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長艷
摘?要:課堂練習存在的意義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加深記憶,同時檢測他們的學習成果,及時暴露出問題。如果教師不注重對練習方式和內容的設計,學生們配合的積極性不高,效果會大打折扣。隨著小學數(shù)學教育標準的不斷攀升,課堂練習設計的有效性問題也受到了重視。本文將在分析課堂練習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幾點優(yōu)化課堂練習設計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課堂練習設計;有效性
引言:
在講解了主要知識點,并且課堂時間寬裕的基礎上,教師往往會布置當堂練習,實踐證明,這有助于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提升本堂課教學效益。但是隨著課堂練習的不斷增多,學生的態(tài)度漸漸產生了變化,各種問題隨之出現(xiàn),課堂練習的設計必須要優(yōu)化。
一、小學數(shù)學課堂練習的現(xiàn)存問題
很顯然,一些教師忽視了課堂練習設計的必要性,只是單純地從教材或者練習冊中挑選出題目,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完成。這樣的練習對于學生來說是很大的負擔,繁重的課堂學習任務以及課下作業(yè)已經令他們沒有了喘息的空間,再加入這樣的課堂練習環(huán)節(jié),學生們又如何能開心接受,主動參與呢?練習題目缺少創(chuàng)新,練習的過程充滿了安靜和沉悶,毫無體驗感可言。并且,教師在一旁如同“甩手掌柜”,不對學生們加以指導。一些知識基礎不扎實的學生還沒有充分吸收理論概念,完成習題談何容易?就這樣,學生們在一次次的失敗和教師的否定聲中,漸漸開始對數(shù)學課充滿了畏懼。
二、小學數(shù)學課堂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策略
(一)從興趣出發(fā),提升學生參與度
當今小學生正受到來自家長和老師的極大壓力,沉甸甸的書包令他們的童年失去了原有的快樂。于是我國正大力提倡為學生減負,小學數(shù)學教師固然要幫助學生打好基礎,但更要感同身受。課堂練習要盡量以輕松的方式來完成,通過優(yōu)化設計,增強全體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不再將其視作一項負擔。
比如,在講解“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在黑板上列出眾多小數(shù),讓學生從中隨機選擇4個數(shù)字,并且利用加減乘除去自編混合運算題目,進而自主或給同桌求出答案[1]。通過彼此之間的競賽評比,去分析哪一位學生題目編的最好,計算速度更快且準確。通過這種更具開放性的課堂練習,能夠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同時有效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
(二)從生活出發(fā),提高練習親切度
如果說書本中的內容過于蒼白和抽象,令學生充滿了陌生感。那么從生活角度出發(fā)的課堂練習一定能夠喚回學生的熟悉感,令他們茅塞頓開。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實踐能力是數(shù)學教育的核心任務,通過設計生活化習題,從孩子們身邊的事物和有限的認知基礎出發(fā),引入數(shù)學,一定能夠降低他們思考問題的難度,增強練習的效果。
比如,在講解“利息與利率”相關內容時,教師便可聯(lián)系學生實際生活去設計相關數(shù)學練習。比如要求學生對銀行利息進行調查而編制小報告,進而幫助家長制定一份儲蓄理財計劃,學習如何正確填寫儲蓄單以及計算利息、利息稅等。如此一來,學生能夠充分感知到數(shù)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經過練習之后便會更加投入到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中來[2]。
(三)從比賽出發(fā),加強學生競爭度
小學生有強烈的競爭欲望,很喜歡在某方面表現(xiàn)出自己的優(yōu)越性。教師把握住學生的這種心態(tài),為學生組織更具競爭力的比賽。讓他們在比賽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數(shù)學實踐能力,從而提高他們參與課堂練習的興趣。因為競爭的需要,因此他們必須繼續(xù)學習數(shù)學知識,這種練習才是有效的。
例如,在教授《認識分數(sh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這樣的比賽:首先,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安排一個比賽。比賽方式為階梯式,即設為初級組、中級組、高級組、終級組四個部分,然后學生們被允許作為一個團體參加比賽。各組需依次參加初級組、中級組、高級組的競賽。初級組的題目比較簡單,它們是一些帶有分母分數(shù)的加減方法,或是一些簡單分數(shù)的大小。主題的第二級是一些相對復雜的圖片問題,它要求學生在理解分數(shù)的前提下計算,比如在屏幕上畫一些小花,然后讓學生用顏色表達三分之一。第三層次的主題是一些比較困難的習題,如一些應用問題。將題目提供給學生后,組內學生可以互相競爭。由于小組學生的能力不同,最終獲勝的學生必須正確回答最后一個問題才能獲勝。
(四)遵循少而精的原則,體現(xiàn)課堂練習的開放性
一堂課的教學時間極其有限,而留給課堂練習的時間則更加捉襟見肘,要想在有限時間內提高課堂練習有效性,則需要充分遵循“少而精”的原則展開練習設計。倘若將大量練習全盤塞給學生,不僅無法激發(fā)學生興趣,也會因為缺少足夠時間思考而無法體現(xiàn)練習的有效性,難以達成鞏固知識的教學目的。所以,教師一定要找準教學重難點去設計課堂練習。比如在講解“三角形”相關內容時,“三角形的高”則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所以教師在課堂練習設計中則需要以此為練習重點,引導學生去動手“畫高”,讓學生對不同三角形的不同底的作高方法有進一步鞏固[3]。此外,為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教師還需重視因材施教,對于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設計不同的課堂練習。比如在講解“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在“加法結合律”教學結束后設計出較為初級的以加法結合律為目標的練習題目,同時設計出與交換律相融合更高級的練習題目,進而布置給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通過更具層次性的課堂練習設計,去保證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得到進步,從而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練習作為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關鍵構成部分,唯有確保課堂練習設計的靈活性、開放性、生活性與趣味性,才能促使學生主動參與,進而對數(shù)學概念進一步內化,實現(xiàn)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梢姡岣咝W數(shù)學課堂練習的有效性,對于學生動腦與動手能力發(fā)展而言極為關鍵。教師對于課堂練習的設計一定要結合所教內容去合理選擇,促進練習形式和內容多樣化,確保課堂練習的有效性得以突顯。
參考文獻:
[1]劉月琴.優(yōu)化課堂練習,提高小學數(shù)學教學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5(35):186.
[2]王小娟.小學數(shù)學課堂練習設計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6):129,131.
[3]王純剛.淺談如何設計個性化的農村小學數(shù)學課堂練習[J].中國校外教育,2018(1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