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良鈺 馮正平
【摘要】 目的 探究在膠囊內鏡檢查中不同腸道準備方法的應用對于檢查清晰度以及患者耐受度的影響。方法 52例行膠囊內鏡檢查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甲組(17例)、乙組(18例)、丙組(17例)。甲組使用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Ⅱ進行腸道清潔準備, 乙組使用甘露醇進行腸道清潔準備, 丙組使用硫酸鎂進行腸道清潔準備。比較三組患者腸道清潔程度以及主觀耐受情況。結果 甲組與丙組患者的腸道清潔優(yōu)良率分別為94.12%、94.12%, 均高于乙組的61.11%,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和丙組患者腸道清潔優(yōu)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和乙組患者主管耐受優(yōu)良率分別為94.12%、88.89%, 均高于丙組的58.8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和乙組患者的主管耐受優(yōu)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Ⅱ口服的應用效果最佳, 能夠在確保檢查準確性的基礎上提升患者的主觀耐受性, 緩解患者痛苦, 提升腸道準備效果, 值得全方位推廣應用。
【關鍵詞】 腸道準備;膠囊內鏡檢查;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Ⅱ;甘露醇;硫酸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3.055
膠囊內鏡是目前臨床檢查中較為先進的一種檢查方式, 能夠通過智能膠囊口服的方式進行胃腸道影像學檢查, 該檢查方式最早開始于2002年, 最初主要應用于小腸的檢查, 與傳統檢查方式相比均有非常顯著的優(yōu)勢, 雖然該檢查方式在臨床檢查中的應用效果較好, 陽性率較高, 但是如果小腸內清潔效果不佳, 小腸內容物較多同樣會對檢查效果造成影響, 因此, 做好檢查前的腸道清潔工作對于檢查質量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3]。目前臨床中用于腸道清潔的藥物類型比較多, 作用效果也有所不同, 且部分藥物的應用會增加患者的不適感受, 甚至影響到內鏡檢查效果[4]。基于此, 抽選2016年7月~2020年1月在本院進行膠囊內鏡檢查的5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 探究對膠囊內鏡檢查中不同腸道準備方法的應用對于檢查清晰度以及患者耐受度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抽選2016年7月~2020年1月在本院進行膠囊內鏡檢查的5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將患者隨機分為甲組(17例)、乙組(18例)、丙組(17例)。甲組中男女比為13∶4;年齡22~70歲, 平均年齡(43.6±8.8)歲。乙組中男女比為13∶5;年齡23~70歲, 平均年齡(45.6±8.2)歲。丙組中男女比為11∶6;年齡25~80歲, 平均年齡(44.1±12.0)歲。三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者均無外科手術史;患者均無食物或者藥物過敏情況;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要求以及注意事項均完全知曉且自愿配合。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相同的膠囊內鏡影像診斷系統進行檢查, 智能膠囊為一次性醫(yī)療器材, 改膠囊的規(guī)格的大小為13 mm×28 mm, 患者將其吞服之后通過胃腸道蠕動作用促進膠囊在消化道內的運動, 以完成對腸腔內環(huán)境的連續(xù)攝像, 將攝像結果通過數字信號的方式傳遞到體外的圖像記錄儀之中, 檢查完成之后將所有圖像信號結果進行綜合分析?;颊咧委熐案鶕纸M不同選擇不同的藥物進行腸道清潔準備, 所有患者檢查前2 d均需將飲食調整為少渣或者無渣食物, 檢查前12 h直到檢查開始后4 h之內均不可進食, 檢查開始4 h后科進食固體, 少飲水;檢查前30 min喝半瓶西甲硅油(德國柏林化學股份公司, 注冊證號H20160184)。甲組患者使用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Ⅱ(商品名:和爽, 深圳萬和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30827)口服, 檢查前1 d晚上7:00將137.12 g的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溶于2000 ml溫開水中, 2 h內服完, 之后根據患者自身情況繼續(xù)喝溫開水, 檢查當天早上4:30再將137.12 g的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溶于2000 ml溫開水中, 2 h內服完, 之后繼續(xù)飲用溫開水至排清水樣便為止;乙組患者使用甘露醇(安徽雙鶴藥業(yè)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34023604), 檢查前1 d晚上7:00, 口服500 ml甘露醇, 在0.5~1.0 h之內服完, 之后繼續(xù)飲溫開水, 檢查當天早上再喝500 ml甘露醇, 之后繼續(xù)飲用溫水直到排清水樣便為止;丙組患者使用硫酸鎂(自貢鴻鶴制藥有限責任公司, 國藥準字H51021263)進行腸道清潔, 將200 ml 25%的硫酸鎂服用并繼續(xù)飲用溫水直到排清水樣便為止。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統計比較三組患者腸道清潔程度以及主觀耐受情況。①腸道清潔程度判定標準:腸道清潔評分6~8分, 能夠全面清洗的觀察到患者腸腔內結構以及腸壁情況的為優(yōu);評分為3~5分, 能夠對腸腔以及腸壁結構和狀況進行基本觀察的為良;評分為0~2分, 無法清晰觀察患者腸壁以及腸腔狀況的為差[5]。腸道清潔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100%。②患者主觀耐受性判定標準:無明顯消化道癥狀或者全身癥狀為優(yōu);患者有輕微的疼痛、頭暈乏力或者腹脹情況為良;患者有較為嚴重的惡心嘔吐、頭暈乏力、劇烈腹痛或者出冷汗等情況為差[6]。主觀耐受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三組患者腸道清潔程度比較 甲組與丙組患者的腸道清潔優(yōu)良率分別為94.12%、94.12%, 均高于乙組的61.11%,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和丙組患者腸道清潔優(yōu)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三組患者主觀耐受情況比較 甲組和乙組患者主管耐受優(yōu)良率分別為94.12%、88.89%, 均高于丙組的58.8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和乙組患者的主管耐受優(yōu)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膠囊內鏡是目前小腸檢查中應用效果較好的一種檢查方式, 其在臨床檢查中不會對患者造成創(chuàng)傷, 操作比較簡單, 但是在實際檢查中對于腸道清潔的要求比較高, 如患者腸道清潔效果不佳, 小腸腸腔內存在的泡沫或者腸液會對小腸內病變組織進行遮蓋, 將會直接影響到檢查結果, 導致檢查完成率較低[7-10]。因此, 患者在檢查之前需要充分做好腸道準備盡可能避免腸道內容物的干擾影響到檢查效果, 以提升膠囊內鏡檢查準確率[11, 12]。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Ⅱ口服藥物中的主要成分為聚乙二醇4000、無水硫酸鈉、氯化鈉、氯化鉀、碳酸氫鈉, 藥物服用后能夠將未被吸收的陰陽離子解析出, 在腸道內形成高滲環(huán)境, 達到硫酸鎂的作用效果, 由于人體腸道半透膜自身的性質狀態(tài), 能夠促進大量水分在腸道內的聚集, 提升腸壁的蠕動效果, 與患者自身服用的水分共同產生機械性刺激效果, 提升腸道的運動效果, 并且能夠快速的補充大量的鈉離子和氯離子, 以緩解緊急腹瀉產生的平衡失常情況[13]。另外, 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Ⅱ的口服應用中對于飲水量的要求不高, 且口感較好, 患者無需大量飲水, 對于藥物服用的耐受性更佳, 與硫酸鎂和甘露醇相比的藥物作用效果以及患者耐受性均較佳, 臨床應用效果更好, 無需進行特殊處理[14, 1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甲組與丙組患者的腸道清潔優(yōu)良率分別為94.12%、94.12%, 均高于乙組的61.11%,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和丙組患者腸道清潔優(yōu)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和乙組患者主管耐受優(yōu)良率分別為94.12%、88.89%, 均高于丙組的58.8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和乙組患者的主管耐受優(yōu)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梢?, 膠囊內鏡檢查中使用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Ⅱ口服進行腸道清潔能夠有效提升腸道清潔效果, 緩解患者檢查中的不適感受, 提升檢查質量和患者舒適性, 臨床應用效果明顯好于其他藥物。
綜上所述, 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Ⅱ口服的應用效果最佳, 能夠在確保檢查準確性的基礎上提升患者的主觀耐受性, 緩解患者痛苦, 提升腸道準備效果, 值得全方位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瑋, 張以洋, 吳寒, 等. 潛水膠囊內鏡的臨床初步應用.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2017, 34(12):907-909.
[2] 程秀琴, 史肖華. 膠囊內鏡檢查發(fā)現賁門失遲緩癥1例. 臨床消化病雜志, 2019, 31(3):175-176.
[3] 嚴和中, 唐郡, 劉衛(wèi), 等. CT小腸成像和膠囊內鏡檢查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診斷中的臨床價值研究. 安徽醫(yī)藥, 2018, 22(1):54-57.
[4] 紀晨光, 張偉娟, 馬會會, 等. 不同時間點服用西甲硅油在結腸鏡檢查前腸道準備中的作用.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2019, 36(2):131-133.
[5] 王春賽爾, 李景南, 王亞楠, 等. 不同年齡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膠囊內鏡診斷價值分析. 中華醫(yī)學雜志, 2017, 97(36):2848-2851.
[6] 中國醫(yī)師協會內鏡醫(yī)師分會消化內鏡專業(yè)委員會,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內鏡學專業(yè)委員會. 中國消化內鏡診療相關腸道準備指南(2019, 上海).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2019, 36(7):457-469.
[7] 李球森, 丁百靜, 李宗先, 等. 膠囊內鏡在小腸出血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安徽醫(yī)藥, 2017, 21(8):1463-1464.
[8] 朱曙光, 廖專, 李兆申. 膠囊內鏡腸道準備方案的現況和進展.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2017, 34(7):519-522.
[9] 程春生, 薛仕貴, 張厚德, 等. 麻醉結腸鏡檢查傳統單次和分次腸道準備患者的胃液殘余量比較. 中華消化雜志, 2017, 37(12):812-815.
[10] 侯曉婷, 毛高平. 氣囊輔助內鏡在小腸腫瘤診斷中應用價值的研究. 安徽醫(yī)藥, 2018, 22(10):1888-1891.
[11] 嚴曉南, 廖專, 李兆申. 雙聯抗血小板藥物致胃腸道黏膜損傷內鏡診斷的研究進展.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2019, 36(1):62-65.
[12] 馮志強, 張龍, 賴曉波, 等. 上消化道異物267例內鏡診治分析.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18, 27(7):748-751.
[13] 陳卉, 譚詩云. 磁控膠囊胃鏡:一種新型的舒適化內鏡.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2019, 36(3):221-224.
[14] 朱曙光, 于金, 杜寒, 等. 磁控膠囊內鏡診斷老年小腸蛔蟲癥一例.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2017, 34(10):745-746.
[15] 鄧浩, 劉媛媛, 談誠, 等. 盆腔器官脫垂手術前常規(guī)腸道準備與無腸道準備的前瞻性隨機單盲對照研究.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9, 54(2):97-102.
[收稿日期:202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