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新春,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種猝然的方式蔓延神州大地,打亂了歸家的腳步、團聚的腳步、生活的腳步,以及學習的腳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強調“必須守住校園這片凈土”;自治區(qū)黨委和政府堅持依法防控、科學防控、全民防控;全區(qū)教育系統(tǒng)嚴防死守、守土盡責,堅決防止疫情進入校園。
182位名師變“主播” 154萬學生在家上課
對于154萬寧夏學生而言,一根網線架起了“空中課堂”。自2月5日上線以來,“空中課堂”累計訪問量突破2000萬人次,單位小時訪問峰值達到35萬人次。停課不停學、離校不離教,對于寧夏教育系統(tǒng)而言,如此大規(guī)模的線上教學在歷史上尚屬首次。
時間倒退到1月30日,從那天領到任務到播出只有短短的18天,寧夏“空中課堂”第一期共確定播出課程325節(jié)。
2月1日,中學語文學科試錄了第一節(jié)課;2月3日正式開錄,在9天內完成了錄課工作,平均一天錄制30余節(jié)課。
錄課結束后,又用3天完成了全面的審核工作。錄制前,各學科團隊采用網絡聊天、視頻電話等形式反復磨課、試講,有時研討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又投入到錄制工作中。
在課程資源上,從全區(qū)特級教師、塞上名師、骨干教師、國家和自治區(qū)優(yōu)課大賽獲獎者、“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的部級優(yōu)課獲得者、學科帶頭人等優(yōu)秀教師中,精心遴選182位名師,通過一同備課、一同磨課、一同試講、一同錄課,錄制涵蓋各學科的課程325節(jié),滿足3月1日前中小學1~9年級學生在線學習和學前幼兒在線游戲活動需要。
從“面對面”到“網上見”
一邊是認真?zhèn)湔n的老師,一邊是期待學習的學生,“空中課堂”猶如一座橋梁,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將學校的兩端緊緊聯(lián)系起來。
近一段時間,青銅峽市第四中學數(shù)學教師李楠停留最多的地方,是學校的“空中課堂”錄制教室。面對攝像頭,手拿電子筆,邊講解邊在電子白板上板書一道單項式乘以單項式的解題過程,期間不時“隔空”向學生提問。為了將一節(jié)30分鐘的數(shù)學課上得精彩有趣,李楠幾乎用上了所有信息化功能,力求讓屏幕另一邊的學生更加有效掌握課程內容?!疤厥鈺r期授課,老師無法像往常一樣面對面和孩子們互動,我必須把內容演示得更細、講解得更透,孩子們才能掌握得扎實。”李楠說。
從“面對面”到遠程課堂,授課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教育資源如何共享?課堂通道如何打通?
對此,自治區(qū)教育廳根據(jù)學生反饋,與各地各校對授課方式和渠道進行了調整和完善。在收看方式上,學生既可通過電視收看“寧夏教育頻道”“寧夏少兒頻道”,通過電腦、手機訪問網絡平臺在線觀看直播課程,也可以在線回看點播,查閱課程安排。在服務保障上,提前完成了全體教師和學生終端的條件摸排、平臺下載、應用培訓,協(xié)調三大通信運營商為全區(qū)義務教育階段家庭困難學生贈送網絡流量,全力保障“空中課堂”的運行。
2月24日14∶50時,青銅峽高級中學高一(1)班學生陳鈺涵正端坐在書房,一邊通過平板電腦認真聽著化學課,一邊對照書本進行標記。
“開學已有2周,大家也逐漸適應了空中課堂的學習方式,每天嚴格按照課表上課、學習、寫作業(yè),目前學習效果還不錯。”課后,陳鈺涵這樣說。
開學以來,雖然足不出戶,陳鈺涵的學習生活依舊忙碌充實。每天6∶30時起床,體育鍛煉和自習后,8∶30時上第一節(jié)課,11∶40時下課,14∶30時上課……一天的時間被精確到了分,最晚的一節(jié)自習課在22∶55時結束。
“有了‘空中課堂,在家也可以像在學校一樣聽老師講課、完成學習進度,這種方式比較高效?!标愨暫硎尽?/p>
在同一時段,青銅峽高級中學高二(2)班的閆翔宇正在家中通過手機收看物理課程直播。
“雖然直播少了傳統(tǒng)課堂的互動性,但老師可以運用先進的教學軟件,比如動畫等方式更加直觀有趣地解釋科學原理,有助于我們更好理解學習內容?!遍Z翔宇對記者說。
全區(qū)中小學生通過“空中課堂”,實現(xiàn)了停課不停學、離校不離教,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學校教育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