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疫情過后的農(nóng)村大地,更是一片爭分奪秒的復工春耕景象。在具有崇左糖都美譽的龍州,便是處處可見蔗農(nóng)的忙碌身影。
但也有這樣一幫蕉戶,顯得格外不協(xié)調(diào),本該大展拳腳春忙時節(jié),卻整日看起來無精打采。
“這是受龍州強力推進‘減蕉增蔗’影響所致?!睆V西香蕉產(chǎn)業(yè)協(xié)會秘書長黃平明說。近日龍州縣許多鄉(xiāng)鎮(zhèn)均出現(xiàn)新植蕉園被毀,老蕉園被約談的情況。一時間,人心浮躁。
盡管去年6月,龍州縣已經(jīng)召開了“減蕉增蔗”推進會,明確了今后3年的種蕉限制,但真正到了政府強制執(zhí)行的時候,大家還是沒法承受這種損失。
而類似情形,龍州只是崇左市一個縮影罷了。作為廣西最后一片宜蕉凈土,崇左被認為是最有潛力接棒南寧,成為廣西香蕉標志的產(chǎn)地。只是這個邊陲5線城市,早就有了自己的發(fā)展定位,要做廣西、乃至中國的“糖都”。為此,政府一面加大種蔗扶持,另一面盡可能減少其它作物種植,包括香蕉。
只是一直以來,依然阻擋不了香蕉的壯大。除了本地農(nóng)民棄蔗從蕉外,外來工商資本進入也起著極大作用。農(nóng)民不管是直接參與,還是租地給老板種植,背后都是因為有比種蔗更好的收入。正是這種追求,從2014年起,短短四五年里,成就了崇左的香蕉大市地位,面積超30萬畝,廣西唯一。
一邊是政府要捍衛(wèi)的糖業(yè)地位,一邊是蕉農(nóng)要爭取的種蕉收益。隨著面積此消彼長,這個矛盾終于在2019年爆發(fā)。龍州的“減蕉增蔗”,便是這個背景,為抑制香蕉種植,而出臺的針對性政策。最終目的是再發(fā)展6萬畝甘蔗,完成58萬畝的糖料蔗生產(chǎn)保護區(qū)劃定。而面積接近9萬畝的香蕉,無疑成為了削減目標。
2020年3月初,隨著國內(nèi)疫情降溫,“減蕉增蔗”得以迅速推進。于是一場蔗蕉之爭,又再次啟幕。
“在解決問題之前,反對政府強行毀園鏟蕉?!贝頂?shù)百蕉戶的廣西香蕉協(xié)會秘書長黃平明說。對此,龍州縣糖業(yè)發(fā)展局局長李兆專認為“勢在必行”,他說“保蔗”是為了1.6億元/年的政府稅收。
2019年2月28日,龍州縣領導在作“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時,特別強調(diào)堅決禁止甘蔗地改種香蕉,在全縣深入開展“減蕉增蔗”行動,確保全縣甘蔗種植面積穩(wěn)定在50萬畝以上,完成58萬畝糖料蔗生產(chǎn)保護區(qū)劃定工作,爭取入廠原料蔗達235萬噸以上。
然而事與愿違。一年后的龍州甘蔗,面積跌穿50萬畝紅線,產(chǎn)量也未達預期,下降了14萬噸。這對于有三分一稅收靠甘蔗的龍州來說,“肯定無法接受。”李兆專說。
根據(jù)相應稅比,減產(chǎn)14萬噸,意味著龍州財政因此少收稅款約1千萬元,再加上因為產(chǎn)量任務不完成,而減少的上級財政補貼,預計影響更大。
壓力下,“減蕉增蔗”由去年穩(wěn)步推進,到今年3月變得急速了許多,矛盾也一下子激烈了起來?!?月中旬前后,我們香蕉協(xié)會,就不斷接到會員反應蕉苗被拔、蕉園被毀的求助,預計已有10多個蕉園、超過千畝香蕉被毀。”黃平明說。
而在去年的7月“減蕉增蔗”剛推進時,雙方還是有商有量的。黃平明回憶,當時政府便廣泛與蕉農(nóng)、蕉老板進行談判,要求所有種蕉戶3年逐步退出,還田于蔗。開始,種蕉戶還以自由種植、市場經(jīng)濟為由,并不同意,認為政府是與民爭利,站不住腳。不過,最后在斷水斷電的情況下,種蕉戶不得不同意了政府的“3年逐步無條件退出,每年減種1/3的方案?!秉S平明說。
隨著共識的達成,龍州香蕉界在2019年下半年也得以暫時恢復了平靜。直到2020年2月底3月初,隨著疫情的降溫,也隨著蕉價回升走高,蕉農(nóng)新一年的耕作開始,這一切又被重新打破。
“響應退出協(xié)議者,寥寥無幾?!崩钫讓=榻B,按照約定,今年所有蕉園,應該主動削減蕉園1/3面積,改種甘蔗。他認為是蕉戶違反了約定,而且還有些人進行了新種。“不得已,我們采取了一定措施,拔掉了新植蕉苗,同時再次做老蕉園工作。”
不過,蕉戶也有“不配合”的理由。當?shù)匾晦r(nóng)民李大寶訴苦說,他種蔗幾十年,面積最大時達到70多畝,但從沒賺過什么錢,不但蔗價低,蔗款也常常得不到及時兌現(xiàn)。前年開始,他索性將30畝蔗地以1000元/畝全部轉(zhuǎn)租給外來老板種蕉。
所以不同于政府,以李大寶為代表的許多村民,非常樂意將土地出租給蕉老板。他們除了享受穩(wěn)定的地租外,還可以在家門口的香蕉場,打打零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而一旦政府強制香蕉退出,他們將失去了這一切。“所以,我們堅決不同意政府的做法?!崩畲髮氄f。
農(nóng)民之外,蕉老板心里也極大抵觸。黃平明表示,1年前的雙方共識,只是那時的權宜之計,實際上是沒有老板愿意的?!耙驗?年退出的方案,本就不現(xiàn)實?!秉S平明說,龍州數(shù)百蕉園大大小小,按照1/3的比例,有些空出幾十到一百畝,有些空出幾百畝,還有些空出上千畝,“空出這些地,誰來種,對應地租怎么交接,這些都沒有明確,也沒有解決預案”。而出于履行與農(nóng)民的地租協(xié)議,去年底蕉老板將今年地租一次性給了農(nóng)民。“另外一個難點是怎么補償蕉戶地上設施的損失?”黃平明說,這些蕉園,多則六七年,少則兩三年,蕉老板普遍在地上建了很多配套設施,比如水肥一體化、采收索道、清洗包裝車間,這些都需要投入巨額資金的,哪怕減地1/3,也會導致承受不起的損失。黃平明認為,政府不解決好這些問題,就急于鏟毀蕉園,太草率,方式方法也不合理。
對此,李兆專認為“都可協(xié)商”。他表示,那些退出少于300畝面積的,建議由蕉戶自己種蔗。而大于300畝的,如果不愿意自己種,可由政府找其他企業(yè)接手。他認為種甘蔗效益也不錯,政府每畝給超千元補貼,一下就解決了地租,還可以達到輪作目的,一舉多得?!八晕覀兿M稇裟茏约悍N蔗最好?!崩钫讓Uf。
可以預見,龍州蔗蕉之爭,不會很快解決。只是如果強制執(zhí)行,預計蕉園在龍州將消失7成。
來自龍州縣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的數(shù)據(jù)顯示,當前龍州全縣耕地面積大約75萬畝,其中甘蔗約52萬畝,離58萬畝的保護面積,缺口6萬多畝。
而在香蕉、水稻、果蔬等眾多作物中,香蕉被認為是與甘蔗爭地最多的作物。再加上龍州認為,香蕉并沒有給地方帶來稅收,并不是地方想要發(fā)展的。這意味著全縣的近9萬多畝香蕉,或?qū)⒂?萬畝被清除。
與蕉園一同消失的,還有上千個農(nóng)民工崗位。根據(jù)蕉場的人工需求,50畝為1管理單位,需2個固定工人,6萬畝就對應2400個。等到砍蕉、挑蕉、清洗包裝時,還需大量臨時工。所以合計下來,不少數(shù)千人。
黃平明介紹,與隆安把香蕉當作品牌來護航、給蕉戶各種補貼和扶持相比,龍州的做法缺乏長遠考慮。實際上,香蕉帶來的好處,除了地租外,還給當?shù)靥峁┝思议T口打工的機會,所以農(nóng)民會有更高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