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軍
打開門,推開窗,滿目春色,綠波蕩漾。
在萬千蔥綠中,我更喜歡下面的綠色小草。
“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從不寂寞,從無煩惱,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這是一首很早被廣泛傳唱的《小草》歌,我時常輕輕地哼唱它。
其實樹也好,草也罷,皆為綠色精靈。除了少數(shù)耐寒常青的樹草,多半都隨季而變,春榮冬枯。只是春姑娘的愛意卻似乎總是先垂青小草。
每當(dāng)春回大地,在春風(fēng)和細雨中,早已被忽視的枯萎“野火燒不盡”的小草,一夜之間就會悄然發(fā)芽,紛紛吐綠。它們既不挑剔土壤,又不苛求營養(yǎng),給點陽光,它們就會燦爛;給點雨水,它們就可茁壯。
有時候,我會靜靜地俯下身子,觀察那些即便被人類一遍遍踐踏,或被巨石壓得難抬起頭來,但都能毫不氣餒,拼命地向外迸發(fā)自己的綠的一棵棵小草,感受那種生命力的頑強。
這時候,我想到了人生,想到了不可小覷的社會上的底層人。人世間少數(shù)的強勢和數(shù)不清的弱勢。強者再強,亦絕多出自民間。強者若無人擁護,再能呼風(fēng)喚雨也孤掌難鳴。強者只能作為社會的骨骼,弱者才是組成社會的豐富肌肉。骨須肉所依,肉須骨所倚,乃永恒不變之真諦。
樹再高大,必先長于草樣大的幼苗。大地如果沒有廣袤的小草去無私襯托,充其量也只是大地的點綠。而草漫山遍野,伸至角落,才妝扮大地的多彩多姿。
在植物生長的季節(jié),小草總是默默地更替著新綠,輔佐生命的輪回,令人悟世,令人欣賞,令人愛憐。
我春天踏青,夏秋逸興,冬天憑吊,或凝或眸,或賞或撫,對每一株草都是情有獨鐘。
我戀草,許是由于我也是草根,猶覺自己是其中一棵,無大樹之挺,缺王者之風(fēng),倒與草民心心相印。浮躁的世界里,我佇望他鄉(xiāng)草,懷念故土綠,灑脫而低調(diào)地?fù)u曳風(fēng)雨。失意則學(xué)著草于冬天里的削發(fā)明志,把根蟄土,讓嚴(yán)寒成為暖被,靜待春天。我的夢里都常出現(xiàn)草海,翻滾著與草擁抱交纏,直到酣暢淋漓中醒來。
配得大樹盡染綠,方使大地顯妖嬈。萬里河山,八方阡陌,廣場花圃,村舍庭院……樹是引領(lǐng)風(fēng)采的景中景,草是展示生命活力的原色,兩者高低錯落有致,已為今天致力于綠色崛起的新時代主題。而我在欣賞大樹的拔高向上,欣賞強者颯爽雄姿的同時,更欣賞小草的謙謙卑恭和默默無聞,更欣賞弱者的平凡之中蘊含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