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紅
XU Gui-hong
深圳瀕臨海灣,在夏秋季節(jié)由于受亞熱帶高壓的影響,常有臺風發(fā)生,且常伴隨暴雨,極易導致園林樹木受到損壞,發(fā)生樹干傾斜、倒伏或枝干折斷等情況[1],使城市園林景觀受到嚴重破壞,并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同時也給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帶來嚴重威脅[2~3]。2017年8 月22—23 日,臺風“天鴿”造成深圳2 431 株園林樹木倒伏,470株樹木枝干折斷[4];2018 年9 月16—18 日,臺風“山竹”造成深圳15萬株園林樹木受損,現(xiàn)場留下超過30 萬t 綠化垃圾[5]。自然災害的發(fā)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在城市園林樹木受損后,如何進行減災搶險、綠化垃圾處理、受損園林修復等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
本文以處理和應用因自然災害受損的園林樹木的實踐為基礎,就受損園林樹木的類別與危害、現(xiàn)有應急處理措施及面臨的綠化垃圾處理難題、景觀應用等進行研究,以期為沿海城市園林綠化管理、決策提供依據(jù)。
根據(jù)園林樹木受到損傷的原因及形態(tài)表現(xiàn),園林樹木損傷可分為因臺風、病蟲害、凍害、日灼、剪口、風雹災害等引起的樹傷、樹洞、傷口等,以及因水、肥、土、陽光等立地條件不適合造成的樹木長勢較弱甚至死亡[3、6]。其中園林樹木受臺風影響而傾斜、倒伏和斷枝的情況最為常見,且危害性最大。
這些損傷會影響園林樹木的形態(tài),破壞園林景觀效果,影響樹木正常生長發(fā)育及生態(tài)功能,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園林城市的健康發(fā)展[3]。由于行道樹通常毗鄰道路、住宅、路燈設施等,在遭遇強風襲擊后,傾斜、倒伏的樹木勢必會影響到交通的通暢、周邊住宅的采光和居民的生活[7]。
在日常綠化養(yǎng)護中,需時常對轄區(qū)園林樹木進行規(guī)范管理。病蟲害方面,堅持“防治結合,預防為主”的策略,加強園林樹木的病蟲害防控,防止園林樹木受到病蟲害侵襲;加強水、肥、土的細致管理,以免影響樹木生長發(fā)育,造成樹勢衰退;在臺風來臨前,對道路、建筑、景觀小品等附近樹木進行巡查,對枯死樹木和枯枝進行修剪,對于行道樹的懸掛枯枝,采用高空作業(yè)車和油鋸予以清理,消除安全隱患;對新栽、老弱、材質脆弱樹木搭護樹架進行支撐,減輕大風對樹干的破壞,減少風折或倒伏情況發(fā)生,穩(wěn)定苗木,使根系與土壤保持緊密穩(wěn)定接觸,利于新根生長。
園林樹木因遭受自然災害而傾斜、倒伏和斷枝后,綠化管養(yǎng)部門應立即采取應急措施,對情況進行分類,有節(jié)奏地處理。
行道樹受損后,倒伏的樹干及斷枝會堵塞道路,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應在第一時間組織人力物力進行清理,疏通道路并消除明顯安全隱患。清理內容包括修剪高處懸掛的斷枝,將倒伏的樹木鋸成段并清理,移開倒在路燈等設施上的樹木等。其中樹枝、樹干截段的長度以1~3 m 為宜,便于后續(xù)搬運,此舉也可減小一定的綠化垃圾體積。及時扶正傾斜樹木,對于傾斜度小于18°的輕度倒伏,可以不修枝,直接扶正并反方向支撐;對于傾斜度為18°~30° 的中度倒伏,應該進行適當梳枝,并反方向挖坑扶正后進行支撐;對于傾斜度大于30° 的重度倒伏,應進行截干(保留1~3 個分支)后扶正并支撐,有條件的可以截干后異地假植,再重新利用[8]。在進行樹木扶正時也要注意時限,盡量在災害發(fā)生后72 h內完成,以免成活率降低。
對于郊野公園等山體的林地樹木,在疏通登山道后,受損的林地樹木適宜任其自然消亡,作為凋落物被降解進入生態(tài)系統(tǒng)循環(huán)。樹木倒伏或折斷會形成林窗,一定程度上會促進林下灌木和地被植物的生長,同時枯木殘枝也是一些小動物的良好棲息場所。在適當?shù)纳搅址阑鸫胧┫?,與其花費大量財力去人為清理,不如借助自然的力量任其恢復。
日常修剪樹木枝葉、淘汰老化和枯死苗木、綠化施工、日常清除雜草等都會產(chǎn)生很多綠化垃圾,而在臺風等自然災害侵襲后,產(chǎn)生的樹枝、樹干等綠化垃圾量是日常的2~4 倍[9]。并且隨著城市綠地精細化管理的深入,園林綠化垃圾產(chǎn)生量逐漸增多,綠化垃圾的處理面臨巨大壓力[9]。
目前深圳的園林綠化垃圾收運模式主要是市場化承包責任制,樹葉、小枝等直接運往下坪垃圾場進行填埋,大枝等運往西麗樹枝粉碎場,粉碎后進行簡易堆肥,也有一些和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后送往垃圾焚燒廠。但是在臺風“山竹”吹襲后,產(chǎn)生的綠化垃圾量遠遠超出下坪垃圾場和西麗樹枝粉碎場的負荷,當時不得不采取臨時堆放等過渡措施。而且綠化垃圾從產(chǎn)生地長距離運輸?shù)侥┒颂幚?,存在交通管制、無處收納、占用大片土地、焚燒和直接填埋處理有潛在環(huán)境污染等各種問題[10]。
自然災害受損園林樹木清理后面臨的綠化垃圾處理難題,行業(yè)各方都迫切希望能夠尋得破解辦法。
垃圾不過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11]。園林木材優(yōu)良的可再生性、溫暖的質感、親和力,滿足了人們對自然、淳樸的向往,使得其在園林景觀中具有廣泛應用的潛力[12]。由此,深圳市仙湖植物園對園林綠化垃圾的再利用進行探索,一方面將倒伏樹木進行就地造景,另一方面將原木、造型枯木、藤本等收集起來,應用于花境布置。
2.4.1 就地造景
利用倒伏在草坪邊緣的樹木,以其為基本骨架和載體,布置如蝴蝶 蘭Phalaenopsis aphrodite( 紅、白、黃)、石斛Dendrobium nobile、巢 蕨Asplenium nidus、 波 斯 頓 蕨Nephrolepis exaltata ‘Bostoniensis’等附生植物,向游客展示枝條自然舒展的姿態(tài),及其與花卉等結合的生機勃勃之感(圖1)。在建筑旁,一棵臺灣相思Acacia confusa 枯死需清理,鋸掉樹枝和上半截樹干以消除安全隱患,樹干保留3 m 左右,綁以崖姜Pseudodrynaria coronans 和彩葉鳳梨Neoregelia carolinae 等,遮擋樹木截口,同時避免了在硬質路面上殘留樹樁(圖2)。對于受損園林樹木被砍伐后的裸露樹樁,可以轉換常規(guī)挖掘清除的思路,在樹樁斷面開鑿2~3 個凹槽,并覆蓋培養(yǎng)腎蕨屬Nephrolepis 植物,進行就地復綠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景觀。此技術還獲得了國家發(fā)明授權[13]。
2.4.2 花境應用
在“天上人間”景點,將枯木用于花境骨架、鑲邊和背景柵欄,與黃蠟石和黃色鵝卵石搭配,種植巢蕨、烏毛蕨Blechnum orientale、腎 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 龍 血樹Dracaena draco、秋海棠Begonia grandis、 龜 甲 冬 青Ilex crenata‘Convexa’等,形成了自然、簡潔、明快的花境景觀(圖3)。在“粵港澳大灣區(qū)?2019 深圳花展”期間,蔬菜花園也“變廢為寶”,以帶皮原木做圍擋隔離空間,用竹子做支架種植豌豆Pisum sativum,另外種植茄子Solanum melongena、蕓薹(油菜花)Brassica rapa var. oleifera、甘藍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芫荽(香菜)Coriandrum sativum、 辣 椒Capsicum annuum 等,將瓜果蔬菜打造成美觀又實用的景觀,讓城市也變得美麗和“美味”(圖4)。還可將枯木用于立體種植花境,用無紡布包裹枯木做成支撐架,外層附上日常管養(yǎng)中收集的藤條,并在枯木上方種上附生植物如松蘿鳳梨Tillandsia usneoides、鹿 角 蕨Platycerium wallichii、 巢蕨、石斛等,增加景觀層次,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且能用于遮擋景區(qū)排水溝等(圖5)??菽疽嗫勺鳛榛ň匙o坡和圍欄:用枯木交叉堆疊并填土,縫隙點綴腎蕨,可以起到牢固坡腳作用;圍欄上綁扎巢蕨,與花池的藍花草(翠蘆莉)Ruellia brittoniana、 鱗 粃 澤 米 鐵Zamia furfuracea、姜荷花Curcuma alismatifolia、 篦 齒 蘇 鐵Cycas pectinata 等相映成趣,同時能起到路邊防護的作用。用于零星擺設時,可將倒伏的樹干截段并簡易挖空,就能作為種植植物的容器;或將杉木條堆疊,綁上巢蕨,制成“綠色雪糕筒”,可以用作路障等;或將枯木鋸短至50~80 cm,圍合在樹木四周形成樹池,并種上附生蕨類或蘭花(圖6),既解決了在廣場或道路上的樹池容易被踩踏至黃土裸露的難題,又美化了樹池,而且隨著樹干的增粗可以調節(jié)圍合大小。
受損園林樹木清理后會短時間內產(chǎn)生大量的綠化垃圾。綠化垃圾具有體積大、質量輕、有機質高等特點,與一般的生活垃圾具有明顯的差異。然而目前我國的綠化垃圾主要處理方式是進入焚燒廠焚燒處置或進入生活垃圾填埋場填埋處置[14],少部分進行粉碎后堆肥再利用。綠化垃圾較高的有機物含量及含水率會增加焚燒廠及填埋場滲濾液產(chǎn)量,產(chǎn)生消防隱患和環(huán)境污染,進行填埋處理不但占用日益緊張的土地資源,而且會降低堆體穩(wěn)定性,同時也是對有機質資源的浪費[14]。對綠化垃圾進行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已是行業(yè)共識[15]。
因此,建議將受損園林樹木清理產(chǎn)生的綠化垃圾處理納入到全社會的垃圾分類中去統(tǒng)籌規(guī)劃實施,建設專業(yè)的綠化垃圾處理系統(tǒng)。首先讓綠化垃圾與一般生活垃圾分開,然后在綠化管養(yǎng)中對受損園林樹木進行分類處理,大致可分為3 類:1)將枝葉、較細的干、樹根初步進行物理粉碎,完成園林綠化垃圾的初步處理工序,生成產(chǎn)物,后續(xù)進行堆肥,作為園林表層覆蓋物回歸土壤,或用于火力發(fā)電;2)將較粗的樹干送往家具、建筑行業(yè)進行資源利用,可以有一定經(jīng)濟回報;3)在有條件的公園綠地,收集和儲備造型較好的枯木、藤條,進行受損樹木的就地造景和花境應用。
園林中所用到的木材很多都是原木,質感和色彩本質樸實,其結構和形象通常構造簡潔、加工自如,能隨景而置,使得人造景觀能與周圍自然景觀形成和諧的組景,較好地形成整體景觀,形成人性與生態(tài)結合的景觀意境。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木上會有藻類、苔蘚、地衣等附著于其表面,形成非常和諧的視覺效果,呈現(xiàn)生態(tài)意味[12]。仙湖植物園在應對自然災害受損園林樹木的實踐中,探索了園林綠化垃圾就地造景和花境應用的再利用模式,取得一定景觀效果,也減少了受損樹木的清理和運輸工作量,建議此模式能夠在園林管理中得以推廣。但同時也發(fā)現(xiàn),將受損園林樹木應用于花境非常強調因地制宜和隨機應變,成功的景觀要求布置者具有較高的園藝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