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隸就是沒有閑暇的人。
——亞里士多德《政治學》
發(fā)生過一次的事,不一定再次發(fā)生;發(fā)生過兩次的事,一定會發(fā)生第三次。
——保羅·科埃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受到痛苦,我就用喊叫和淚水來回答;遇到卑鄙,我就憤慨;看見骯臟,我就憎惡。依我看來,說實在的,只有這才叫生活。
——契訶夫《第六病室》
十五年的軍旅生涯不如雅典的一個早晨長久;有些人與我交往一世,到了地獄,卻將形同陌路。
——瑪格麗特·尤瑟納爾《哈德良回憶錄》
生活在什么地方筑起圍墻,智慧便在那里鑿開一個出口。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我為別人難過?!?/p>
“好人都應該如此?!?/p>
——海明威《喪鐘為誰而鳴》
如果整個人類,除一人之外,都持有一種意見,而只有那一人持相反的意見,人類也沒有更好的理由不讓那個人說話;正如那個人一旦大權在握,也沒有理由不讓人類說話一樣。
——約翰·穆勒《論自由》
嘲笑單純和直率的世人是無可救藥的。
——夏目漱石《心》
回憶,我發(fā)現(xiàn)可能是最不可靠的東西,常常被你回憶時的環(huán)境所大大地扭曲。
——石黑一雄《遠山淡影》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愿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古斯塔夫·勒龐 《烏合之眾》
如果我真的對云說話,你千萬不要見怪。城市是一個幾百萬人一起孤獨生活的地方。
——梭羅《瓦爾登湖》
知交零落實是人生常態(tài),能夠偶爾話起,而心中仍然溫柔,就是好朋友。
——三毛《朋友》
薄酒懶邀客,好書愁借人。
——(宋)釋惠崇《書林逸人壁》
無至性之人,不知哀樂;有至性之人,哀樂皆傷之。
——(明)傅山《佛經(jīng)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