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玉 ,王 芳
肝衰竭是由多種因素導致肝臟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轉化等功能發(fā)生嚴重障礙或失代償而引起的一種嚴重肝損傷,病死率極高[1]。在我國,引起肝衰竭的首要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HBV相關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主要是病毒誘發(fā)的機體免疫病理性損傷所引起[2]。臨床治療多采用綜合療法,但療效較差。近年來,部分醫(yī)院開展了“人工肝"支持療法,但難以從根本上阻止和逆轉肝壞死。雖然血漿透析濾過(plasma dialysis filtration,PDF)和肝移植術可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但也存在術后并發(fā)癥、免疫排斥和肝源供體緊缺等問題[3]。近年來,以干細胞為基礎的細胞治療應用于臨床各領域,其中骨髓干細胞是一類能在體外分化、增殖的低免疫原性成體干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潛能[4,5]。本研究在常規(guī)內(nèi)科綜合治療的基礎上采用PDF或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HBV-ACLF患者,觀察了初步療效情況,現(xiàn)將結果整理報道如下。
1.1 病例來源 2017年5月~2018年12月我院肝腎內(nèi)科就診的HBV-ACLF患者94例,男性52例,女性42例;年齡23~64歲,平均年齡為(41.2±10.2)歲。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肝衰竭診治指南》的診斷標準,并經(jīng)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診斷[6,7],無慢性腎臟疾病史,未合并HIV感染,無代謝性、免疫性、酒精性、藥物性肝病。排除標準:①合并腹腔、肺部或其他器官嚴重感染及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風濕性心臟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免疫系統(tǒng)功能低下性疾病者;②過敏體質(zhì)者;③有嚴重出血傾向、凝血功能障礙或血液病者;④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癌及其他惡性腫瘤、心、腎等重要臟器嚴重疾病者;⑤伴有酗酒或吸毒史者;⑥伴有精神病史或精神病患者;⑦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或)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剔除標準:依從性差、自行退出、因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而終止試驗者。采用計算機產(chǎn)生隨機數(shù)字法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7例和對照組47例,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相關文件,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研究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治療方法 給予所有患者退黃、限鈉、限水、白蛋白輸注、維持水電解質(zhì)平穩(wěn)和飲食指導(保證熱量和維生素等必需營養(yǎng)素的供給,禁止飲食中動物蛋白質(zhì)攝入)。在對照組,使用MEDICA SMART透析儀(意大利)和血漿分離器(EC-40),于患者頸內(nèi)靜脈留置雙腔導管,建立體外循環(huán),血流量為100~120 mL/min,血漿分離速度為8~9 mL/min,置換血漿總量為1600~2000 mL,采用肝素抗凝,再行PDF治療,濾過液總量為15000~18200 mL,治療時間為6.0~8.0 h。每周進行1~2次;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給予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患者簽署《自體骨髓干細胞采集術知情同意書》和《干細胞移植治療知情同意書》。術前,給予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00 μg皮下注射,1次/d,連續(xù)2 d。行碘過敏試驗后,進入隔離病房,轉入手術室行骨髓采集術。以右側髂后上棘為穿刺點,局部常規(guī)消毒、鋪無菌洞巾,給予利多卡因逐層麻醉后,用18號骨髓穿刺針穿刺,抽取骨髓血150~200 mL,加入肝素4000 U抗凝,送干細胞實驗室。采用負收集法行骨髓干細胞體外分離和純化(寧夏中聯(lián)達生物有限公司),將分離的單個核細胞(5×107~108)加入0.9%生理鹽水,制成細胞懸液5 mL。在DSA監(jiān)視下,將導管插入肝動脈,緩慢注入肝內(nèi)。術畢、拔管,穿刺點加壓包扎,繃帶固定。返回病房,穿刺側下肢制動6 h。隨訪1年。
1.3 活動狀態(tài)評分 采用美國東部腫瘤協(xié)作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評分表評價健康狀況,活動能力完全正常,與起病前活動能力無任何差異為0級;能自由走動和從事輕體力活動,包括一般家務或辦公室工作,但不能進行較重的體力活動為1級;能自由走動,生活自理,但喪失工作能力,日間不少于一半時間可以起床活動為2級;生活僅能部分自理,日間一半以上時間臥床或坐輪椅為3級;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為4級;死亡為5級。
1.4 終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評分 MELD評分=0.378 ln[TBIL(mg/dL)]+1.12 ln(INR)+0.95 ln[肌酐(mg/dL)]+0.64。MELD評分越高,死亡風險越大。
2.1 兩組生存率比較 在治療24周和48周時,觀察組生存率分別為72.3%和53.2%,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8.9%和31.9%(P<0.05)。
2.2 兩組生存患者肝功能變化的比較 在治療24周末,觀察組生存患者血清ALB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1)。
表1 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
與對照組比,①P<0.05
2.3 兩組ECOG和MELD評分比較 在治療24周和48周時,觀察組ECOG評級≥2級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在治療48周時,觀察組生存患者MELD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2)。
表2 兩組ECOG(%)和MELD評分比較
與對照組比,①P<0.05
HBV-ACLF發(fā)病機制復雜,是以肝性腦病、凝血機制障礙、黃疸、腹水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組臨床癥候群,主要是由HBV感染造成的細胞免疫功能紊亂和內(nèi)毒素釋放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病情進展較為迅速,病死率高達70%左右,探討一種有效、安全、能廣泛應用的治療措施迫在眉睫[8,9]。雖然肝移植有一定的療效,但未能廣泛開展。既往研究證實,骨髓干細胞是一種具有很強的趨化性和再生能力的細胞,通常處于靜息狀態(tài),其數(shù)量約占骨髓細胞的1/10萬~1/1萬,不僅可趨化到周圍間質(zhì)組織,還可作為功能活化細胞參與組織的修復和再生等過程,可用于促進肝細胞生長及抗肝纖維化,亦可發(fā)揮較好的抑制免疫反應和抗炎作用[10,11]。本研究將PDF與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聯(lián)合用于治療HBV-ACLF患者,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肝功指標如TBIL、ALB和INR等無統(tǒng)計學差異。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膽紅素和INR均降低,而血清ALB水平升高。在治療24周時,觀察組血清ALB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這些研究結果與文獻報道相似[12],進一步肯定了PDF聯(lián)合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效果。HBV-ACLF患者機體代謝功能紊亂主要是由于肝細胞受到廣泛、嚴重損害后發(fā)生壞死所致,而骨髓干細胞不僅具有自我復制和高度增殖能力,還有多向分化潛能。在穿刺抽取患者骨髓血之前給予G-CSF動員骨髓安全有效,將動員后的骨髓干細胞移植到患者肝臟內(nèi),可能能分化為肝樣細胞,并進一步代替損傷的肝細胞,促進肝細胞再生,從而促進肝臟功能的恢復[13,14]。采用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ACLF患者對肝臟功能的修復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療效顯著,且其術后并發(fā)癥較少,大多數(shù)患者可較好地耐受骨髓干細胞治療[15]。此外,本研究采用的是患者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不需要考慮組織相容性抗原的配型問題,也可以避免過敏反應、免疫排斥反應等,無毒性,可多次重復進行,有助于促進患者肝功能的恢復,進而緩解病情,提高生存率[16]。本組在治療24周時,觀察組生存率為72.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8.9%;在治療48周時,觀察組生存率為53.2%,也顯著高于對照組的31.9%。
本研究在所有患者均給予標準的內(nèi)科綜合治療,在此基礎上給予PDF治療。PDF是臨床較常采用的一種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統(tǒng),將單純血漿置換與持續(xù)緩慢血液透析濾過相結合,可有效糾正HBV-ACLF患者電解質(zhì)和酸堿平衡紊亂,清除血清高中低分子量毒素,維持機體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定和血流動力學平衡,能夠有效改善血生化參數(shù)和臨床癥狀,安全有效地發(fā)揮治療作用[17,18]。既往有研究指出,行人工肝治療后,患者肝功能指標如血清膽紅素水平可能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反彈,主要是由于肝細胞的炎癥壞死、膽汁淤積等基礎病變持續(xù)存在。病情持續(xù)進一步導致患者生活質(zhì)量低下,容易失去治療信心,加重病情,導致病死率升高[19,20]。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治療24周和治療48周末,觀察組ECOG評級≥2級發(fā)生率和MELD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加用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可進一步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提高生存率。考慮與應用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聯(lián)合治療可直接改善肝功能,促進機體正常代謝有關。標準內(nèi)科綜合治療和PDF治療可有效改善機體內(nèi)環(huán)境,在此基礎上給予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患者耐受性較好,亦有助于干細胞更好地向受損肝臟歸巢,從而發(fā)揮較好的增殖、合成代謝和免疫修復作用,可能有效改善了病變肝組織的結構和功能[21]。
綜上所述,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聯(lián)合PDF治療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可顯著改善患者肝功能,促進蛋白合成,緩解病情,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質(zhì)量。但本研究獲得的干細胞沒有經(jīng)過鑒定,在大量單個核細胞中有多少干細胞并能發(fā)揮治療作用仍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