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平
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不僅會影響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還會對終身發(fā)展產生影響。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想要確保學生閱讀能力的不斷提升,就必須要加強對“閱讀”變“悅讀”的探究,提出有效的策略,這樣既能夠讓其處于積極閱讀狀態(tài),又能夠有效掌握閱讀技巧,更好地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能促使學生獲得越來越全面的發(fā)展。下面將對變“閱讀”為“悅讀”的教學技巧進行分析。
一、激活閱讀熱情
興趣本就是最好的教師,這點在小學生身上展現(xiàn)得更加淋漓盡致,因而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之時,首要的教學任務就是激活其閱讀熱情,這樣在學生不斷的閱讀之中,才會深刻地意識到閱讀給自己帶來的益處,發(fā)自內心地喜歡上閱讀,逐漸養(yǎng)成主動閱讀的習慣。首先,對小學生的喜好、特征等進行全面了解,向其推薦適宜的書目,對閱讀產生好的印象;其次,設計多樣化的閱讀活動,獲得豐富的感悟。比如可以多設計一些閱讀交流會、閱讀報告會等閱讀活動,相信在這樣有趣的活動引導之下,每位學生都會表達自己閱讀書目的感悟,既能夠收獲到豐富的知識,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又能夠在閱讀中找到歸屬感。相信在長期的堅持之下,其閱讀能力會得到明顯提升,自然閱讀的興趣會得以持久保持;最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有效評價,此評價需以正面評價為主,并輔以合理的獎勵,以此來進一步強化其閱讀熱情,讓學生真正處于“悅讀”狀態(tài)。
二、營造最佳的閱讀氛圍
小學生年齡較小,想要讓他們從“閱讀”向“悅讀”轉變,良好閱讀教學氛圍的營造極為必要,只有在此種閱讀背景下,才能夠將“以情動情”的作用發(fā)揮出來,真正點燃學生的心靈,讓學生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真正進行“悅讀”。而想要實現(xiàn)此理想的教學狀態(tài),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挖掘,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和元素找出來,相信在這樣有趣的課堂之中,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索興趣會越來越強烈,并能夠促使學生思維的縱深發(fā)展,在悅讀中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及情感,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課文之時,基于小學生好奇心較強的特點,就可以趁機設疑:“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分別指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截然不同的看法?你有怎樣的見解與感觸?”在問題的引導之下,學生會進入悅讀之中,并會在閱讀后在課堂中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能使課堂教學處于高潮狀態(tài)。而這整個學習之中,學生的思維就會得以縱深發(fā)展,自然能夠使得學生本節(jié)課的學習處于最佳狀態(tài),獲得有效的啟發(fā),讓之更加樂觀地看待學習及生活等。
三、深入精讀品味
新時期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中,對學生的閱讀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要在閱讀中具有準確推測課文詞句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的能力,也只有具有此能力之后,學生才能夠“悅讀”。為此,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之中,需要最大限度地縮短講的時間,要為學生精心設計“精讀品味”教學環(huán)節(jié),以便于學生深入感受到不同課文的魅力所在。比如在學習《窮人》課文之時,首先讓學生品味“窮人”這一題目,為了對其進行有效品味,學生會主動進入課文閱讀中,初讀課文后,發(fā)現(xiàn)課文中并未有“窮”這一字眼,這讓其產生了疑惑,于是開始精讀課文,發(fā)現(xiàn)課文中雖未有和“窮”相關的字眼,其描述卻體現(xiàn)了各人物的貧窮,能更好地感悟作者的描寫技巧,使得文章與題目相一致。再如在學習《白鵝》課文之時,針對課文中所運用到的反語內容,如果僅對之進行單一閱讀,會讓人感覺到其貶義,而將之運用到整篇文章中就發(fā)生了相反的感覺,能使學生對反語的靈活運用進行有效感悟。由此可見,學生通過精讀品味能更好地感知課文詞語的內涵及表達效果,明確這些表達方式對于全文的影響,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讓學生“悅讀”。
四、幫助學生克服閱讀障礙
想讓小學生真正變“閱讀”為“悅讀”,就必須要注重小學這一重要閱讀教學階段,要對其閱讀中的障礙進行全面了解,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克服,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閱讀充滿樂趣。比如:學生閱讀能力不足之時,可能會影響閱讀效果,此時就可以開展系列性的閱讀訓練活動,幫助其克服障礙。相信在這樣持續(xù)的堅持與引導下,能夠幫助每位學生克服不同的閱讀障礙,提高學生的“悅讀”效果。
綜上所述,變“閱讀”為“悅讀”是今后小學語文教學的必然趨勢,必須要在了解學生及教材等的基礎上,提出系列符合“悅讀”的策略,以便于讓學生從小保持“悅讀”情緒,為自身的全面性發(fā)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