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煥鐸
摘 要:在英語學習中,了解世界各地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根據我國初中英語教學所表現出來的形勢,學習英語更像是在學習語言符號。也正是因此,導致西方文化和英語學習接不上軌,這對學生運用英語、學習英語知識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基于此,在初中英語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以此來把學生英語水平帶動起來。從當前初中英語教學情況出發(fā),闡述了跨文化教學概念及其必要性,探討了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對學生跨文化意識進行培養(yǎng)。
關鍵詞:初中英語;跨文化意識;課堂教學
眾所周知,在世界各地向國際化靠攏的今天,用英語與人交流、處理信息的能力越來越成為必備技能。因此,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應當被定為初中英語的教學目標。但是,在學習英語時,初中生普遍存在一個通?。好髅髡J識單詞,也熟悉語法的使用,但就是理解不了語言的含義,從而導致學生無法用英語與人溝通自如。歸根結底,造成這一現狀主要是因為學生跨文化意識的薄弱,沒有堅實的文化基礎支撐,從而無法準確地理解語義。由此可以看出,學生跨文化意識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跨文化教學
通過比較其他國家的傳統(tǒng)習俗、文學藝術、歷史地理、行為規(guī)范、風土人情、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等若干方面與中國文化的差異并在課堂中進行相關內容的學習,即跨文化教學。憑借初中英語課堂學習,初中生能夠對國外各個國家的文化有所了解,甚至掌握的話,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的知識面有所拓展,而且有助于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初中英語課堂跨文化教學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帶有極強的異域特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時,要正確解讀國外的風俗習慣和傳統(tǒng)文化。這一點是和我國文化最大的區(qū)別。(2)帶有意識特征。從初中英語教材中所學到的西方文化,只在學生的思維中存在,并不是學生親身實踐感知到的。(3)帶有鑒賞性特征。在學習國外文化時,學生應具備基本的分辨力,能夠分清不良文化和優(yōu)秀文化,從而強化自身文化敏銳性。
二、初中英語課堂學習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必要性
在教育部制定的初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師應當在教學中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和學習情況后,對學生學習的文化范疇和內容酌情設置。從這一規(guī)定中不難看出,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國外相關文化知識和內容,一方面可以深化學生對英語文章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豐富自身知識面,強化英語綜合能力。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主要是為學生接下來學習中外文化打好基礎?;诖?,筆者認為,在初中英語課堂學習中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是必不可少的。除了上述種種益處外,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還可以使其英語學習思維活躍起來,激發(fā)其英語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文化鑒別意識。
三、初中英語課堂學習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的策略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課堂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見的形式。同時,也是生生、師生之間互動交流的平臺。通過學習,學生可以掌握英語交際技巧和各種交流方式,進而把其內化運用到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下面幾種方法,可以幫助教師在英語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一)在詞匯教學中凸顯文化
在語言中,詞匯的加入必不可少。經過長期使用,賦予了英語詞匯非常豐富的文化價值。因此,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教師要把單詞詞匯的文化意義作為重點,向學生進行滲透,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詞語。例如,龍在我國被寓意為吉祥如意,是我國華夏兒女的象征。而在西方,龍卻被看作是殘暴兇狠的魔物,寓意為厄運、災難。中西文化的差異可以通過詞匯得到集中體現。所以,在詞匯教學中,教師要對情境靈活創(chuàng)設,挖掘文化中的價值。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可以快速把學生的興趣點燃。在初中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會出現一定比例的短小對話,如Lets go,Colours and Clothes等。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學生不但可以親身感受到文化的不同,領會西方國家文化,而且可以充分鍛煉自身英語口語水平。這一教學手段得到了師生的一致歡迎。比如,在對Where do they come from這一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外出就餐的情境,隨后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同時,告訴學生這些不同國家的人是如何點菜、進行餐桌服務和付款的。在角色扮演的帶動下,全體學生都會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并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了解到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進行強化輔導。
(三)比較漢英文化,開展文化知識教學
在具體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性地組織一些與西方國家文化背景相關的話題討論活動,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所了解的西方文化,并且和中國文化進行對比分析。在對比、分析和討論的過程中,來增強學生對西方國家文化的敏感性,讓他們對西方國家文化特點有一個清楚的認知。在對我國文化和西方國家文化的比較中,可以從告別、稱謂、祝賀、介紹、禁忌語和寒暄等方面入手,凸顯中西方文化在表達方式和思維模式上的不同。例如稱呼語,在稱呼習慣上,中西方國家是截然不同的。西方國家一般會把未婚女士稱呼為Miss,已婚女士稱呼為Mrs,男士稱呼為Mr。若是在不清楚對方有沒有婚配的情況下,直接用Ms替代。在對親屬和家庭成員進行稱呼時,西方國家會用Grandma,Mum,Grandpa,Dad,Uncle或Aunt來稱呼長輩,有時還會選擇稱呼名字,甚至直呼父母名字。而在我國,直呼其名在人們看來就是目無尊長的行為。Teacher一詞在我國譯為教師,是用來特指教師,而在英語中只是單純地把其看作是一種職業(yè),并沒有其他含義。不僅如此,在西方國家,除了一些特殊的職業(yè)名稱外,如醫(yī)生、法官、教授等,其他都是直呼名字。又例如隱私,在我國,人們第一次見面時,首次提及的內容都是圍繞收入、婚姻和年齡等。而在西方國家,這些內容卻等同于禁忌,認為提到這些內容等于在變相侵犯他人個人隱私。例如“How old are you,Mrs Read?”“Ah,its a secret!”為什么Mrs Read對自己的年齡避而不談?這主要是因為西方國家的人希望自己時刻都是以完美、充滿活力的形象出現在對方面前,實際年齡只是一個數字,沒有提及的必要。這一點,在女性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又或者,在我國,人們打招呼一般會詢問:“去哪呀?”而在西方國家的人看來,這樣問話就像是在監(jiān)視、窺探隱私一般,令人感到不悅。
四、利用課外活動,貫徹跨文化意識
在課堂上,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只憑借課堂短短的時間根本無法滿足學生學習英語的需求。所以,教師還應適當地借助課外活動來向學生滲透相關文化知識和英語語言。
(一)引導學生借助網絡資源學習外國文化
在信息便捷的今天,只需要通過網絡、電腦等終端設備就可以獲取信息。因此,雖然無法帶領學生去國外實地感受風土人情,但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網絡中領略外國文化。比如,給學生推薦一些學習平臺,讓學生去動手查找西方國家中一些重要的節(jié)日及由來,了解西方國家的人們是如何度過節(jié)日的;讓學生共同就西方國家的某一話題展開探討,說說自己的看法;為學生營造更加真實的課堂學習情境;在活動中,穿插聽、說、讀、寫多個技能的訓練;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不對其完成方式進行強制限定。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的開展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運用英語的機會。比如,組織英語沙龍、英語演講競賽等活動,設置英語讀書角,定期舉辦一些趣味性和知識性兼?zhèn)涞挠螒蚧顒?,讓學生在特定的語言情境中,去運用所學英語知識組織語言進行交流,從而有效增強學生跨文化意識。
(三)拓展課外閱讀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具體教學內容所提及的中外文化差異為依據對學生的課外閱讀任務進行布置。如篇幅短小、簡潔的小故事等。通過閱讀,學生不但可以學習到語義的用法,而且可以對西方國家風俗習慣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如,在學習“Christmas with Jenny”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去收集關于 Christmas Day的故事和文化背景,以便于接下來的課文學習。這一方法的運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讓學生在親身實踐過程中,感受到中外文化的差異性。
參考文獻:
[1]蔣鈺.淺析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中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基本策略[J].校園英語,2019(31):130.
[2]黃敏.淺析初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 讀天下(綜合),2019(15):56.
[3]付麗娟. 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必要性和策略[A].2019年教學研究與教學寫作創(chuàng)新論壇成果集匯編(二)[C],2019.
[4]李友軍.淺談初中英語新課程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5):63.
編輯 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