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星瑜
在南美洲北部的委內瑞拉西北部,有一座湖泊名叫馬拉開波湖。這片湖泊的面積達1.43萬平方千米,足足有三個青海湖之大,是南美洲最大的湖泊。當然在更多時候,秘境一般的馬拉開波湖吸引人注意的并非是它巨大的水域面積,而是它獨有的、非同尋常的閃電現象。
據科學家統(tǒng)計,馬拉開波湖附近每年會發(fā)生約30多萬次甚至近百萬次閃電,一年中有140至160個夜晚雷電不絕。在閃電多發(fā)的夜里,僅1小時就有280次閃電現象發(fā)生。除此之外,這里閃電的電弧可達5千米,當地人在400千米之外就能看見這里的閃電,其震撼力可見一斑。
這種獨一無二的現象多發(fā)生在馬拉開波湖和卡塔通博河的交匯處,故而這個現象有一個獨特的名稱——卡塔通博閃電現象。對于當地人來說,這種閃電帶來的不只是震撼的景觀,當地不少航行的船只都會把這些巨大的閃電作為引航的燈塔。根據1597年洛佩·德·維加作品中的描寫,16世紀初,英國海盜弗朗西斯·德瑞克曾經打算對馬拉開波地區(qū)展開攻擊。沒有料到,守城的衛(wèi)兵和百姓居然在閃電的照耀下遠遠地看見了他們的船隊,一場海盜的恐怖偷襲就此被阻止。
關于卡塔通博閃電現象形成的原因,目前尚無定論。閃電雷暴多發(fā)生于強對流天氣中,而馬拉開波湖位于南緯10度的熱帶地區(qū),從安第斯山脈飄來的冷空氣和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相互碰撞,容易產生強烈的對流運動。氣象學家大多認為卡塔通博閃電現象是由此產生。不過另一部分科學家對此表示懷疑,認為這些無法解釋為何閃電如此之多。有的科學家認為,閃電頻發(fā)可能與當地的地質狀況有關。馬拉開波湖沼澤區(qū)中有機物產生的大量沼氣、地下豐富的油氣儲量,都可能是導致閃電頻發(fā)的重要原因。甚至還有一部分研究表明,卡塔通博閃電現象還極有可能與地球磁場、太陽風關系密切。
關于卡塔通博閃電現象還有一個傳說。在很久以前,馬拉開波原本是一個風平浪靜、景色極其優(yōu)美的地方。不過,由于這里實在太美了,以至于上帝也喜愛上了馬拉開波,時常到此處賞景。不久后,人類也來到了這里。然而,人類實在太貪婪了,伐林捕獵,破壞了這里的環(huán)境。上帝看到這樣的景象,一怒之下便降雷于此。從此以后,在馬拉開波湖附近居住的人們便終日生活在雷電里。正因為這樣一個充滿深意的傳說,卡塔通博閃電也被當地人稱為“上帝之怒”。
除了奇特的閃電現象,馬拉開波湖地區(qū)還有許多令人驚嘆的奇異之處。例如,馬拉開波湖雖與海水相連,卻是淡水居多。這主要是因為馬拉開波湖和加勒比海連接的水道狹長,與海水交換速度緩慢。此外,這里南部降水量巨大,同時又有150多條河向其中注入淡水,而北部受海水倒灌影響,才形成了這里南咸北淡的水質特點。
又如馬拉開波湖有極其巨大的油氣儲藏量。委內瑞拉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出口國,其中馬拉開波湖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其油氣產量最高時竟占全國產量的三分之二。因為這巨大的油氣儲量,馬拉開波湖常被人們稱為“石油湖”。
但是,石油開采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使得馬拉開波湖水質降低。曾經水產豐富、水質清澈、供養(yǎng)一方百姓的大湖一去不復返,只留下蛛網一般密密麻麻的運輸管道和常被墨色原油覆蓋的水面,讓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