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哲
摘 要:紅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疆紅色文化資源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著樹立標識、助力提升教育品質(zhì)、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等意義,新疆紅色文化資源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一項長期、系統(tǒng)的工程,文章概括新疆紅色文化資源情況,探究新疆紅色文化資源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的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疆紅色文化資源;融合途徑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紅色文化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排頭兵。新疆紅色文化更突顯了邊疆與內(nèi)地的聯(lián)系。思想政治教育對擁有大量青年學生的高職院校十分重要,利用好新疆本土紅色文化資源對高職院校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意義重大。
一、新疆紅色文化資源情況概述
近年來,紅色文化開辟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新方向,成為中國主流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而新疆的紅色文化資源主要由遺址遺跡、博物館藏品、文藝作品三個方面呈現(xiàn)出來。
遺址遺跡方面,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年至1949年)的克拉瑪依克一號油井、阿克蘇庫車縣第一女子師范學校舊址、哈密市民航站舊址、昌吉州木壘縣色皮口碉堡遺址;社會主義革命時期(1949年至今)的伊犁州昭蘇縣燈塔牧場知青點舊址、阿勒泰布爾津縣前蘇聯(lián)航運辦事處舊址及中蘇通航碼頭遺址、昌吉州瑪納斯縣新疆林校原瑪納斯校址等。
博物館紀念館藏品方面,截止2019年8月文物口徑備案的全疆101家博物館、紀念館中有26家的館藏中包含了具有紅色文化內(nèi)涵的藏品,總數(shù)為3977(件/套),其中主要為書籍、衣物、武器、票據(jù)、公文、像章以及生活用品等。例如收藏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的毛澤民同志的寫字臺板;收藏于烏魯木齊市博物館的新疆商業(yè)銀行于民國二十七年發(fā)行的股票、林基路給父親的家信;收藏于葉城縣博物館的中華民國蒙疆銀行十元紙幣等。
文藝作品方面,主要有中央電視臺攝制的《天山腳下》、新疆電視臺推出的《美麗新疆40年》、新疆電視臺推出的《光榮歲月》等紀錄片;由由長春電影制片廠制作的《冰山上的來客》、由天山電影制片廠攝制的《阿娜爾罕》等電影;袁鷹作詞的《邊疆處處賽江南》、梁上泉作詞的《小白楊》等歌曲。
由此可見,新疆紅色資源有地域性突出、資源分布廣泛、內(nèi)容多元的特點。這些新疆紅色文化資源用史實深刻印證了新疆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客觀事實,具有極強的史證實證作用。
二、新疆紅色文化資源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一)為新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樹立起標識
高職院校學生基礎文化課程水平較低,從而對理論知識感到乏味無趣。而新疆紅色文化資源,對來自新疆各地州的學生來說,可以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樹立起物質(zhì)標識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精神信念,以新疆歷史上的人物事跡,讓學生體會到新疆革命建設的成功離不開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離不開各族人民的艱苦奮斗,潛移默化的增強學生的“五個認同”意識。同時將艱苦奮斗、不懈努力的革命精神刻在“95后”和“00后”學生的心底,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標識,促使學生堅定理想信念。
(二)助力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品質(zhì)
黨的十九大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應當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豐富教育內(nèi)容。新疆紅色文化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不斷豐富發(fā)展,隨著時代的變遷與時俱進,其呈現(xiàn)出來的愛國情懷、道德追求、思想作風,契合了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摸得著、看得見的新疆紅色文化資源有助于加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體驗感和演繹感,提升教育品質(zhì)。
(三)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效果
立德樹人是我們黨對教育根本問題的時代性回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想政治教育是學生主動學習、設身處地的感受,融合紅色文化資源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運用新疆紅色文化資源能夠樹立新疆高職院校學生“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新疆歷來是多種宗教并存的地區(qū)”等基本觀點。對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積極意義。
三、新疆紅色文化資源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徑
(一)使新疆紅色文化資源貫穿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
目前,內(nèi)容理論性強、離生活遠,枯燥難懂是新疆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學加入新疆紅色文化資源不但能突破這一困境,而且是新疆紅色文化資源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徑。可以與時俱進,加強新疆高職院校與收藏有紅色文化內(nèi)涵藏品的各級博物館的合作,引進博物館的流動展覽,讓紅色展覽進校園,引進博物館的數(shù)字化展覽,通過多媒體的呈現(xiàn),讓紅色數(shù)字化展覽進課堂,引進博物館的VR展覽,讓紅色教學擺脫時間和場地的限制,把新疆紅色文化資源有機的貫穿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
(二)讓高職院校參與新疆紅色文化資源開發(fā)利用過程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理論,單一的教學方法,無法引起學生共鳴,所以要讓高職院校學生參與紅色文化資源開發(fā)利用過程。比如在博物館開展紅色文物征集工作時,讓院校學生跟隨征集隊伍,記錄紅色文物背后的故事,參與征集工作;加強與文保單位的合作,讓院校學生加入紅色遺址調(diào)研工作、紅色遺跡測量工作等,主動的感受新疆紅色文化資源的魅力,發(fā)掘蘊含的精神。
(三)構建高職院校傳承“紅色基因”的氛圍
“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笔邱R克思的名言,在高職院校構建傳承紅色基因的氛圍十分重要。在校園文化景觀設計中,加入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紅色文化資源元素;組建以紅色文化為活動主題的院校學生社團,組織社員開展去紀念館、紅色遺址進行志愿講解、宣傳紅色事跡的社團活動。還可以運用校園廣播播放紅歌、講述革命故事;在校報上增加紅色教育專版。在高雅的格調(diào)中,構建出最接地氣的高職院?!凹t色基因”傳承氛圍。
(四)“互聯(lián)網(wǎng)+思想政治教育+新疆紅色文化資源”
在5G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已經(jīng)成為思想政治教育與新疆紅色文化資源融合不可或缺的潤滑劑。高職院??梢月?lián)合大學、政府機構、信息技術公司共同搭建一體化教育服務網(wǎng)絡平臺,采取類似“百度百科”的互動參與模式,人人可修改、人人可補充,廣泛搜集新疆紅色文化資源,將其數(shù)字化,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均可共享網(wǎng)絡技術帶來的教學便利?!盎ヂ?lián)網(wǎng)+思想政治教育+新疆紅色文化資源”模式,能讓高職院校學生在日常的輿論氛圍中感悟到新疆紅色文化的精神實質(zhì),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綜上所述,新時代下,新疆紅色文化資源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意義深遠,二者的融合需要高職院校和政府機構等多方合作,才能讓新疆紅色文化資源成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左膀右臂。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的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疆的若干歷史問題(白皮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 韓延明.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也價值體系建設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 孫秀玲.新疆紅色資源在高校文化育人中的價值研究[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