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軍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教育觀念也在不斷改變,在重視校園教育的同時開始關注家庭教育,注重家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提倡通過對等的交流方式從家庭角度進行社會常識、品德教育的提升。初中生正處于心理發(fā)育的關鍵時期,此時也是我們實行溝通交流教育的好階段。因此,初中班主任與家長之間要協(xié)商好,構建家庭教育、校園教育、自我教育之間的交流渠道,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育提供良好的條件。本文通過對初中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現(xiàn)狀以及相關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從中提取出一定的核心原因,進而給出能夠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與建議。
關鍵詞:溝通合作;校園與家庭;實效性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16-01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6.078
社會在發(fā)展,經濟在上升,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卻出現(xiàn)了問題,社會道德層次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問題就在于時代快速發(fā)展,今天的人們逐漸失去了耐性,沒有靜下心來與他人真誠地交流,從而導致后續(xù)許多的矛盾與沖突。因此,我們要認識到溝通的重要性,借助溝通解決生活中的難題。今天的初中教育已經不是學生單方面的事情了,事關學校、家庭、學生三者,只有學生自覺、學校嚴格、家長配合才能夠保證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受到良好教育,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對學校與家庭提出一些相關建議與有效對策。
一、初中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主要問題與現(xiàn)狀
(一)溝通形式單一
眾所周知,如今家長了解學生情況的主要方式是通過教師家訪與家長會這兩個途徑,近些年來由于學生數量過多,很多學校已經取消了定期家訪這一方式,而家長會的舉辦時間間期較長,一般一學期是2-3次,即使家長能夠從家長會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但是由于滯后性過大,無法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容易使其壞習慣固化,造成難以改正的后果。
(二)家長對學生學習情況缺乏了解
根據中國義務教育協(xié)會2018年的年度報告顯示,國內的家長只有不到20%會主動對學生的實際學習進度與學習情況進行了解,而其中只有約48%的家長對學生的實際學習計劃與課程安排有較為清晰的認知。家長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尚且不夠了解,那么其對班主任制訂的學習計劃、課程規(guī)劃、教學理念應該也是缺乏認知的。這種情況下,家長根本沒有辦法與班主任合作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良好督導與支持,雙方的溝通效率過低,溝通頻率太少。同時由于兩者之間的信息交流不夠,了解不足,往往容易產生溝通障礙或者溝通矛盾。
(三)家長與班主任在價值觀念上存在差異
由于生長環(huán)境不同,許多學生的家長與班主任來自不同地區(qū)或者不同境況的家庭,人生觀、價值觀存在差異,在很多問題上容易產生不同意見,這種意見分離的情況很容易對學生的學習方向造成分裂,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根本不知道該聽教師的還是家長的,容易陷入兩難的局面。例如,我們知道,初中生作業(yè)有時比較多,有時甚至需要寫到較晚的時間點,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出于對孩子的關愛,認為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的保障,應該先讓孩子趁早去睡覺,至于作業(yè)做不做沒什么關系。但是教師則認為,養(yǎng)成及時完成作業(yè)的習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今后的獨立自主學習習慣。在這整件事中,家長與教師的本質出發(fā)點都是為了孩子能夠擁有更好的未來,但是由于觀念差異直接造成結果的不同,進而容易導致家長與教師直接的矛盾。
(四)不正確的溝通方式
眾所周知,我國自古以來便習慣人情往來,因此避免不了會有一些家長贈送高價昂貴的奢侈品給教師,用這種不合理的方式來保證學生的學習教育質量,而部分教師也確實對學生給予了關照。表面上看家長似乎達成了目的,實際上在整件事的過程中給孩子樹立了不良榜樣,讓孩子以為只要送禮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同時,送禮后家長便覺得完成了對孩子學業(yè)的關心,于是便撒手不管,孩子的教育質量根本就沒有得到改善,長此以往,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二、提高初中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實效性對策
(一)豐富溝通形式
首先,以原本已有的家長會溝通方式為基礎,增加家長會的開會頻率,起碼要到每學期3次,分為學期始段,學期中段,學期末段。在開展家長會之前,班主任要將每個學生本學期的表現(xiàn)與上學期的表現(xiàn)以具體評估表格的形式呈現(xiàn)給家長,以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學習與表現(xiàn)情況。
其次,班主任與家長要共同溝通好課程的安排計劃以及學習進程的快慢程度,家長有任何意見可以在會上提出,大家共同探討,而不是像以往傳統(tǒng)家長會那樣,班主任一味地報告,家長一味地聽,而教師報告的內容又只是泛泛而談,對學生個體根本不具備專一性與有效性。
除了家長會溝通方式,我們還要開辟新的溝通形式,傳統(tǒng)家訪方式由于在溝通效率上過低,所以不予采納,在這里我們考慮線上交流的方式,通過建立網絡交流群聊的方式,提高教師與家長溝通交流的便利程度。值得一提的是,與如今應用甚廣的班級家長群不同,我們建議的線上交流是建立在學生家長與教師真誠溝通的基礎之上的。每天晚上教師都可以將今天某位學生的不良表現(xiàn)發(fā)給家長看,與家長共同探討如何幫助孩子改正問題;也可以將學生的優(yōu)異表現(xiàn)發(fā)給家長,讓家長對孩子進行表揚,長此以往,學生在良好行為的正向推動下會越學越好,而不良習慣也會越來越少。
(二)提升彼此的信任程度
溝通是聯(lián)系人際關系的重要基礎,信任則是基礎中的核心,如果沒有一定的信任度支撐,那么人們之間的溝通便是虛無的、虛偽的、脆弱的。因此,為了提高家長與班主任之間的溝通實效性,我們建議從根本上下手,提升對彼此的信任程度。我們有多種方式可以提升信任程度,例如,家長可以在平時課余不打擾彼此生活的情況下與教師進行交流。提高信任度最基礎的辦法就是成為朋友,家長可以嘗試與教師進行生活上、想法上的交流,而不要每次與教師溝通的內容都是關于孩子,這樣會給教師一種仍在工作的感覺,這樣容易產生隔離感,教師沒有辦法放下心理戒備。我們要試著以真誠的心靈去與他人交流,而不是抱著什么目的或者利益,這樣才能夠提高彼此的信任程度,在學生的學習情況上也可以更加客觀平靜地進行交流,畢竟教師與家長的共同目的都是使學生能夠身心健康地生長發(fā)育。
(三)求同存異式的交流態(tài)度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我們才會與他人有著區(qū)別,有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的根本差異,但這并不影響我們交流溝通的順暢度。良好的溝通方式是在彼此之間尋求共同點,不要企圖同化他人的觀點,也不要過于執(zhí)著于自己的觀點,試著去跳過那些存在差異的部分,尋找相同的角度與看法進行交流溝通,那么溝通起來會很愉快,有利于統(tǒng)一意見,便于教師、家長共同為學生的學習發(fā)展更好地保駕護航。
例如,當家長在寫作業(yè)這個問題上與教師產生了意見差異,這個時候家長首先要心平氣和,不能情緒化,然后簡單地闡述一下自己的理由,再給對方闡述自己理由的機會。那么整理分析一下,可知教師與家長的目的都是為了孩子的學習,只不過方式與觀點有了一些差別。那么我們可以進行協(xié)商,讓教師在作業(yè)布置上稍微減少一點,同時家長要認真督促孩子學習,不要讓孩子的作業(yè)拖到晚上才寫,而是要讓孩子先寫完作業(yè)再玩耍,這樣不但能夠高效完成作業(yè),又能夠確保孩子的睡眠質量,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四)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
在日常教育過程中,除了校園教育,家庭教育的占比是最大的,家庭教育與校園教育的區(qū)別在于校園教育主要是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培養(yǎng)理性思維,而家庭教育則更多是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價值基礎觀念以及基礎社會交往習慣,兩者側重點不同。因此,家長主要任務就是要營造良好溫馨的家庭氛圍,樹立正當合理的教育理念。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自主生活能力,家長要督促孩子主動收拾自己的房間,地板上的垃圾要及時扔進垃圾桶,同時定期安排孩子做家務,讓孩子試著拖地板、洗碗等,以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其次,家長還要培養(yǎng)孩子自主思考的思維模式,教會孩子在遇到問題時自主進行思考,通過環(huán)境線索尋找最優(yōu)的解決方案,同時要親手實踐,不要怕臟怕累。在許多問題上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可以有很多解決方案,讓孩子不要止步于一個答案,鼓勵他多想多做。再次,家長要適當地關愛孩子,當孩子犯錯時,不能由于害怕孩子受傷害就不對其進行批評教育,這是溺愛,不是關愛。溺愛對他們來說不是好事,很容易誤導孩子的是非觀,對孩子今后壞習慣的糾正沒有任何好處。最后,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家長在與孩子的日常相處過程中要尊重孩子,不要以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去批評教育孩子,而是要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為什么他會犯這樣的錯誤,體諒孩子的同時教會他以后如何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五)家長與班主任之間要選擇正當的溝通內容
家長與班主任在學生教育問題上的交流存在一個較為嚴重的誤區(qū),那就是往往只看到對方的不足而忽視了自我反省,這對學生的教育質量提升沒有任何幫助。我們要準確選擇溝通內容,家長要及時地向班主任反映學生近來的情緒狀況與學習進度,而班主任也要適時跟進,對學生的優(yōu)點進行鼓勵,對學生的缺點則要與家長聯(lián)合起來,一同幫助學生改正。
三、結語
總而言之,只有家長與班主任之間進行合理恰當的溝通,才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和諧有益的學習環(huán)境。而家長與班主任之間的溝通需要家長與班主任的共同努力,在學生的教育問題上馬虎不得,唯有家長與班主任攜手同心,持續(xù)關注學生的教育進程,才能夠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從而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獻出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李高田.初中班主任與家長合作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J].西部素質教育,2019(14).
[2]徐雁波.農村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中家校溝通藝術探討[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6).
[3]歐自蘭.初中班主任與家長合作中的問題與解決對策研究[J].才智,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