀,看哪個學生拼正確的最多。這樣的游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玩中學”教學技巧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實施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識字教學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但是由于學生是初步接觸漢字,而且中國的漢字數量眾多、又存在很多的形近字,對學生的識字學習帶來了了很大的難度。因此,教師就可以將“玩中學”的教學技巧運用到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以此提高識字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首先,教師可以利用漢字象形的特點,用圖片或動畫視頻的形式進行展現(xiàn),以此提高學生對漢字字形的記憶。如在教學“田”“月”“日”等字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動態(tài)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字形的演變過程,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字形編故事的形式進行漢字的識字教學。如在教學“囚”字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進行教學“從前有個人觸犯了法律,于是被人用方框圈了起來,他就成為了囚徒?!痹诶L聲繪色的故事中,學生能深刻地理解漢字的含義,記住了漢字的字形。
(三)“玩中學”教學技巧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施
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并貫穿于語文學科教學的全過程。通過閱讀,學生不僅能獲取到更多的知識和信息,更能有效的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但是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持續(xù)地保持對閱讀教學的興趣,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將“玩中學”的教學技巧運用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針對閱讀內容進行分角色表演,以此深化學生對文章中人物性格、心理的認識和把握,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分角色表演,這樣不僅改善了課堂教學的氛圍,更加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有效性。其次,教師還可以在班級內通過組織各種閱讀競賽的形式,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使學生在參與競賽的過程中,體會到閱讀快樂,從而幫助學生更為有效的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后,教師還應將這種“玩中學”的教學技巧運用到學生課外的閱讀教學實踐中。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大量的閱讀訓練基礎之上的,因此僅憑課內的閱讀教學是完全不夠的,教師應鼓勵學生利用課外的時間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玩中學”教學技巧在課外閱讀活動中的運用,不僅能使學生更有效的進行閱讀活動的堅持、持續(xù),更有助于課內教學活動的補充和延伸,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三、結語
綜上所述,“玩中學”教學技巧是“以人為本”“寓教于樂”教學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是符合小學生心理成長特征及學習規(guī)律的教學方式,是值得教師推廣并使用的教學策略。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將“玩中學”教學技巧運用到拼音教學、識字教學及閱讀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以此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李漢澤.情境不是教學內容的漂亮外衣[N].中國教師報,2007.
[2]葛家壽.體育課應選擇什么教學內容?[N].中國體育報,2007.
【作者簡介】
舒曉虹(1980~),女,漢族,甘肅省定西市岷縣中寨鎮(zhèn)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