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醒君
摘要:雨課堂是在移動互聯(lián)和大數(shù)據(jù)背景下推出的一種線上智慧型教學工具,目前已經(jīng)被很多高校應用于各學科教學活動中。本文以信管專業(yè)相關課程的課堂教學為基礎,探討“雨課堂”作為教學輔助工具是否能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等問題。本文首先對雨課堂、有效教學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其次,論文對基于雨課堂的信管類課程教學實踐應用情況進行了研究,分析基于雨課堂的信管類課程教學模式與教學過程;在此基礎上,構建基于雨課堂的課程教學有效性指標評價體系,通過問卷調(diào)查法對基于雨課堂的信管類課程教學有效性進行了綜合評價;總結“雨課堂”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的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效果,最終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雨課堂;信管類課程;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引言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理念的提出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與信息技術在各行業(yè)得到廣泛使用。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如何實現(xiàn)有效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是目前教育界關注的焦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等都明確提出要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促進信息化技術與教育的結合。
在政府政策引導下,MOOC、SPOC、雨課堂等智慧教學方式開始出現(xiàn),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逐漸被應用和推廣。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單一課堂教學的不足,對促進我國教育信息化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受資源、經(jīng)費、專業(yè)技術、教學和認知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雨課堂等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工具)在推廣過程中也遇到了各種問題。本文將基于信管專業(yè)相關課程在課堂教學中應用“雨課堂”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的實踐活動,對雨課堂能否提升信管類課程課堂教學有效性等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以期促進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順利推行和實施。
二、雨課堂與有效教學
雨課堂是由清華大學與課堂在線合作開發(fā)的一款智慧教學輔助工具,于2016年面向社會免費開放。雨課堂以PPT和微信為基礎,實現(xiàn)課前、課中、課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實時互動與溝通,雨課堂致力于促進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形式多樣化,并且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活動的參與性與積極性。
有效教學是指通過教師的課前學習引導、課堂教學與課后討論等多種形式,促使學生提升知識獲取能力進而實現(xiàn)學習進步的過程。課堂教學有效性要求教師通過組織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獲得知識技能、學習能力和學習態(tài)度等三個方面的提升與發(fā)展。所以,筆者認為課堂有效教學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學習行為和學習成果(學習產(chǎn)出)上有所提升。
三、基于雨課堂的信管類課程教學實踐應用
(一)基于雨課堂的信管類課程教學模式
基于雨課堂的信管類課程教學就是將信息化教學資源和信管類課程教學實踐結合起來,通過信息化教學資源協(xié)助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加強學生課后拓展,具體如下圖所示。
圖1 基于雨課堂的信管類課程教學模式
(二)基于雨課堂的信管類課程教學過程
1.課前活動設計
基于雨課堂的信管類專業(yè)課程課前活動主要包括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確定、教學素材搜集,課前預習知識內(nèi)容制作和學習任務確定、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完成練習并提出問題四個環(huán)節(jié)。第一步:學情分析。采用課下與學生面對面交談的方式對學生的整體情況進行充分了解,進而確定教學目標、搜集教學素材、整合教學資源,為下一步的課堂教學工作做準備。第二步:課前預習知識內(nèi)容制作。結合學情分析,基于已有的課程資源和學生學習整體狀況,設計課前預習知識內(nèi)容,例如課前預習知識點羅列以及相應的預習方法、步驟和課前預習效果測試等。從資源庫提取相關教學資源,并結合實際需求對這些教學內(nèi)容進行修改和完善。課前預習知識內(nèi)容制作完成之后,老師將內(nèi)容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進行學習,同時布置學習任務。第三步: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等方式完成教師通過雨課堂發(fā)布的課前預習知識內(nèi)容,完成任課教師布置的課前學習任務,并針對任務完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和羅列,為進入課堂學習做準備。
2.課堂活動設計
教師借助雨課堂工具帶領學生進行課堂課程學習,通過雨課堂,教師可以隨時發(fā)布小作業(yè)進行課堂已授知識的回顧,及時了解學生對已學習知識點(重點和難點)的掌握情況,進而根據(jù)學生知識學習效果的實際狀況進行課堂教學活動調(diào)整。通過雨課堂輔助教學工具有針對性的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協(xié)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nèi)化于升華。此外,雨課堂還提供了一些非常實用的教學輔助功能,例如:雨課堂簽到,教師可以通過雨課堂對學生的課堂出勤情況進行了解,完成在線課堂簽到;課堂實時討論,學生可以通過雨課堂工具隨時提出問題,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教師看到學生提問后,針對學生提問進行解答。避免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問對教師的干擾與打斷的影響,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課堂習題推送,通過雨課堂教師可以設置課堂問題,讓學生進行在線作答,并了解學生的作答情況,對答題困難生進行及時的指導。課后實踐,課堂學習結束之后,教師可以通過雨課堂輔助教學工具進一步向?qū)W生推送學習資料、下發(fā)學習任務或者進行課后測試。
3.課后活動設計
第一步,資料整理與反饋。雨課堂設計的整理反饋功能包括:(1)將學生課堂學習效果信息反饋給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任課教師可以通過雨課堂工具了解本次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對各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如何,學生們針對各知識點的課堂小測試答題正確率如何,進而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知識掌握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補充。此外,任課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課堂學習效果評價基于雨課堂的信管類課程教學模式實施效果,重點關注其中需要改進的地方,總結課程教學經(jīng)驗。(2)任課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和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價和反饋,對學生表現(xiàn)好的進行肯定,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此外,雨課堂的學生課堂學習效果評價功能與學生課堂與課后測試結果也可作為學生平時成績打分的重要參考。第二步,通過課后布置練習作業(yè)鞏固課堂教學知識,進而加深學生對于課程課堂學習內(nèi)容的吸收與理解。此外,通過雨課堂工具在線布置課后作業(yè)或者展開課后小測試,拓展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讓學生以個人或者小組為單位完成課后學習任務。學生課后作業(yè)和測試答案通過雨課堂工具進行在線提交,任課教師同樣基于雨課堂工具進行作業(yè)的在線批改與反饋,有針對性的及時將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告知學生,督促學生及時查漏補缺,提升學習效率。
四、基于雨課堂的信管類課程教學有效性評價
(一)有效性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根據(jù)前文分析,基于雨課堂的信管類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分為課前知識初建、課中知識內(nèi)化和課后知識遷移。因此,本文從上述幾個環(huán)節(jié)出發(fā)對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指標進行篩選。
課堂教學有效性包括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等方面。學習態(tài)度指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內(nèi)部狀態(tài),涵蓋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學習能力指的是學習在完成學習這項活動時所具有的能力,主要包括課前的信息獲取能力、課中的信息加工能力,以及課后的信息分析和應用能力。學習行為指的是學生在學習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能力,包括課前的自我監(jiān)控,課中的自我協(xié)調(diào)和課后的自我反思。學習結果是對學生課堂學習之后,各項能力提升的表現(xiàn)。又可以分為實踐技能、創(chuàng)新能力和作業(yè)測試三個不同的方面。
(二)有效性評價實施與評價
在基于雨課堂的信管類課程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主體是學生。因此在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時,本文針對A高校信管專業(yè)實施雨課堂教學的大三學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
本次調(diào)查采用隨機問卷調(diào)查方式,回收你學生調(diào)查問卷200份,回答不完全、回答重復等無效問卷23份,有效問卷177份,問卷有效率88.5%。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僅就部分有效性評價指標反饋進行條形圖展示,詳細情況報告請見文字部分。
1.學習態(tài)度
在課前學習態(tài)度評價上,有45.76%的學生表示采用雨課堂教學之后,學習積極性提升,有34.36%的學生表示參與雨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一般,還有19.77%的學生表示積極性不高。
在課中學習態(tài)度評價上,有51.98%的學生表示采用雨課堂教學模式之后,課堂學習積極性有所提升,有42.37%的學生表示采用雨課堂教學后課堂學習積極性沒有太大變化,還有5.65%的學生表示使用雨課堂教學后,課堂學習積極性反而較弱。
在課后學習積極性評價上,有56.50%的學生表示采用雨課堂教學模式之后,課后學習積極性有所提升,有34.46%的學生表示參與雨課堂教學后課后學習積極性一般,還有9.04%的學生表示使用雨課堂教學后課后學習積極性較弱。
2.學習能力
在獲取信息能力評價上,有51.98%的學生表示采用雨課堂教學模式之后,獲取信息能力有所提升,有38.42%的學生表示參與雨課堂教學后獲取信息能力一般,還有9.60%的學生表示使用雨課堂教學后獲取信息能力較弱。
在信息加工能力評價上,有59.89%的學生表示采用雨課堂教學模式之后,信息加工能力有所提升,有20.90%的學生表示參與雨課堂教學后信息加工能力一般,還有19.21%的學生表示使用雨課堂教學后信息加工能力較弱。
在信息分析能力評價上,有46.89%的學生表示采用雨課堂教學模式之后,信息分析能力有所提升,有41.24%的學生表示參與雨課堂教學后信息分析能力一般,還有11.86%的學生表示使用雨課堂教學后信息分析能力較弱。
在信息應用能力評價上,有57.06%的學生表示采用雨課堂教學模式之后,信息應用能力有所提升,有33.33%的學生表示參與雨課堂教學后信息應用能力一般,還有9.60%的學生表示使用雨課堂教學后信息分析能力較弱。
3.學習行為
在課前自我監(jiān)控行為評價上,有70.06%的學生表示采用雨課堂教學模式之后,自我監(jiān)控行為有所提升,有23.16%的學生表示參與雨課堂教學后自我監(jiān)控行為一般,還有6.78%的學生表示使用雨課堂教學后自我監(jiān)控行為較弱。
在課中自我調(diào)節(jié)行為評價上,有68.36%的學生表示采用雨課堂教學模式之后,自我協(xié)調(diào)行為有所提升,有23.73%的學生表示參與雨課堂教學后自我協(xié)調(diào)行為一般,還有7.91%的學生表示使用雨課堂教學后自我協(xié)調(diào)行為較弱。
在課后自我反思行為評價上,有72.88%的學生表示采用雨課堂教學模式之后,自我反思行為有所提升,有20.90%的學生表示參與雨課堂教學后自我反思行為一般,還有6.21%的學生表示使用雨課堂教學后自我反思行為較弱。
4.學習產(chǎn)出
在實踐技能評價上,有45.20%的學生表示采用雨課堂教學模式之后,實踐技能有所提升,有43.50%的學生表示參與雨課堂教學后實踐技能一般,還有11.30%的學生表示使用雨課堂教學后實踐技能較弱。
在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上,有51.98%的學生表示采用雨課堂教學模式之后創(chuàng)新能力有所提升,有33.33%的學生表示參與雨課堂教學后創(chuàng)新能力一般,還有14.69%的學生表示使用雨課堂教學后創(chuàng)新能力較弱。
五、結論
通過前文調(diào)查可以看出,采用雨課堂教學模式之后,學生在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學習行為和學習產(chǎn)出上均有一定的提升。這說明雨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對信管類課程教學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雨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同,強調(diào)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顯然不適合當前學生的發(fā)展和需求。因此,教師在使用雨課堂教學模式時要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雨課堂建立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教學,是為了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出現(xiàn)的。所以,教師在使用雨課堂時一定要以問題為出發(fā)點,重視雨課堂在整個教學過程的應用。雨課堂與信管類課程的結合只是雨課堂資源利用的一個方面。教師在使用雨課堂時要考慮學生的實際學情,不能認為雨課堂建立了就可以一勞永逸,要根據(jù)學生學情進行教學內(nèi)容的調(diào)整和優(yōu)化。教師在采用雨課堂教學時應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tǒng)以考試成績?yōu)閱我粚W生學習評價指標的觀念,采用多維指標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比如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將課堂表現(xiàn)也納入學生學習成績評價指標中;重視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關注團隊小組整體成績,而非某一個學生單一的成績;關注學生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情況;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
參考文獻:
[1]曹向向,曹偉.雨課堂在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究[J/OL].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09):137+118[2019-11-01]. https://doi.org/10.16730/j.cnki.61-1019/g8. 2019. 09.078.
[2]馮振敬.雨課堂支持下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設計[J/OL].中國教育技術裝備:1-3[2019-11-0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4754.T.20191010.1335.004.html.
[3]吳翠花.基于CDIO的信管專業(yè)課程教學質(zhì)量評價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04):225-226.
[4]劉小豫.信管專業(yè)純理論課程教學方法探索[J].亞太教育,2016(03):126.
[5]徐超毅.信管專業(yè)“管理信息系統(tǒng)”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創(chuàng)新[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6(11):185-186.
[6]陳艷春,田麗紅.信管類課程教學的IEDC框架及應用研究[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7(04):127-129.
[7]張小川,劉加伶,李梁.信管專業(yè)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實踐[J].重慶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2(12):16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