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敏
【摘 要】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一理念逐漸成為教育活動中的一種共識。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漁”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一種獲取知識的思維方法。因此,本文將談一談應該怎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 小學數學;思維能力;教學策略
簡單來說,思維能力主要是指通過概括、綜合、分析、比較等一系列系統(tǒng)化和具體化的過程,對各種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從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難理解,在學習活動中,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而且這種能力是貫穿于學習活動全過程的,尤其是對于數學這樣一門知識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數學教學內容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并完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教學活動的質量,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一、營造教學情境,激活學生思維
毋庸置疑,要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利用恰當的方式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動機和欲望,以此來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可以嘗試在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一些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教學情境,這樣一來,不但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而且教學情境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將起到引領作用,從而為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這一節(jié)的內容時,為了將學生的思維活動引入這部分內容中,我聯系日常生活創(chuàng)設了教學情境。我對學生說:“同學們,剪紙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品,而且這種物品在我們的生活中十分常見,大家都見過什么形狀的剪紙呢?”學生紛紛回答,有的說:“我知道一種蝴蝶形狀的剪紙?!边€有人說:“我見過一種柳葉形的剪紙,特別漂亮?!睂W生說完之后,我繼續(xù)說:“那大家有沒有發(fā)現,有一些剪紙具備一個共同的特點呢?”說著,我拿出了一張剪紙,并將其進行了對折。完成這一操作之后,馬上就有學生說:“對折之后,折線兩邊的部分完全重合了。”我說:“不錯,那大家再結合自己剛才所說的剪紙形狀,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的形狀有這種特點呢?這種特點又怎樣用數學的語言來定義呢?”最終,通過這種方式,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聯系了起來,從而使學生對相關內容有了初步的思考與感悟。
二、尊重學生本位,促進知識理解
正如前文所述,思維能力的提升是在分析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的,同時,這一過程要通過學生自主性的學習來完成。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自主性的探究活動,而教師則可以在這一活動中給學生提出一些具體的問題,以此來對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行引導與點撥,這樣一來,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從而為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提供必要的知識基礎。
例如,在《小數的性質》這一節(jié)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進行了自主探究活動。首先,我要求學生復習了小數與分數之間的轉化等相關知識,然后利用一組問題對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行了引導:(1)在0.1米、0.10米、0.100米這三個數當中。①0.1米是幾個幾分之一米?能夠用哪個比較小的單位來表示?②0.10米是幾個幾分之一米?能夠用哪個比較小的單位來表示?③0.100米是幾個幾分之一米?能夠用哪個比較小的單位來表示?(2)變化單位之后,三個數的大小是什么關系?(3)觀察(1)中給出的三個小數,這三個小數的末尾有什么不同?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4)根據上述問題的結果,你能得出什么結論?接著,我要求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了自主探究,并以這些問題為基礎進行了交流討論。最終,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大部分學生都對小數的基本性質有了較為準確的理解。
三、組織生活實踐,拓展思維寬度
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中,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途徑。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當中,而在實際問題的解決當中,學生需要針對問題的不同情況對所學知識加以變化,從而引發(fā)學生新的思考。這樣一來,不但可以鞏固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學生對相關知識有更加靈活的應用。
例如,在《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這一節(jié)中,主要給學生講解了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征,使學生了解了如何用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數據。于是,在教學完這部分內容之后,我馬上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課后實踐的任務,要求學生調查每個年級任意20名學生的身高,并用統(tǒng)計表將數據表示出來,然后用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統(tǒng)計每個年級學生的平均身高,以此來分析每個年級學生的身高變化。最終,通過這一活動,使學生的思維進一步發(fā)散,從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寬度。
四、實行多元評價,強化教學效果
在教學活動中,教學評價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通過評價,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的調整。通常來講,教學活動中的評價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評價,另一種是針對整個學習過程的評價。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將教學評價貫穿于教學活動中,并采用更加恰當的教學評價方式,以此來強化教學活動的實際效果,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同樣以《小數的性質》這一節(jié)的教學為例,在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當中,我利用口頭評價的方式對學生進行了點評,針對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向、交流討論的積極性等方面的情況,我都進行了一些評價。在引導學生完成自主探究活動之后,我通過課堂檢測的方式了解了學生的探究效果,并結合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了總結性的評價,在這一評價環(huán)節(jié)中,我主要采用了激勵性的評價模式,對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閃光點,我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最終,通過及時有效的教學評價,更加有效地保障了教學活動的整體質量。
總結來說,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逐漸成為最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因此,教師應掌握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并合理地將其應用于教學活動當中,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創(chuàng)造良好的前提條件。
【參考文獻】
[1]張梅貴.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9(27):37.
[2]師永峰.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9(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