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紅麗,梁康福,王鳳群,羅雯錦
(佛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眼一科,廣東 佛山 528000)
眼外傷是一種突發(fā)性意外傷害,具有發(fā)病急驟、病情復雜、嚴重多變等特點,會有全身癥狀伴隨,致盲性高[1]。眼外傷患者通常無思想準備,加上對病情和治療效果的擔憂,極易出現緊張、焦慮、抑郁、恐慌等負性心理,導治療依從性和配合度大幅度降低,治療效果受到不利影響[2]。本文旨在探討玻璃體切除術治療眼外傷應用全面護理臨床效果情況,報道如下。
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以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本院診治眼外傷69例患者臨床資料,按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研究組(35例)與對照組(34例)。納入標準:1)該患者在眼外傷后接受了玻璃體切除術;2)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問卷數據不完善,存在漏填錯填等現象;2)患者既往無認知障礙及神經精神疾病。
研究組年齡8~85歲,平均(46.11±20.09)歲;致傷原因:19例銳器刺傷,13例硬物擊傷,3例其他。對照組年齡19~78歲,平均(45.32±20.22)歲;致傷原因:22例銳器刺傷,10例硬物擊傷,2例其他。兩組資料不具統(tǒng)計意義(P>0.05)。
對照組予以定期打掃、消毒,保證病房的整潔干凈;協(xié)助患者進行術前檢查;基本的日常生活指導等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接受全面護理,主要措施為:①對患者進行全面的疾病及治療知識健康教育,反復講解直至其了解,告知其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有利于提升治療效果。②對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進行認真觀察,引導其進行心理暗示,以平常心看待疾病,走出低沉情緒。③減少不必要的檢查,進行護理操作的過程中做到動作的輕柔,嚴格遵循無菌操作。④進出入病房腳步輕盈,避免外來人員的大聲喧嘩,使其獲取充足的睡眠,若患者出現嚴重的焦慮狀態(tài)需遵從醫(yī)囑給予相應的鎮(zhèn)靜藥物。⑤手術完成后及時送其回病房,在其處于清醒狀態(tài)時,向其表示祝賀,告知其手術的成功。⑥為其制定合理飲食計劃表,囑咐其多吃瓜果蔬菜,多食用粗纖維食物,防止出現便秘。⑦術后,對患者的患眼和眼壓進行嚴密觀察,觀察敷料是否出現滲液滲血的情況,出現異常時及時上報臨床醫(yī)師并協(xié)助其進行相應的處理。⑧出院后,發(fā)放疾病知識健康宣傳手冊,并告知其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囑咐其定期回院復查。
采用SAS(Self-Rating Anxiety Scale,焦慮自評表)和SD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抑郁自評表)自評量表對兩組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分數越高說明心理狀態(tài)越差;使用WHO-QOLBREF量表評估兩組的生活質量,包括環(huán)境、心理、生理、社會4項,分數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佳,并進行比較;同時以發(fā)放問卷評估兩組滿意度,分為不滿意、非常滿意及滿意情況,非常滿意+滿意=滿意度[3]。
研究資料選擇SPSS 22.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選擇百分比[n(%)]表示,以x2檢驗比較;選擇表計量相關資料,兩組差異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研究組S A S 和S D S 評分均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SAS和SDS評分對比
表1 兩組SAS和SDS評分對比
注:P<0.05表示具有顯著性差異
組別 SAS SDS研究組(n=35) 34.60±12.66 37.74±13.05對照組(n=34) 53.38±7.84 55.05±6.94 t-7.27 -6.75 P<0.01 <0.01
研究組心理、 生理等生活質量比對照組高(P<0.05),如表2。
表2 兩組的生活質量
表2 兩組的生活質量
注:P<0.05表示具有顯著性差異
組別 生理 心理 社會 環(huán)境研究組(n=35) 79.51±7.60 83.57±6.46 82.74±7.69 81.28±12.24對照組(n=34) 74.55±7.09 72.17±5.68 73.91±7.52 72.35±7.69 t 2.76 7.64 4.75 4.03 P<0.01 <0.01 <0.01 <0.01
研究組滿意度比對照組高(x2=5.54,P<0.05),如表3。
表3 兩組滿意度[n(%)]
隨著近年來我國工業(yè)化的不斷進步和交通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眼外傷的患病人數呈現出顯著的上漲趨勢[4]。眼外傷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外傷類型,指眼球或附屬器官受到物理性、化學性或機械性傷害,發(fā)生病理性改變,損害正常功能,影響視力[5]。若患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病情將會進一步發(fā)展,誘發(fā)一系列并發(fā)癥狀,甚至失明,嚴重威脅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加大其心理負擔和家庭經濟負擔[6]。臨床當前常采用玻璃體切除術對眼外傷患者進行治療,但由于此類疾病患者眼內異物形態(tài)和位置等不同,因而對手術和護理工作的要求更高,治療時給予患者全面的護理十分必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SAS、SDS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均明顯更低,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及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相比均明顯更高。表明接受玻璃體切除術治療的眼外傷患者進行全面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有效緩解負性心理,提升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分析其原因可能為:臨床治療效果的好壞和護理質量的高低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對患者實施全面的護理干預具有積極的意義。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僅根據臨床醫(yī)師的要求對患者進行護理操作,靈活性低,無法縮短手術時間,緩解患者的不適感,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7]。全面護理重視患者全面、優(yōu)質護理服務水平,以為患者提供最佳臨床護理。優(yōu)勢主要體現為:微笑接待入院患者,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其詳細介紹醫(yī)院制度,使其增加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增強護患關系;認真傾聽和解答其疑問,對其進行鼓勵與安慰,最大化滿足其提出的合理需求,可使其放松警惕;家屬、親友積極參與到護理當中,增加對患者的陪伴,對其進行充分的關愛與鼓勵,可使其提高治療積極性;指導其通過聽舒緩輕音樂、閱讀趣味書籍等轉移注意力,保持身心的愉悅;全面告知其治療相關知識,可使其增加認知度,更好地配合治療;對于嚴重傷情、有可能失明的患者,從其角度出發(fā)看待問題,分析其內心的需求和鼓勵,給予其個體化護理干預,可加快其傷情恢復。因時間和樣本量等因素,未分析兩組的治療依從性、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有待臨床研究與證明。
綜上所述,全面護理在行玻璃體切除術治療眼外傷患者中的治療效果顯著,有利于改善其負面情緒,提高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具有良好的臨床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