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登霞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新教學大綱和新課標都對閱讀教學提出了明確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語文教學大綱對語文閱讀的界定是:“閱讀是人們從書面語言中提取信息的一種最基本的學習活動。”本文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著手,通過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意義的分析,總結歸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策略,為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方面提供參考。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進,各個學科的教學目標更加清晰,小學語文教學各個方面的教學目標更加細化,對小學語文各個階段的閱讀教學提出了層次分明的具體目標和任務。教師依據此目標分階段地進行閱讀教學,通過實現各個階段的閱讀教學目標以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以小學語文四年級為例,語文閱讀教學的總體目標對字詞句段篇都有具體的要求和目標。語言表達方面要求實現正確運用普通話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語句方面要求能夠理解較深含義的語句的基本意思,體會語句所表達的情感;段落方面要求理解段落大意,了解段落之間的關系;整篇文章方面要求能夠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基本領悟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情感。
(一)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目標是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的,即培養(yǎng)學生具備適應其終身發(fā)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通過閱讀教學,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先進人物優(yōu)良的思想品格、道德情操以及高尚人格,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堅定理想和信念,形成高尚的人格。
(二)有利于學生開拓視野,認識世界
世界如此之大,如此美麗,外面的萬千景象、風土人情值得我們去了解,去體驗。人們認識世界的能力是有限的,學生渴望去了解世界,認識世界,但是又不得不受各種限制,閱讀可以打破這種限制。學生可以在閱讀中接觸蕓蕓眾生,在閱讀中認識萬千世界,在閱讀中去探索科學的奧秘和自然的奇妙,在閱讀中開拓視野和認識世界。
(三)有利于促進學生心智的發(fā)展
腦子越用越靈活,閱讀對兒童的智力發(fā)展十分有利,有很多研究已證實。美國著名生理學家瑪莉安·伍爾夫通過研究兒童閱讀時的大腦變化發(fā)現,兒童閱讀時左右大腦兩個區(qū)域是一起運行的。過了這個時期,兒童學習語言的能力開始退化,我們成年人在閱讀時,往往是只有單個大腦半球在工作。閱讀堪稱當之無愧的“大腦體操”。
(四)有利于提高學生語言和寫作能力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限制學生寫作能力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積累,胸無點墨又怎么能寫出文章。書中自有名言妙句,尤其是名家名作不但語言中包含人生哲理,而且為學生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學生通過閱讀掌握大量的詞匯以及各種語言表達形式,能夠給寫作增添更多的精彩。
(一)加強理解,提高閱讀能力
小學教育是學生教育的初始階段,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應該符合學生成長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先從閱讀基礎教學出發(fā)。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提高,首先要讓學生理解語句的基本意思,這就必須讓學生從基礎知識出發(fā),理解并掌握疑難詞組的含義,了解和掌握書面表達中的基礎語法,積累優(yōu)美詞語和精美語句,學習和掌握多種修辭手法。例如在《觀潮》這課中,教師先讓學生自行閱讀,了解其大意;然后對較難理解的詞語進行解釋,如屹立、鼎沸等;再讓學生閱讀,領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最后對文中運用的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進行詳盡的分析,讓學生學習和掌握這些修辭手法。
(二)學思結合,提高閱讀能力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遍喿x學習如果不與思考相結合,就會望文生義,迷茫而無所得。閱讀不僅僅是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更要深刻領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閱讀的時候要思考,帶著感情去閱讀,這樣才能領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蝙蝠和雷達》這課,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讀第一段,然后給學生提出問題,如“蝙蝠和雷達有什么關系”。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關鍵信息對學生有效提問。這樣有目的性的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教師接著可以提出“飛機和雷達有什么聯系”等類似問題,讓學生對課文中的事件進行獨自思考。課文閱讀完后,教師可以提出“你從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啟示”,培養(yǎng)學生結合自我的思考能力。在課堂中提問題的講習方法,能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思考習慣。
(三)課外拓展,提高閱讀能力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薄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薄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些名言揭示了閱讀的重要性。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是十分有限的,要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需要結合課堂閱讀教學內容,拓展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拓展引導,指導和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這種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的課外拓展閱讀不僅能讓學生開闊眼界,豐富知識,而且能夠提升閱讀的有效性。課外閱讀的關鍵是要選擇適合學生的課外讀物。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推薦適合學生當前閱讀能力的課外拓展閱讀物。只有讓學生讀懂了,才能在閱讀中有所收獲。
(四)重視課外,提高閱讀能力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閱讀是要積累的。課堂閱讀的內容積累是有限的,鼓勵學生養(yǎng)成課外閱讀習慣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有計劃地對學生課外閱讀進行指導和安排,比如利用寒暑假介紹一本好書給學生,并要求學生在閱讀之后寫出讀書心得。還可以引導家長參與學生的課外閱讀,比如開展“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讀書”等類似活動,在家長的協同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的來說,閱讀對于學生的知識積累、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優(yōu)良品格的形成、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全面素質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面,教師要適應新課改的發(fā)展要求,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完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作者簡介: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qū)弘文學校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