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青
化學探究性教學的“問題—探究—建構(Problem-Inquiry-Construct)”模式(化學PIC教學模式)將化學探究教學過程分為問題、猜想、驗證、解釋、遷移五個階段,逐步實踐探究學習的要求。本文以《離子鍵》為例,采用PIC教學模式進行設計,力求展現(xiàn)一節(jié)具有探究學習性質的概念型新課。
一、教學環(huán)節(jié)
情景引入:展示圖片,設置問題,游戲環(huán)節(jié)
通過圖片我們可以看到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那么這些微粒之間是怎樣相互結合構成物質的呢?
【游戲環(huán)節(jié)】你能不能用乒乓球堆積成晶體模型?
在講臺上堆積,游戲失敗。
為什么乒乓球堆不出指定的形狀?怎樣才能堆積成指定的模型呢?
需要用膠水。
膠水在這里相當于一種作用力使乒乓球粘在一起,那微觀粒子之間呢?是不是也需要相互作用力才能結合成物質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掌握的內(nèi)容。
【板書】第一課時離子鍵
任務1:從宏觀角度觀察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以氯化鈉為研究對象,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上進行分析。宏觀上通過實驗來制備氯化鈉。
【實驗探究】大家先看課本19頁實驗1-2,鈉和氯氣的反應。
課本中的實驗有沒有什么缺點?
氯氣有毒,容易泄露,影響我們的健康,同時污染環(huán)境。
那能不能在實驗中做一些改進呢?
可以加一些尾氣吸收。
那可以用什么吸收呢?
氯氣可以和強堿反應,用氫氧化鈉吸收。
那是不是還得想辦法把多余的氣體引導出來,得怎么改進?
【演示實驗】如圖1,取一綠豆大小金屬鈉放在石棉網(wǎng)上加熱,待融化成小球后,由學生代表打開止水夾,擠壓裝有氯氣的集氣瓶(醫(yī)用廢舊裝液瓶),即可觀察到產(chǎn)生大量白煙。
你認為發(fā)生上述變化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
鈉和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
【板書】2Na+Cl2點燃 2NaCl
任務2:從微觀角度分析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從宏觀現(xiàn)象中得出金屬鈉和非金屬單質氯氣反應生成白煙——氯化鈉。為什么氯氣遇到綠豆大小的鈉會變成白煙呢,反應的微觀本質又是什么?
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在化學反應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鈉和氯氣反應的實質是鈉原子和氯原子的反應。
在學案中畫出鈉原來和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思考鈉原子和氯原子的結構是穩(wěn)定結構嗎?鈉原子和氯原子如何變成穩(wěn)定結構?
【角色扮演】兩位同學一位扮演鈉原子,一位扮演氯原子,當鈉原子遇到氯原子會發(fā)生什么對話呢?
氯原子:我需要一個電子就能變成相對穩(wěn)定的結構,鈉原子能給我一個嗎?
老師:鈉原子,你愿意嗎?為什么?
鈉原子:我愿意,因為失去一個電子我也能變成相對穩(wěn)定的結構。
老師:從兩位同學的對話中,我們可以很直觀的了解到鈉原子遇到氯原子非常合拍,一個愿失一個愿得,就都能變成相對穩(wěn)定的結構。
【板書】
【分析】鈉原子失去最外層一個電子變成鈉離子,而氯原子得到一個電子變成氯離子,兩個離子通過靜電作用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與單質鈉和氯氣性質完全不同的氯化鈉,我們把這種帶相反電荷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稱為離子鍵。
【板書】一、離子鍵
Mg和O2反應生成MgO,請從微觀角度分析MgO的形成過程,并判斷能否形成離子鍵?
鎂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層的兩個電子,變成鎂離子,而氧原子容易得到兩個電子變成氧離子,根據(jù)離子鍵定義,可以形成離子鍵。
像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所構成的,氧化鎂是由鎂離子和氧離子所構成的,這兩種化合物有一個共同點,都存在著離子鍵,化學上把這種由離子鍵所構成的物質叫做離子化合物。
【板書】二、離子化合物
離子化合物的組成元素有什么特點呢?
容易得失電子。
查閱元素周期表,分析哪些元素容易得電子,哪些元素容易失電子?
活潑的金屬元素(ΙA、ⅡA)和活潑的非金屬(ⅥA、ⅦA)
成鍵粒子:陰陽離子
成鍵原因:得失電子
成鍵本質:靜電作用
成鍵元素:活潑的金屬元素(ⅠA、ⅡA)和活潑的非金屬(ⅥA、ⅦA)
離子化合物:由離子鍵構成的化合物
任務3:用電子式表示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以上我們從原子結構的角度,用原子結構示意圖來表示Na原子和Cl原子發(fā)生變化生成NaCl的過程,它清晰、直觀,但是,書寫結構示意圖時有些麻煩,而且我們在分析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離子鍵的形成過程是和最外層電子數(shù)有關,那么,有沒有一種分析方法能夠只用最外層電子數(shù)就可以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呢?有,電子式,是我們接下來學習的新的概念。
【板書】三、電子式
【分組討論】請同學們看課本20頁的資料卡片,歸納電子式的定義和書寫方法。
【練習】請書寫出學案表格中原子和離子的電子式。
【總結】(1)陽離子的電子式直接用離子符號表示;
(2)陰離子的電子式不但要畫出最外層電子,而且還要用中括號“[]”括起來,并在括號外右上角標出所帶電荷。
如何用電子式表示氯化鈉的形成過程呢?
【板書】
二、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參加2014年汕頭市金平區(qū)青年基本功比賽獲得一等獎;參加2014年廣東省“一師一優(yōu)課? 一課一名師”榮獲廣東省省級優(yōu)課;參加2014年國培“自主研修? 精彩綻放”優(yōu)質教學資源評選活動一等獎。這些榮譽都體現(xiàn)了PIC教學模式得到同行教師的認可,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同時,本節(jié)課的亮點是對課本實驗的改進,課本中鈉和氯氣的反應是直接將鈉放在石棉網(wǎng)上,用酒精燈微熱,待鈉融成球狀時,將盛有氯氣的集氣瓶迅速倒扣在鈉的上方。這樣很容易造成氯氣泄漏,不僅影響師生健康,還會污染環(huán)境。通過引導學生跟著老師一起分析該實驗的缺點并提出改進方案,激發(fā)起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探究意識,燃起學生的探究熱情,既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又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來的改進方案,大大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效果。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