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榮,吳春華,陳 哲
(惠州市中大惠亞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 廣東 惠州 516081)
胸部外傷中,肋骨骨折十分常見,通過普通螺旋CT檢查能夠清楚顯示出骨折的情況,但無法顯示出肋骨骨折線和空間的關系,使得診斷準確率明顯降低[1]?,F(xiàn)代研究表明,利用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能夠將骨折線和空間關系清楚地顯示出來[2]。為此,筆者將著重分析肋骨骨折用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的價值,總結如下。
肋骨骨折病患共60例,收治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女性27例,男性33例;年齡在18~73歲之間,平均(41.89±6.75)歲;墜落致傷者10例、打擊傷者19例、車禍傷者31例。
(1)肝腎疾病者;(2)精神病者;(3)嚴重心臟疾病者;(4)智力障礙者;(5)依從性較差者。
60例病患都接受X線平片、普通螺旋CT和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檢查,詳細如下:(1)X線平片檢查。指導取站立位,拍攝患者胸部正斜位片。設置胸部正位片的電壓為70~80kV、電流為10~15mAs,焦距為180cm;胸部斜位片的電壓為80~90kV、電流為15~20mAs,焦距為180cm;(2)普通螺旋CT檢查。對患者施以胸部軸位與肋骨水平的掃描,設置層厚為3~5mm、電流為100mA、間隔為3~5mm、電壓為120kV,予以骨重建。指導取仰臥位,然后再拍攝胸部軸位正位和側位平片,注:下部應包含有T12,以便于計數(shù)肋骨。對患者施以肋骨水平位CT掃描過程中,保持仰臥位,對胸部正位和側位平片進行拍攝。注:拍攝側位平片期間,應往患者足側進行20~25°的傾斜;(3)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選擇東芝TOSHIBA-Aquilion-A-101A128層的螺旋CT掃描儀,設置掃描電流為50~350mA、層厚為0.5mm、重建矩陣512*512、電壓為120~135AkV。指導取仰臥位,利用CT機對患者的肋骨進行仔細的掃描,操作過程中,要求患者上舉雙臂,以清楚掃描到其全部肋骨。將掃描獲得的影像資料傳入工作站中,并利用表面遮蓋法、平面重建和容積再現(xiàn)技術處理影像資料。若表面遮蓋法顯示的閾值在150~250HU的范圍之內,即可明確骨折部位,并評估骨折后形態(tài)的改變。
記錄60例病患不同方法檢查的結果,計算診斷準確率,并對其作出對比。
通過SPSS20.0軟件完成數(shù)據(jù)分析工作,用t來檢驗計量資料(x-±s),同時用χ2來檢驗計數(shù)資料[n(%)]。當P<0.05時,提示組間的差異較為顯著。
普通螺旋CT組和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組的診斷準確率都比X線平片組高,P<0.05,且兩者的骨折數(shù)檢出情況也優(yōu)于X線平片,P<0.05。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組的診斷準確率比普通螺旋CT組高,但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表1 不同方法診斷結果的對比分析表 [n(%)]
目前,肋骨骨折作為胸部外傷疾病之一,在我國臨床上具有非常高的發(fā)病率,若救治不及時,將會引起肺挫傷、休克、腹腔臟器損傷、血氣胸、呼吸困難與反常呼吸等癥狀,情況嚴重時也會危及患者生命。故,早期的正確診治對于挽救肋骨骨折病患的生命來說尤為重要。
對于肋骨骨折的診斷,臨床醫(yī)師可采取影像學、詢問病史與常規(guī)檢查等手段,其中,影像學檢查主要包含胸部CT與X線平片等方式,但有報道稱,經X線平片檢查,并不能將患者肋骨骨折的情況清楚地顯示出來,使得患者比較容易出現(xiàn)漏診和誤診的情況,進而對其病情的恢復造成了不利影響。
近年來,醫(yī)療水平的提升,使得多層螺旋CT技術變得更加成熟,并被廣泛用在了諸多疾病的臨床診治工作當中。相關資料中提及,和傳統(tǒng)CT相比,多層螺旋CT的掃描范圍更廣,掃描層厚也更薄,掃描耗時更短,此外,多層螺旋CT還能將細微骨折和不全骨折較為完整的顯示出來,從而有助于臨床醫(yī)師評估患者的病情,提高診斷準確率,但此法用于肋骨骨折中的軸位圖像診斷難度比較大[4]。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檢查時,能夠利用容積再現(xiàn)技術完成容積掃描的過程,并能從多方位對掃描獲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重建,從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圖像的清晰度,并且,該技術還能將骨折線清楚地顯示出來,利于鄰近部位并發(fā)癥損傷的診斷。此研究中,普通螺旋CT組和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組的診斷準確率及骨折數(shù)檢出情況都優(yōu)于X線平片組,P<0.05,但兩個CT組的診斷結果比較則無顯著差異(P>0.05)。
綜上,利用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對肋骨骨折病患進行診斷,可提高診斷結果的準確性,建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