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叢叢,吳建中
(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五醫(yī)學中心肝臟腫瘤外科,北京 100039)
由于全身麻醉、手術刺激、活動量少、鎮(zhèn)痛泵藥物的使用等原因,肝癌切除術后患者易發(fā)生胃腸道反應、排氣延遲等影響患者的快速康復,增加患者痛苦?,F(xiàn)將醫(yī)用一次性灌腸劑使用于肝癌切除術后患者,結果如下。
自2018年9月~2019年6月,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五醫(yī)學中心肝臟腫瘤外科共選擇肝癌患者80例,年齡40~70歲;手術麻醉方式為全麻;手術方式為開腹切除術;術后均使用鎮(zhèn)痛泵止疼。隨機為A、B兩組,各40例,A組術后使用醫(yī)用一次性灌腸劑,B組術后使用靜滴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加蘭索拉唑鈉30 mg作為對照。
A組患者術后當日安返病房全麻清醒后6小時,立即使用醫(yī)用一次性灌腸劑1支(110 ml),每日1次,至肛門排氣停藥;B組術后立即靜滴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加蘭索拉唑鈉30 mg,每日1次,至肛門排氣停藥。用藥后觀察2組肝癌切除術后患者的胃腸道反應及排氣時間。
(1)通過觀察患者發(fā)生胃腸道反應的時間、程度。胃腸道反應分級:0級無胃腸道反應,I級惡心無嘔吐,II級嘔吐1-2次,III級嘔吐3次以上。
(2)通過肛門排氣時間觀察效果:顯效:術后36小時內肛門排氣,無腹脹感,食欲良好;有效:術后36~72小時內肛門排氣,輕微腹脹,不影響食欲;無效:術后72 h肛門未排氣,有明顯腹脹,無食欲。
表1 兩組胃腸道反應分級比較
表2 兩組排氣時間療效觀察
腹部外科手術會引起患者機體產生炎癥反應,加之創(chuàng)傷、麻醉等各種因素會抑制術后腸功能而產生腹脹、惡心、嘔吐等癥狀[1]。術后腹脹主要是因為手術麻醉或術中腸管受到激若使腸蠕動減弱所致[2],術后臥床胃腸道內存在過量氣體(與術后患者講話入氣體后不宜被腸黏膜吸收而加重腹脹有關),低鉀血癥(手術中失血導致鉀離子丟失過多所致)。
醫(yī)用一次性灌腸劑含有甘油、去離子水、丙二醇等組成的高滲液體,它不僅是一種潤滑軟化大便藥,也是一種輕度的刺激性瀉藥,其藥液進入直腸后,機械性刺激直腸平滑肌,增加腸蠕動功能。減少患者術后腹脹的發(fā)生率,減少了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患者術后快速康復。
從臨床觀察來看,肝癌切除術后使用醫(yī)用一次性灌腸劑,既能預防術后胃腸道反應,又能促進盡早排氣,此方法簡單、安全、經濟且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