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錦麗
機械通氣是一種臨床上常用的輔助治療方式,通過使用該設備,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氣情況,避免患者無法正常呼吸[1]。在臨床上,新生兒在剛出生的時候可能會有呼吸窘迫,此時可以為其使用該設備,但是,也有研究結果指出,因為該設備屬于一種侵入式治療方式,治療本身就會對患兒產生一定的創(chuàng)傷性,因此極易引起患兒發(fā)生肺損傷[2]。有研究學者經過研究后指出,使用該設備可能會導致肺損傷,從而導致機體出現死亡[3]。本文對允許性高碳酸血癥在機械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預防中的作用展開深入探討。
本文選擇的樣本是接收的行機械通氣治療的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時間是2017年,樣本數量是83例,把其分為兩組,一組是觀察組,患兒42例,一組是對照組,對照組41例。組間資料如下:①觀察組:樣本數42例,男性20例,女性22例;體重(1.65±0.49),胎齡(34.6±2.9)周。②對照組:樣本數41例,男性21例,女性20例;體重(1.68±0.52),胎齡(35.2±2.8)周。在進行研究和分析的時候,選擇使用的分析軟件是SPSS17.0,結果顯示,兩組數據之間不存在差異,因此可以進行下一步實驗。
對樣本進行機械通氣治療,對樣本進行觀察和分析,主要觀察的方面有臨床反應、血氣分析結果、呼吸機參數的相互關系而調節(jié),最終達到pH(7.25-7.45)、PaO2(50-70)mmHg、PaCO2(40-60)mmHg的允許性高碳酸血癥,而對照組患兒以同樣調節(jié)方式,使以上三項值維持在非允許性高碳酸癥。
在進行研究和分析的時候,選擇使用的分析軟件是SPSS17.0,在對計量資料進行表示的時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在對計數資料進行表示的時候用,用X?檢驗。在對結果進行比對的時候,用P表示,當其小于0.05的時候,說明有顯著差異。
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監(jiān)測所得pH值、PaO2、HR、BP等值,經過檢測發(fā)現,兩組樣本的P大于0.05,說明其不具備統計學意義。對PaCO2值進行檢測,發(fā)現觀察組較高,兩組樣本的P小于0.05,說明其具備統計學意義。統計結果詳見表1所示:
表1兩組患兒的血氣分析監(jiān)測結果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發(fā)生率、死亡率分別為21.4%和4.7%,都明顯比對照組患兒的43.9%和12.1%低,兩組樣本的P小于0.05,說明具備統計學意義;對住院時間進行觀察,結果顯示,兩組樣本的P大于0.05,說明其不具備統計學意義。統計結果詳見表2所示:
表2兩組患兒的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發(fā)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時間比較
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是導致機械通氣治療時間延長,增加新生兒病死率的一個主要原因,如果新生兒肺表面活性缺乏,并且體重較低,那么其死亡風險更大。因此,如何積極地采取有效的干預手段來降低機械通氣治療新生兒的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發(fā)生率,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新生兒的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發(fā)生率分別為21.4%和43.9%,實施允許性高碳酸血癥肺保護策略的觀察組新生兒,其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的發(fā)生率顯著降低。這一結果表明,允許性高碳酸血癥肺保護策略的實施,能夠有效預防機械通氣治療新生兒的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傳統的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除了要求PaO2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圍內,還要求PaCO2水平也要控制在正常范圍內,為了達到以上目的往往需要通過增加PIP來實現。所以,在使用該治療方式的時候PIP經常會處于較高水平,而過高的PIP則會引起肺泡過度擴張,從而導致肺損傷。
通過以上論述可以明確,在使用機械通氣治療新生兒的時候,如果想要降低肺損傷,就可以讓其具有允許性高碳酸血癥,通過使用該方法,還不會影響患兒的氧合,雖然PaCO2有輕度增高,但在允許范圍內不會對中樞功能和循環(huán)功能產生顯著的影響,能夠顯著降低患兒的死亡率。
[1]岳建明,劉斌.允許性高碳酸血癥在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中的作用[J].華西醫(yī)學,2017,32(06):940-942.
[2]戴惠軍,潘靈輝,林飛,等. 肺泡巨噬細胞 Toll 樣受體 9-髓樣分化因子 88 信號通路在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中的作用機制研究[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4,26(05):289-293.
[3]周曉光,肖昕,農紹漢,主編.新生兒機械通氣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5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