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紅 田振榮
摘要? ? 為篩選出適合膜側高產栽培的糜子品種,于2019年在西吉縣開展了糜子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寧糜15號產量最高,達到2 155.35 kg/hm2,較寧糜14號和寧糜17號分別增產18.43%和36.74%,且其品種特征特性較好,具有推廣價值,應在農業(yè)生產中大面積示范推廣種植。
關鍵詞? ? 糜子;品種;膜側高產栽培;性狀;產量;寧夏西吉;2019年
中圖分類號? ? S516.037?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9-0041-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糜子具有喜溫、耐旱、耐瘠薄、生育期較短的特點,籽粒營養(yǎng)豐富,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是干旱半干旱地區(qū)的主要糧食作物,也是西吉縣小雜糧作物之一。
在西吉縣農業(yè)種植業(yè)結構調整和產業(yè)發(fā)展中糜子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時在現(xiàn)代功能型食品開發(f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探索糜子在膜側栽培條件下,選擇產量高的優(yōu)良品種,在大田生產中推廣應用,進一步加大糜子種植和推廣力度,對增進糜子產區(qū)農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1-3]。為此,2019年在西吉縣開展了不同糜子品種膜側高產栽培技術研究?,F(xiàn)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 材料與方法
1.1? ? 示范地概況
示范設在震湖鄉(xiāng)孟灣村沈咀組一農戶的責任田,地處東經105°00′31″、北緯35°53′00″,海拔高度2 000 m,年均太陽輻射量114.00 MJ/cm2,年平均氣溫為6.2 ℃,無霜期142 d,日照時數(shù)2 396.2 h,≥10 ℃活動積溫2 304.8 ℃,年蒸發(fā)量1 136.1 mm;年平均降水量378.7 mm,且60%以上集中在8—10月3個月,季節(jié)分配極不均勻;前茬作物為玉米。該地屬丘陵淺黑壚土,耕層土壤pH值8.8,全鹽0.27 g/kg,有機質12.71 g/kg,全氮0.85 g/kg,堿解氮48.33 mg/kg,有效磷12.62 mg/kg,速效鉀216.84 mg/kg;屬中等肥力水平,且均勻一致。
1.2? ? 供試品種
供試糜子新品種共3個,分別為寧糜14號、寧糜15號和寧糜17號。
1.3? ?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3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采用膜側栽培技術規(guī)程,帶寬60 cm,壟寬30 cm,壟溝寬30 cm,壟上覆膜壟溝種植,采用幅寬40 cm、厚0.010 mm的地膜覆蓋,面積0.53 hm2。
1.4? ? 試驗實施
播種前順犁溝施優(yōu)質農家肥60 t/hm2作基肥,播種時施尿素261 kg/hm2、磷酸二銨225 kg/hm2、普鈣960 kg/hm2作種肥。5月10日播種,種植方式為膜側種植;6月11日中耕鋤草1次,7月23日第2次人工鋤草;6月15日趁雨隨追施尿素150 kg/hm2;抽穗期噴施磷酸二氫鉀1次。
1.5? ? 觀測內容與方法
記錄展示區(qū)的地理位置、氣象、土壤、輪作現(xiàn)狀;記載農事操作全過程,包括地塊選擇、深耕蓄墑、土壤處理、起壟覆膜、施肥、播前準備、播期、密度、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及后續(xù)管理;記載展示作物的生育期;測定作物主要農藝性狀;實收測產[4-6]。
2? ? 結果與分析
2.1? ? 生育期
參試糜子品種于5月10日播種,經觀測記載可知,各個品種于5月22—23日出苗。從表1可以看出,全生育期最長的是寧糜15號和寧糜17號,均為136 d;全生育期較短的是寧糜14號,為132 d。西吉縣無霜期一般為140 d左右,各參試品種都能成熟,可以種植。
2.2? ? 農藝性狀
從表2可以看出,株高最高的是寧糜17號,為136.8 cm,較寧糜14號和寧糜15號分別高6.0 cm和11.4 cm;穗長以寧糜17號最長,為48.6 cm,較寧糜14號和寧糜15號分別長14.8 cm和8.2 cm;穗型寧糜14號為側穗型,寧糜15號、寧糜17號為密穗型;穗數(shù)寧糜15號為114.870萬穗/hm2,較寧糜17號和寧糜14號分別多300、3 450穗/hm2;穗粒數(shù)寧糜15號為283粒,較寧糜17號和寧糜14號分別多42粒和37粒;千粒重寧糜15號為7.8 g,較寧糜17號和寧糜14號分別高1.1 g和0.2 g;粒色均為紅色。
(下轉第43頁)
(上接第41頁)
2.3? ? 產量
從表3可以看出,寧糜15號產量最高,達2 155.35 kg/hm2,較寧糜14號增產335.40 kg/hm2,增幅達18.43%;較寧糜17號增產579.15 kg/hm2,增幅達36.74%;按糜子市場收購價2.60元/kg計,寧糜15號產值為5 603.91元/hm2,較寧糜14號和寧糜17號分別增值872.04、1 505.79元/hm2。
3? ? 結論與討論
對參試的3個糜子品種的生育期、植株性狀和產量構成因素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可知,寧糜15號產量最高,達到2 155.35 kg/hm2,較寧糜14號和寧糜17號分別增產335.40、579.15 kg/hm2,增幅分別為18.43%和36.74%;產值分別增加872.04、1 505.79元/hm2,并且其品種特征特性較好,具有推廣價值,應在農業(yè)生產中大面積示范推廣種植。
4? ? 參考文獻
[1] 陳利青,張瑞杰,張偉,等.不同糜子品種光合特性及農藝性狀比較[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9,47(4):553-559.
[2] 景小蘭,李志華,董旭.不同播期對糜子不同品種生長發(fā)育及產量的影響[J].作物雜志,2019(1):146-151.
[3] 董新全,王芳,肖亞東,等.秦州區(qū)糜子新品種比較試驗[J].基層農技推廣,2018,6(12):19-21.
[4] 相金英,李海權,降彥苗,等.不同糜子品種的豐產 穩(wěn)產及適應性分析[J].河北農業(yè)科學,2017,21(4):5-7.
[5] 林小艷,張雙定.9個糜子新品種(系)在隴西縣的引種試驗初報[J].甘肅農業(yè)科技,2017(10):55-58.
[6] 郭建芳,武忠,丁健,等.糜子新品種比較示范試驗[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7,45(6):891-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