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口語表達是重要的交際手段,同時對學生構(gòu)建語文能力結(jié)構(gòu)體系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語文教師應該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關鍵詞:口語;敢說;想說;愛說;能說
一、 引言
口語表達是人際交往的一項基本技能。一個人口語表達能力的強弱,對他的學習、工作、生活,乃至以后的成長之路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對于幫助他們構(gòu)建語文能力結(jié)構(gòu)體系,乃至以后的人生之路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也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奥牎焙汀白x”都是人們通過不同器官獲取信息的手段?!罢f”,則是在“聽、讀”取得有用信息后,再通過思維加工,將自己的想法口頭表達出來。“寫”,是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通過修飾加工,形成書面語言。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我們應該從多方面進行訓練。
二、 創(chuàng)造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說”
創(chuàng)造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可以讓學生心情愉悅,也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敢于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筆者所在的學校地處城鄉(xiāng)接合處,班級中有很多學生都是留守兒童。由于家庭教育不到位,造成他們性格內(nèi)向、膽小、羞于張口。課堂上回答問題時,他們眼睛不敢正視老師、聲音不夠響亮;學校舉行一些活動,讓孩子們展示自己,他們往往站在臺上,低著頭,揉著衣角,臉紅到了耳根,吭吭哧哧,半天也沒能表達出重點!如何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讓他們鼓起勇氣大膽開口說話,成了我在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難點。
首先,應當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要想與學生成為朋友,就要主動地去了解學生。下午放學后,我盡量多去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課間十分鐘,與學生一起活動、游戲……
其次,應多鼓勵學生。例如,上課時,學生因為緊張不敢表達,這時我會耐心地對他說“你看,大家都正在期盼著、等待著你發(fā)言??!”“別著急,我們相信你!”……如果他們還是沒有說出來,我會說出答案的前一半,引導學生說出后一半。在課堂上,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就能盡快讓學生開口說話。
再次,要樂于傾聽,去做孩子們最忠實的聽眾。不論是課上還是在課下,學生在表達時,我總是微笑地聽著。即使學生說得不流利,我也不會輕易打斷或叫停。課堂提問也是有技巧的,對于那些不善于表達的學生,提出的問題難度應當適當減小。讓這些孩子回答問題,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礙”,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在不斷地鼓勵和幫助下,孩子能夠在眾目睽睽之下“敢說”??谡Z教學也從此邁出“萬里長征”第一步!
三、 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想說”
研究發(fā)現(xiàn):人在情緒高漲時,思維水平是情緒低落時的兩倍。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這樣學生就會變得有話可說。
小學生對故事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對故事性的課文學得特別認真。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課文,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上學期執(zhí)教《烏鴉喝水》一課時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課堂上,我向孩子們提出了一個這樣的問題:“如果你是那只小烏鴉,你還能想出什么好辦法呢?”說實話,對于一年級的孩子們來說,能說得怎樣,我也是沒有抱多大的希望。只是想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拓展孩子們的思維。
記得我的問題剛一拋出,王梓涵思考片刻就胸有成竹地站起來說:“老師,可以去找一根吸管,用吸管喝水更方便!”我對著全班的孩子問道:“這個方法可以嗎?”“可以!”在孩子們的“童話”世界里,這的確是一個好方法?!叭绻麤]有找到吸管呢?還有什么好辦法?”朱晨雨站了起來:“老師,小石子一顆一顆地放,太麻煩!放幾顆大石子,水一下子就會升到瓶口的!”沒等我說話,葉正就站起來說:“老師,瓶口太小,大石子是放不進去的!”高胤祥也急著說“大石子從瓶口放下去,會把瓶底打碎的!”……其實,在備課的時候,我也曾想過這個問題要不要講,但考慮到:第一,這是一篇童話故事;第二擔心孩子太小,生活經(jīng)驗不足。最后決定不予深究!朱晨雨積極動腦還是要表揚的,“看來這個方法是不行了。但是朱晨雨聽課多認真呀,剛剛聽老師說水‘漸漸升高,知道一點一點地升高需要一段時間,肯定是擔心烏鴉口太渴了,所以就急著想找大點的石頭!”小家伙連忙點頭。
“還能有什么辦法呢?”我接著問。
“老師,烏鴉可以用他的嘴在瓶子下面啄一個洞。烏鴉就可以直接將嘴伸進去喝水了!”郎天大膽地站起來說。
吳子軒說:“找個石頭砸掉瓶口,口變大一點,就能喝到水了。”
“老師,可以慢慢將瓶子斜著放倒,水就到瓶口了,烏鴉就可以痛痛快快地喝到水了!”吳心童同學一邊比畫著,一邊著急地說。
“可以請旁邊的小動物幫忙呀!”
“烏鴉可以用翅膀把瓶子抱起來喝水!”
……
這時王奕多站了起來,他說:“烏鴉把石子一顆一顆地放進瓶子里,要多少時間呀!他再飛遠點、飛高點,說不定就能看見一條大河了!”多么大膽的想法呀!
不知不覺,下課的鈴聲已經(jīng)響起!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nèi)绻苌朴趧?chuàng)設教學情境,就能將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diào)動起來,讓他們發(fā)表自己不同的觀念、展示思維上的差異,讓學生“想說”。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有利于教師駕馭課堂,及時調(diào)整課堂教學,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
四、 積極評價,讓學生“愛說”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催人進取、促人奮斗、讓人充滿自信。在教學中,我們要多鼓勵他們,激發(fā)他們口語表達的欲望。面對那些不愿參與口語訓練的同學,教師的積極評價是一方對癥的良藥?!昂醚砸痪淙薄T趯W生缺乏自信的時候,我們?nèi)绻芙o予鼓勵并正確引導,有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經(jīng)過一個假期,學生又齊聚課堂。他們在假期里又有了許多不同的見聞和感受,他們也急于告訴給他的朋友或老師。這時,我們應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的說話時機,引導學生說話,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把自己感興趣的話有條理地說出來,并積極評價,讓學生“愛說”。一位膽小的女同學星期天去超市買了一套彩色鉛筆,早讀課時拿出來在同學面前炫耀。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我讓同學們停止早讀,讓她和全班同學一起討論,如何從色彩、長短、功用等方面介紹這套彩筆,最后由這位同學向大家做述說。當說得精彩的時候,我會毫不吝惜地向她翹起大拇指,夸贊道:“你真棒!”介紹完畢,我還讓他回家將所說的內(nèi)容記錄下來,并貼在了班級的“習作園地”。最近我發(fā)現(xiàn)她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了不少,作文水平也進步迅速。
“你真勇敢、你說得真棒!”又或者讓全班同學一起為之鼓掌加油,這些小小的鼓勵,對于學生來說都是至高無上的榮耀,甚至可以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
通過日常的口語訓練,慢慢地讓學生感受到其實口語表達來源于生活,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難!學生積極性提高了,他們也變得“愛說”了!
五、 通過綜合訓練,讓學生“能說”
《語文課程標準》對于“口語交際”有這樣明確的要求:“應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痹谟柧氈?,從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操作性和實用性都很強的交際話題。在部編版教材中,很多年級都安排了主題與“家鄉(xiāng)”有關的課文。三年級下冊的一次綜合活動就是訓練學生介紹家鄉(xiāng)的風景名勝,而且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圍繞的主題則是家鄉(xiāng)的風俗。在進行口語訓練時,我先和學生共同討論,圍繞這個主題將要敘述的相關內(nèi)容以及順序。介紹家鄉(xiāng)風景名勝時,我先讓學生確定將要介紹的名勝地點,六尺巷、桐城文廟、南大街……并且提前布置讓學生利用雙休日進行實地走訪。然后讓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介紹。劉亞鵬同學按照游覽的順序介紹了全國著名六尺巷:我們來到六尺巷,眼前聳立著一座大牌坊,上面寫著“禮讓”二字。穿過牌坊,就是一面墻,墻上刻畫了有關六尺巷由來的故事。繼續(xù)往前走,我們就來到了六尺巷……張浩宸同學采用了空間方位的順序?qū)ν┏俏膹R進行了介紹:文廟建筑群以大成殿為中心,以南北中心線為對稱軸。站在位于中心線的狀元橋,正對著的就是雄偉的大成殿,左邊是黃梅戲藝術家嚴鳳英藝術生涯展覽館,右邊是……多么生動的介紹,讓人如同身臨其境!讓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介紹,能讓孩子們的語言表達更有條理性。
在說話訓練中,有些時候我們還要教給學生一些說話的策略,讓學生學會揚長避短,將話題轉(zhuǎn)移到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地方來。在六年級下冊介紹家鄉(xiāng)時,我就讓學生將話題變小,學會由點帶面。學生圍繞一個內(nèi)容,主題明確,說話也就更容易很多。吳東林是一個性格內(nèi)向的孩子,平時不怎么喜歡說話,尤其是在口語訓練的時候,更是很少參加。在介紹“我的家鄉(xiāng)”時候,我鼓勵他發(fā)言,讓他從家鄉(xiāng)的美食入手對家鄉(xiāng)進行介紹。要知道他家生產(chǎn)的“桐城豐糕”在桐城可謂是家喻戶曉,他對豐糕的生產(chǎn)過程當然也是了如指掌。我讓他從豐糕的由來講起,豐糕的生產(chǎn)選料、豐糕的生產(chǎn)過程……你聽:要想制作好豐糕。就要選取上等秈米,洗干凈后用水浸泡,浸泡的時間依據(jù)氣溫而定。然后磨出淀粉……春節(jié)期間,桐城人喜歡互贈糕面上書寫“恭喜發(fā)財”“健康長壽”“國泰平安”等字樣的豐糕,以表達桐城人對美好生活的祝愿。多么精彩呀!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課后,他還將語言整理成了文字,發(fā)表在我們《桐城報》上。
此外,我們可以在班級舉行講故事比賽、開展辯論會,或者是學生之間發(fā)生了矛盾,讓大家來評理,亦或是就生活中的一些熱點話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在教學中,我們通過開展相關的活動,精心組織,努力尋找學生口語交際實踐的機會,就能培養(yǎng)學生語言理解力及運用能力,最終達到“能說會道”。
要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需要通過長期日積月累的訓練。在不斷訓練的過程中,我們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以課堂教學訓練為主,把教學內(nèi)容和說話能力訓練相結(jié)合,進行有效的實踐鍛煉,培養(yǎng)學生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的能力。
作者簡介:
雷欣,安徽省桐城市,桐城市文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