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少英,師雯琦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000)
泌尿系結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包括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以腎輸尿管結石較為常見。我國泌尿系結石發(fā)病率約為1%-5%,南方地區(qū)結石發(fā)病率高達10%[1-2]。目前研究表明,泌尿系結石與很多因素有關,本文旨在研究分析泌尿系結石與性別、年齡的關系及疾病的發(fā)展趨勢。
1.1 資料來源。從廣東省病案信息系統導出廣州某三甲醫(yī)院2016 年1 月1 日至2018 年12 月31 日泌尿外科出院患者信息,按國際疾病分類ICD-10 編碼,取第一診斷進行分類。
1.2 研究方法。從疾病發(fā)生的不同性別、年齡、部位分析泌尿系結石發(fā)生發(fā)展特點。采用EXCEL2013 進行數據整理和統計分析。
2.1 2016 年-2018 年不同部位泌尿系結石情況。見表1:泌尿系結石患者2016 年出院637 例、2017 年出院699 例、2018 年出院723 例,泌尿系結石住院患者逐年增加。結石主要發(fā)生部位為上泌尿道,即主要發(fā)生在腎輸尿管,占所有泌尿系結石的93%以上;包括膀胱尿道在內的下泌尿道結石僅占6.6%。
2.2 2016 年-2018 年男女性患者泌尿系結石情況。見表2:2018 年泌尿系結石患者較2016 年明顯增加,男性患者泌尿系結石約占65%,女性患者泌尿系結石約占35%,男女比例為1.4:1,男性患者都明顯高于女性。
2.3 2016 年-2018 年不同年齡段泌尿系結石情況。見表3:在60 歲之前,泌尿系結石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到60 歲之后,泌尿系結石患者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下降。泌尿系結石的高發(fā)人群集中在40-69 歲,占比約70%;最為高發(fā)年齡段在50-59 歲,占比約25%。
3.1 泌尿系結石不同部位分析。人體每天新陳代謝產生的一些不需要或者有害的廢物,絕大部分由腎臟排出體外,因某些因素造成尿中晶體物質濃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析出結晶在局部聚積,最終形成結石。腎是泌尿系形成結石的主要部位,輸尿管結石幾乎均來自腎臟[3-4]。上泌尿道較為彎曲和狹小,所以泌尿系結石多見于腎輸尿管。下泌尿道結石也都可以原發(fā)于腎臟,大部分小結石可以自行排出,所以膀胱尿道結石住院患者相對少。相關研究表明,少食含草酸、高膽固醇高鈣的食品,少喝酒、濃茶、濃咖啡,清淡飲食,多吃富含營養(yǎng)和維生素的食物,養(yǎng)成多飲水的習慣等能有效的預防和減低泌尿系結石[5-6]。
3.2 泌尿系結石不同性別分析。男性泌尿系結石明顯高于女性,相關研究表明男性尿液中的晶體代謝產物高于女性, 雄激素能增加草酸鈣形成,雌激素能增加檸檬酸含量,而檸檬酸鹽被認為是尿液中結晶形成的抑制因子[7-8]。兩性的飲食習慣也存在不同,男性飲酒、高蛋白高脂肪飲食攝入比女性多。
表1 2016 年-2018 年泌尿系結石不同發(fā)病部位比較
3.3 泌尿系結石不同年齡段分析。數據表明,泌尿系結石的高發(fā)人群集中在40-69 歲,占比約70%。該院收治患者主要來自廣東省內,廣東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喜歡喝茶,茶葉中富含草酸,而且茶越濃,攝入草酸越多,導致高草酸尿癥的可能性越大,增加了結石形成的危險性。這個年齡段多發(fā)可能跟勞動消耗大、內環(huán)境及性激素分泌代謝旺盛、出汗多、飲水量少等因素也有關系[9-10]。
表2 2016 年-2018 泌尿系結石不同性別比較
表3 2016 年-2018 年泌尿系結石不同年齡段情況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