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奇
PS里有一項“打印尺寸”功能,這是PS里最神奇的一項功能,能夠直接在屏幕上看到實際的打印尺寸。然而有人會說在自己的電腦上無論怎樣調整,屏幕上顯示的尺寸也和實際的不一樣,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問題出在哪兒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沒錯,“打印尺寸”的確就是讓你在屏幕上看到一個與實際打印尺寸完全相符的效果。然而這里卻有一個小問題,那就是顯示器。如今的顯示器種類繁多,除了最常見的1080P以外,2K、4K也不在少數(shù),甚至8K都在研發(fā)中。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顯示器尺寸,24英寸、27英寸、32英寸……。想要讓這些顯示器,統(tǒng)一顯示出與打印尺寸完全相符的效果,就需要進行一項非常重要的操作———設置屏幕分辨率。
按下Ctrl+K,點擊“單位與標尺”,右側面板會彈出一個“屏幕分辨率”指標。有沒有發(fā)現(xiàn)分辨率和你的不太一樣?其實這就是問題的根本,PS會將所有的屏幕分辨率預設為“72像素/英寸”,但實際上,并不是所有顯示器都是這樣大小,也正是它導致了“打印尺寸”的最終失靈。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根據不同顯示器的實際情況,重新設置這一參數(shù)。
2.如何計算“屏幕分辨率”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屏幕分辨率”到底是指什么?
一個簡單的圖形,可以看到有2項指標會直接影響這個“屏幕分辨率”,一是顯示器的長、寬像素值(pixel),另一個就是你所購買顯示器的實際大小。
長、寬像素值很好找,在購買顯示器時就已經知道了,比方說顯示器是1080 P,那么通常來說長就是1 920像素,寬為1 080像素。如果顯示器是2K的,那么一般情況下長就是2 560像素,寬為1 440像素。當然這只是一個粗泛的示例,有些顯示器的長寬比不同(最典型就是“帶魚屏”),參數(shù)自然也和上面的不一樣。因此最保險的一個方法,還是問一下商家,或者直接到官網里自行查詢。
此外還有一個顯示器大小,這個就更普及了。平時大家所說的,買了臺27寸顯示器,或者買了臺32寸顯示器,其實就是指這個指標。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個尺寸是指顯示器的對角線尺寸,而且是以英寸為單位,因此實際使用中,我們需要通過“勾股定理”先去計算對角線的像素值。
接下來的計算就很簡單了,a、b都是已知的,因此可以很容易算出c的像素值(四舍五入,保留3位小數(shù))。注意這里的c是對角線的總像素值,回過頭來再看一看PS里那個“屏幕分辨率”,是不是正好是“像素值/英寸”?
以分辨率分別是1 920×1 080,尺寸為27寸為例,因此計算公式=1 9202+1 0802= 4 852 800,接下來再對4 852 800開平方,最終求得c(屏幕對角線)的像素值≈2202.9072(像素)。再用像素值2202.9072像素/27寸,最終結果≈81.589(像素/英寸)。
3.測試效果
打開PS,按下Ctrl+K,將剛剛計算出來的“屏幕分辨率”寫到相應面板中,確定后就自動生效了。
驗證的方法很簡單,直接在PS里按住Ctrl+N,然后在“預設類型”中挑選“國際標準紙張”,將大小設為“A4”。這時屏幕上會出現(xiàn)一張與A4紙等比例的畫布,按住空格鍵在圖片上右擊鼠標,接下來選擇“打印尺寸”。最后拿一張真實的A4紙與屏幕圖片做一下比較,是不是現(xiàn)在就完全一致了。
很多PS初學者,都沒怎么注意過這個細節(jié),尤其在制作一些需要精確計量的展板時(比如為A4紙或相片預留空間),特別不方便。當然本文只是提供給大家一個計算方法,其實有些顯示器廠商已經幫我們算好了這個參數(shù)。參數(shù)表里那個“像素密度值”(單位:PPI=每英寸對角線上所擁有的像素),其實就是“屏幕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