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芬
【摘?要】如果你想做一個幸福的教師,就應該在每一天的工作中,盡量奉獻你的愛,讓你的愛悄悄地潤澤孩子的心田。當我們用“真愛”、“寬容”、“尊重”、“信任”贏得了學生的愛戴,我們就成了學生真正的朋友,望著快樂的學生,我們的心中就洋溢著幸福。
【關鍵詞】享受教育;體驗幸福;《你在為誰工作》
最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你在為誰工作》。作者從每一位員工都需要自我反思的人生觀——“你在為誰工作”這一根本命題著手,進行了深刻細致的論證和解答。掩卷沉思,自覺收獲不小??梢哉f,讀完這本書,就會對“你在為誰工作”這一思想深處的問題有了根本性的認識,頗有豁然開朗之感。
全書從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開始。故事說的是一個心理學家到一座正在建設中的教堂,詢問三位正在砸石頭的工人在“為誰工作”。第一位工人怨氣沖天地說他正在用重得要命的鐵錘去砸硬得要死的石頭,在為工作而工作;第二位工人無可奈何地說正在為一家老小的溫飽而砸石頭,在為薪水而工作;最后一位工人心平氣和地說他正在參與興建一座雄偉的教堂,和建設一座現代化的都市,在為人生價值而工作。面對同樣工作(砸石頭),三個人有三種看法,三種看法導致三種不同的工作感受,也產生了三種不同的結果。由此可見,工作的心態(tài)直接影響到工作的業(yè)績.
而我們教師,從事的是一項特殊的職業(yè),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塊塊粗笨的大石頭,而是一個個天真無邪的小天使。當一個教師喜愛她的職業(yè)時,無論遇到何種壓力和困難都會全身心地投入,反之,對職業(yè)的產生厭煩時則會產生對職業(yè)的疏遠,如果有機會則會想著換一個工作。對教育、教學工作的意向因素決定著教師對工作將要采取何種行為,表現為將要做什么和怎樣做的準備狀態(tài)。一個教師對工作的態(tài)度,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教師實際工作行為。一個教師是百分之百地投入自己的精力,全心奉獻,還是心猿意馬、隨心所欲地工作,都會受這一隱含態(tài)度的深深牽制。
在我看來,與其總在“你在為誰工作”中糾結,還不如努力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斷去尋找幸福感!
語文課上,我發(fā)現每次舉手回答問題的人總是那么寥寥幾人,更多的學生干坐著,成了名副其實的“聽眾”。善思善辯的學生變得越來越善思且善辯,而“文靜”的學生也變得越來越“文靜”。在與同事的交流中,了解到這樣的課堂現象非常普遍。怎樣改變這種現狀呢?我給學生提出了要求:上課回答到3次問題便可在小組里加一分,以此類推。(沒有回答到問題的,舉手時握空心拳;回答了一次問題的,再次舉手時伸一個手指;回答了兩個問題的,舉兩個手指……)以此類推,我就能通過學生的手勢清晰地了解到學生參與課堂的情況。
剛開始實施,學生的積極性相當高。是啊,孩子嘛,都是喜愛新鮮事物的。此樣的舉手方式還是第一次遇到,孩子們非常新奇,積極嘗試。更重要的是他們發(fā)現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小組掙分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粗蜃约旱呐?,小組分直往上竄,孩子們上課發(fā)言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課堂空前熱鬧,連班級里從不舉手的學生也開始躍躍欲試了。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學生一位追求回答問題的次數,而不講究回答問題的質量,呈現了一種“偽積極”現象:老師的問題還沒問完就已把手舉著了,就怕回答機會給別人搶去,而且站起來回答的問題也往往是沒有思維含量的。很明顯學生心情浮躁,思考不夠深入。
我意識到,此樣的局面必須調整。我再次提出要求:要學會傾聽——聽老師講,聽同學講,不能重復別人的回答,回答問題要有自己獨到的感悟,也可以糾正同學的說法或對同學的回答進行補充。繼而在課堂上,我有意地肯定認真傾聽他人表達,回答有觀點的學生,逐步引導學生注重回答的質量,而不是“草草登場”。
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不斷感受著成功的喜悅,感受競爭的熱烈。孩子們覺得語文課的四十分鐘似乎特別短,甚至常常是剛剛上完語文課,就有學生趕來探問明天上什么內容了。他們打算課前好好預習,爭取第二天課堂上的出色表現。孩子們就這樣愛上了語文課,且戀上了語文課。
看著孩子們就這么戀著語文課,為人師者的我怎不為此而幸福?
教師職業(yè)的幸福感除了在課堂教學中尋找,還可以在師生交往中尋找,在學習反思中尋找,在日常生活中尋找……作為教師,你的幸福,決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是靠你去尋找、創(chuàng)造的;如果你指望別人獎賞、施舍,那么,你永遠與幸福無緣!
每天清晨踏進校園大門,迎來的是一張張?zhí)煺娴男δ槪牭降氖且宦暵暋袄蠋熀谩钡膯柡?課堂上,同孩子們一起去探索,去研究,和學生情緒相融、心心相印,用生命去感受、去觸摸、去體認課堂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生活中,和學孩子們一起歡笑、一起流淚、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一起失敗、一起成功……這時候你還用去躊躇“你在為誰工作”?雖然我們一天天在變老,而我們的學生卻換了一茬又一茬,他們永遠年輕,永遠充滿活力,天天和他們在一起,煥發(fā)了我們的熱情、引發(fā)了我們的好奇、凈化了我們的心靈,我們的心也永遠年輕。
《你在為誰工作》這本書似乎在提醒著我們:當我們對目前的工作感到厭倦,開始推諉責任,當我們喪失工作激情的時候,我們需要暫時停下手中的工作,靜靜反思一下這個簡單而又包含著深刻人生意義的問題:“你在為誰工作?”作為一名教師試著不斷品味課堂給予我們的幸福感,試著不斷感受孩子們帶給我們的感動,試著時時懷揣一顆感恩的心……從而更加努力地在工作中不找任何借口,點燃自己的工作熱情,積極發(fā)揮團隊精神,從工作中發(fā)現樂趣和驚喜,在工作的激情中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奇跡!敢于主動承認并接受“我們在為他人工作的同時,也在為自己工作”這一個樸素的人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