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君鵬
為了更好地闡述自己的想法,物理學家喜歡通過講故事來進行形象的說明。物理學界的“四大神獸”便是這樣誕生的。
芝諾的烏龜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烏龜和阿喀琉斯賽跑。阿喀琉斯身為海洋女神之子,號稱希臘第一勇士,身體強壯,奔跑速度比烏龜快十倍。賽跑時,他很有體育精神,讓烏龜先跑一百米,然后自己才發(fā)力追趕。等到他跑了一百米時,烏龜比他領先十米;等他又追了十米時,烏龜又比他領先了一米。
如此反復,阿喀琉斯什么時候能追上這只烏龜呢?因為涉及數(shù)學的極限概念,這個問題一直到微積分這門學科的創(chuàng)立才得到解決。
拉普拉斯獸
200年前,法國物理學家拉普拉斯根據(jù)牛頓定律,設想宇宙間存在一只神獸,它神通廣大,無所不知,它能知道宇宙間每一個原子的位置和動量,并且會通過牛頓的物理公式計算出宇宙的過去和未來。人們管拉普拉斯設想出的這只神獸叫拉普拉斯獸。
1927年,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提出,在微觀世界中不可能同時知道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也就是說,粒子的狀態(tài)是不確定的,這就是“不確定性原理”。再厲害的神獸也無法知道微觀世界的全部面貌,所以即使在虛擬世界里,洞悉萬物的神獸也是不存在的。
麥克斯韋妖
兩個容積相同的水箱,左邊的水溫40攝氏度,右邊的水溫60攝氏度。如果兩個水箱中的水完全混合,水溫將是50攝氏度。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就想:為什么不能是一個20攝氏度,另一個80攝氏度呢?1871年,他設想出一個精靈,它能夠探測出分子運動的速度,混合冷熱不同的水之后,精靈迅速出擊,將運動慢的水分子移到左邊,再將運動快的水分子移到右邊。這個精靈被人稱作麥克斯韋妖。如果這樣的精靈真實存在,創(chuàng)造永動機將成為現(xiàn)實,宇宙的壽命也將會變得無限長。
在1948年,一個新的學說——信息熵產(chǎn)生了。通過這個學說,人們得知麥克斯韋妖要獲知分子運動速度,勢必損耗分子的能量。也就是說,在麥克斯韋妖探知和搬運分子的過程中,分子運動速度始終處于不確定狀態(tài)。所以,麥克斯韋妖是不可能實現(xiàn)它的目標的。
薛定諤的貓
1935年,奧地利量子力學家薛定諤提出了這樣一個設想:將一只貓關在裝有毒藥和少量鐳的鐵盒子里。如果鐳已經(jīng)發(fā)生衰變,觸發(fā)機關打碎裝有毒藥的瓶子,貓就會死;如果鐳尚未發(fā)生衰變,貓就存活。根據(jù)量子力學理論,在人們打開盒子觀察之前,由于放射性的鐳處于衰變和沒有衰變兩種狀態(tài)的疊加狀態(tài),貓會處于死貓和活貓的疊加狀態(tài),也就是說,這只貓既死又活。
20世紀初,一些物理學家共同創(chuàng)立了量子力學,他們認為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有著很大的不同。比如粒子可以存在于疊加狀態(tài)中,能同時擁有兩個相反的特性。舉例來說:生活中我們常說“不是在咖啡館就是在去咖啡館的路上”,而在量子力學看來,粒子是可以處于“既在咖啡館又在路上”的狀態(tài)。? (摘自《知識窗》201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