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康樂
(安徽省寧國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 安徽 宣城 242399)
膽總管結石是臨床常見、多發(fā)疾病,也是外科常見急腹癥之一[1]。筆者所在地屬于山區(qū),由于水質原因,結石好發(fā),膽總管結石亦是常見。膽總管結石會引起患者明顯疼痛癥狀,特別是膽總管下段結石,引起梗阻,出現并發(fā)癥,如急性胰腺炎等,造成治療困難;所以膽總管結石早期診斷,對臨床的及時治療和患者預后有重要意義。目前臨床上診斷膽總管結石的檢查方法有多種[2],B超是診斷結石,經濟有效方法,對膽囊結石、肝內膽管結石敏感性高,但對于受腸道氣體影響的膽總管,價值有限[1]。CT分辨率高,可薄層掃描,對膽總管陽性結石價值高,但對于陰性結石有時難以發(fā)現。ERCP雖然是診斷膽總管結石的金標準,但是種有創(chuàng)檢查,主要用于治療需要[3]。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MRI普及,MRI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MPCP技術在診斷膽總管結石上,因其無創(chuàng)、迅速、有效、三維成像,從而得到臨床醫(yī)生的廣泛應用[7]。我院肝膽外科在行膽總管手術前,把超聲和磁共振MRCP作為術前常規(guī)檢查。本文通過整理分析經過手術確診膽總管結石30例病例,旨在提高對MRCP診斷膽總管結石的認識。
本組30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23例,本組以女性多見;年齡36~81歲,平均63.0歲。臨床以上腹部疼痛入院,向右肩及背部放射,部分出現惡心嘔吐、發(fā)熱、黃疸等。多數病人既往有膽結石、膽囊炎病史,本組并有膽囊結石18例。手術采取“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
本組所有病例術前均行B超檢查、磁共振上腹部常規(guī)掃描+MRCP,以便于對照分析。磁共振采用西門子Magnetom ESSENZA 1.5T超導磁共振儀,腹部相控征線圈?;颊哐雠P位,空腹12小時,檢查前訓練呼吸運動,加用呼吸門控技術。掃描范圍從膈頂到雙腎下極。常規(guī)掃描T1WI、T2WI軸位,T2WI 冠狀位,層厚6mm,T1WI,TR:110ms,TE:2.31ms;T2WI,TR:3892ms,TE:90ms,FOV:261mm×380mm;T2WI冠狀位,TR:1300ms,TE:78ms,FOV:380mm380mm,MRCP以常規(guī)橫軸位定位,冠狀位SSFSE序列,TR:2763ms,TE:622ms,FOV:400mm×400mm,層厚1.5mm,層數78,重建矩,256×256,在主機或傳入PACS工作站中重建,多角度、多方位觀察分析。
將掃描全部圖像(常規(guī)MRI圖像+MRCP原始圖像+重建圖像)傳至PACS工作站,由一名或兩名高年資醫(yī)師共同診斷分析,必要時晨間會診讀片。
本組30例超聲提示膽總管結石16例,檢出率53.3%,膽總管回聲異常9例,無異?;芈?例,膽總管擴張10例。29例磁共振常規(guī)及MRCP均提示膽總管結石伴膽總管擴張,1例可疑;輕中度擴張20例,重度擴張7例(圖1),3例擴張不明顯。合并膽囊結石18例。10例結石>1cm,20例結石<1cm,多發(fā)結石11例,伴有肝內膽管擴張16例(圖2),胰管擴張5例。結石多表現為圓形、類圓形長T1短T2信號,部分呈短T1短T2信號,MRCP呈低信號充盈缺損表現。
膽石癥是膽道系統的常見疾病,是膽汁中的膽色素、膽固醇、黏液物質和鈣鹽析出凝結而成。可發(fā)生與膽道系統任何部位[4],以膽囊及膽總管好發(fā)。臨床以右上腹部不適、疼痛為主,急性發(fā)作時癥狀明顯,并出現惡心嘔吐、發(fā)熱、黃疸等,臨床表現一般與膽道梗阻的部位和程度有關,可出現嚴重并發(fā)癥,如急性胰腺炎。結石按化學成分不同分為膽固醇性結石、膽色素性結石和混合型結石[5];膽固醇結石膽固醇含量較高,結石一般較大;膽色素結石主要含膽紅素鈣,常常多發(fā);混合性結石含有膽固醇及膽色素兩種成分。
MR水成像示利用水的T2權重效應,采用加長TR、TE,重點突出組織中水的成分,例如腦脊液、尿液、膽汁等;而含水量較少的器官被壓低,形成黑暗背景,從而達到水成像效果。常常采用快速FSE序列掃描,原始圖像傳至工作站,多采用MIP重建,多方位、多角度觀察。MRCP全稱磁共振胰膽管成像,在上世紀90年代由Wallner首先應用[6],利用MR水成像原理,完全顯示膽囊、膽管及胰管,而周圍器官被壓制,呈低信號,從而達到診斷目的和需要。
目前檢查膽總管結石主要方法有B超、CT、MR及ERCP。(1)B超由于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無輻射,價格便宜,是膽道系統首先檢查方法,但對于膽總管結石,尤其是膽總管下段結石,由于受腸道氣體和周圍結構影響,診斷準確率受到限制,僅達到36%~54%[7],本組53.3%符合標準。(2)CT檢查特別是MSCT由于掃描速度快,掃描層厚薄,呼吸偽影少,分辨率高,對于膽總管陽性結石能明確顯示大小、部位,以及梗阻情況,但對于低密度陰性結石診斷困難。而且CT有輻射,臨床應用診斷膽總管結石少見,文獻報道CT診斷膽總管結石準確率74.7%[7]。(3)ERCP,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是診斷膽總管結石金標準,其優(yōu)勢在于診斷和治療同時進行,對于膽總管 無明顯原因擴張,是其必要的檢查方法,對于膽總管壺腹部腫瘤診斷有優(yōu)勢。但ERCP是有創(chuàng)檢查,造成患者痛苦,而且會導致出血、穿孔、急性胰腺炎等并發(fā)癥[8],不作為推廣。(4)MRCP無須使用對比劑[3],即可顯示膽管,無創(chuàng)、無輻射損傷,可三維成像,多方位、多角度旋轉觀察膽管情況。MRCP結合常規(guī)MRI掃描圖像,診斷準確率達96.3%~99.2%[7],本組96.6%,與文獻相吻合。MRCP是最有前途的膽道系統檢查方法,得到臨床廣泛應用。
膽總管內結石多為圓形類圓形低信號充盈缺損,其周圍高信號膽汁環(huán)繞,呈“靶征”(圖3)和“半月征”,擴張膽總管下端呈“杯口狀”充盈缺損[1](圖4),為膽總管結石典型表現。有時膽總管結石較小或含液較多,再加上三維重建由于技術原因導致信息失真,或者患者配合程度不夠,結石在MRCP上不易顯示,但結合T2WI軸位、冠狀位及MRCP原始圖像能明確提高結石診斷準確率。
綜合以上分析,MRCP輔以常規(guī)MR掃描診斷膽總管結石準確率高,而且是種無創(chuàng)、無射線損傷、無干擾、有效的檢查方法,并能夠三維成像[1],多方位、多角度觀察,對于診斷膽總管結石具有明顯優(yōu)勢,是目前診斷膽總管結石安全、有效的檢查方法,得到臨床的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