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蓮
(揚州市江都中醫(yī)院,江蘇 揚州 2252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簡稱COPD),是受到有害氣體和顆粒的影響造成以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為特點的氣流阻塞,屬于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1]。COPD患者多表現(xiàn)為長期反復咳痰、喘息并伴有氣促等癥狀,不僅會直接累及肺如損傷肺泡及肺血管,還會引起全身出現(xiàn)顯著的效應如心肌損傷、骨骼肌等;尤其在急性發(fā)作期患者體內的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情況明顯加重,致使患者痰量變多、咳嗽不已及呼吸障礙,若不能對病情進行及時控制和護理,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呼吸功能及生活質量。
特選取我院在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期間接診的92例急性期COP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隨機分成對照組(n=46)、觀察組(n=46)。其中對照組男性和女性分別為26例、20例,年齡41~94歲,平均年齡(65.2±5.8)歲;觀察組組男性和女性分別為25例、21例,年齡40~95歲,平均年齡(65.5±6.4)歲。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兩組患者的基本常規(guī)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組間存在可比性(P>0.05)。本次研究已獲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已排除肝腎功能嚴重損傷、嚴重精神疾病以及無法配合研究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COPD病理診斷標準。
觀察組內的急性發(fā)作期COPD患者均接受中醫(yī)護理,詳細如下:①病房環(huán)境護理:在保持病房干凈衛(wèi)生的前提下定期進行消毒,并常打開門窗通風透氣,觀察室內外溫差控制病房溫度,為患者提供舒適安靜的治療、休息環(huán)境,最大限度避免花粉、灰塵以及刺激性氣味對患者造成刺激[2]。②中醫(yī)知識教育:患者入院后積極與其進行溝通,從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及工作經(jīng)歷等多方面情況因素對患者的病情知曉度進行評估,并從中醫(yī)角度耐心為患者和家屬講解慢阻肺形成的原因,發(fā)放健康宣傳手冊供其查閱提高預防保健意識。③心理疏導護理:留意觀察患者的情緒和言語變化并根據(jù)患者情況施予心理干預,從尊重患者的角度出發(fā)安慰和鼓勵患者,幫助其建立治療自信心;給患者灌輸“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的理念,消除患者的悲觀心態(tài)和長期受病癥折磨產(chǎn)生的負面情緒。④中醫(yī)對癥護理:肺氣郁閉患者建議多飲用蘿卜汁和生姜汁以開郁宜肺;肺熱肺燥伴發(fā)熱患者可多進食苦瓜、綠豆和金銀花茶等清熱生津食物達到疏風清熱;伴有痰濁壅肺癥患者,宜先進行化痰清肺、理氣止咳,并多進食百合湯和銀耳湯;反復多次咳嗽并痰多粘稠的患者先進行平喘止咳,叮囑患者忌食甜品并多進食陳皮粥、山藥;喘息氣短患者在心、肺、皮質下這三個穴位施予耳穴埋豆貼壓,取天突、大椎、定喘、肺俞等穴位進行貼敷治療,并對患者的氣海和內關穴位進行按摩[3-4]。⑤飲食、行為指導護理:叮囑患者多進食新鮮蔬菜水果避免辛辣食物,攝入蛋白含量高的清淡食物,確保飲食營養(yǎng)均衡;忌煙忌酒[5]。
對照組患者均施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及護理,包括化痰平喘及抗感染等,兩組患者均接受氧氣吸入治療。
發(fā)放自制問卷調查表按照非常滿意(得分≥90分)、一般滿意(60分≤得分<90分)和不滿意(得分<60分)三個標準,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記錄兩組患者的FEV1/FVC、FEV1等肺功能指標以及PaO2、PaCO2等血氣指標情況,PaO2和PaCO2的正常參考范圍分別為:75 mmHg~100 mmHg、35 mmHg~45 mmHg;觀察患者的心肺功能變化,并按照顯效、有效、無效三個判定指標對患者療效進行判定。顯效:干預后患者的心肺功能恢復正常,呼吸困難、痰量增多、頻繁咳嗽等癥狀基本消失并進入緩解期;有效:干預后患者的心肺功能明顯好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無效:患者在干預后上述癥狀沒有改變甚至加重??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并加強分析,用表示計量資料,組間差異用t進行檢驗,用(%)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用x2檢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根據(jù)100%回收率和100%有效率的問卷表統(tǒng)計,觀察組患者非常滿意40例,一般滿意5例,不滿意1例,護理滿意度97.8%;對照組患者非常滿意23例,一般滿意17例,不滿意6例,護理滿意度86.9%。組間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28例、17例、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7.8%;對照組患者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15例、24例、7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4.8%;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的肺功能指標及血氣指標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及血氣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的,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肺功能、血氣指標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肺功能、血氣指標
組名 觀察組 對照組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FEV1(%) 46.3±14.8 64.8±6.6 47.4±15.2 50.6±4.3 FEV1/FVC(%) 53.7±12.5 63.9±4.1 54.6±11.9 57.4±4.5 PaO2(mmHg) 70.5±11.6 88.2±10.4 71.3±11.5 76.5±12.8 PaCO2(mmHg) 59.1±12.7 38.6±9.3 60.6±11.7 46.3±11.4
COPD可由肺氣腫和支氣管炎等炎癥反應演變發(fā)展成肺心病和其他呼吸衰竭疾病,多發(fā)于40歲以上人群,病情容易反復發(fā)作,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在中醫(yī)上屬于喘證范疇,采用中醫(yī)辨證施膳并對準穴位進行按摩護理,可以幫助患者疏肝理氣、驅邪散寒、溫補陽氣,利用生姜汁松弛平滑肌改善肺氣腫現(xiàn)象;通過情志護理改善急性發(fā)作期COPD患者的煩躁情緒,提高治療護理配合度,真正做到因癥施藥、安全經(jīng)濟。
綜上所述,中醫(yī)護理應用于慢阻肺急性發(fā)作期患者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氣水平及肺功能情況,提升了治療總有效率,患者護理滿意度高,臨床價值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