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改正
喜歡吃苦一般要到中年之后。
甜辣酸咸,正如鮮衣怒馬。而吃苦,就如茶肆鏤窗中浮起的裊裊茶香和處變不驚了然于心的淡然眼神。
茶是苦味的一種,至于喝到舌尖微甜,那是自然,也是修行。
說個自家的故事。小舅生下來時,外婆沒有奶水。那個年代,沒有牛奶,糖亦是奢侈的。外婆將米磨成糊糊,用紗布裹住,折出一角,拿角尖蘸著稀淡的糖水,塞進(jìn)他的嘴里。孩子貪甜,便使勁吮吸,米糊就喂進(jìn)去了。甜味沒有了,便再蘸。其實,純粹的米糊,品咂到后來,也是甜的。但品咂需要心境,不是孩子能做到的,雖然他們的味覺比成人更發(fā)達(dá)。
米糊還只是淡,若是沾了丁點的苦,孩子是決計不肯吃的。這是甜讓人愉悅、苦令人不適的直接反應(yīng),也是自然選擇的結(jié)果。在生命生根發(fā)芽拔節(jié)的上升階段,甜中的糖分是補(bǔ)益,相較之下,苦則是損害了。不光是孩子,便是成人中體質(zhì)偏弱的、脾胃虛寒的,也不適宜吃“苦”。
一個時段有一個時段的味覺。中年是最豐富的時段,酸甜苦辣咸,都能品嘗。
中年是一個人的“九省通衢”,它流入過去的“因”,又將其醞釀、發(fā)酵,成為新的“因”,注入老境,而成為“果”??梢哉f,一個人的一生,誠然筑基于青少年,但能善始善終的,卻在中年。中年調(diào)度著一生。
五味中,苦居于中間,是其他四味的處理器,是儒家的中庸和道家的中道,是盡量糾偏,以不偏不倚。甜黏稠血糖,稀釋之;辣傷害腸胃,撫慰之;酸滯留毒素,融化之;咸增高血壓,降低之?!翱唷闭{(diào)和陰陽,善于益損。
益即是損,損卻是益?!侗静輦湟氛f:“苦能瀉熱而益腎,瀉中有補(bǔ)也?!闭鐡p敵等于益己??喙?、苦菊、芥藍(lán)、萵苣、蓮子芯,損的是毒,益的是五臟六脾。但猶有人不愛吃苦,認(rèn)為順應(yīng)口腹之欲便是“順其自然”,甚至是“天人合一”。然物各有性,是以各有命運,而人獨能總結(jié)、歸納,鑒于歷史和經(jīng)驗,是謂“理性”和“智慧”,才有克制和選擇。
理性對于人來說,也是自然的一種。放縱不是順應(yīng)天道,而是順應(yīng)欲望;欲望嗜甜嗜辣,愛偷懶?;阌小傲夹摹薄皯M愧”“自責(zé)”之類的理性因子前來干預(yù),便有“壯士斷腕”“忍痛割愛”之類的斷舍離,其味往往偏“苦”。
斷舍離其實是與“甜”的揮手,做到很難,卻也有方法。比如說做涼拌苦瓜,開水焯過切片后,撒糖少許,可減苦澀。到后來,再叫你加糖,你也不愿意了。
因為,你愛上了吃苦。你喜歡上了那種清爽、凜冽。
編輯 楊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