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蓉
摘要:在小學教育過程當中,存在一部分這樣的學生,他們在日常表現(xiàn)以及學習態(tài)度與習慣上,和其他的學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是一些相對特殊的學生,這部分學生被稱之為“后進生”。雖然“后進生”的問題重重,但是也可以通過一些方法的運用,來對這些“后進生”進行有效轉化,改變他們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與缺點,使“后進生”不再后進,這對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也是非常有益的。下文在對后進生心理特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探討小學階段教育過程中應當如何對“后進生”進行有效轉化,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建議,希望對“后進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小學階段;班主任;后進生;轉化
在小學教育過程當中,存在一部分這樣的特殊學生,這些學生被稱之為“后進生”,“后進生”自身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點,這對他們的成長與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小學階段使學生是基礎學習的基礎階段,是一個人接受正規(guī)教育的起始階段。所以,打好這個基礎非常關鍵。正因如此,教育界對于小學“后進生”轉化問題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同時,這也是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對于小學“后進生”加強教育,對其能力培養(yǎng)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同時更關乎小學“后進生”的未來發(fā)展。因此,在小學階段教育過程當中,必須要對“后進生”的轉化工作給予充分重視,采取有效的方法積極推進“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那么,具體到小學教育過程當中,如何對“后進生”進行轉化,首先必須要對后進生的特點進行充分了解與掌握,這樣才能針對“后進生”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進行轉化,改善后進生的缺點與不足,為其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后進生”心理特征分析
在小學教育過程當中發(fā)現(xiàn)“后進生”具有以下幾點特征:
首先具有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征,他們非常希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承認與尊重,然而其平日表現(xiàn)卻不理想,和期望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更容易表現(xiàn)出好勝心理。其次,“后進生”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他們對于事物的認識,通常持有一種批判的眼光,自以為是,不服從教師和家長的教育與管理,對教師和家長的批評教育較為抵觸。最后,“后進生”還存在一定的矛盾心理,他們也非常渴望進步,然而意志力卻沒有那么堅強,心里想著上進,但是在意志與恒心上卻比較缺乏,面對問題,意志消沉。了解和掌握后進生的這些心理特征,更有益于針對后進生的特點,采取有效方法進行轉化。
二、轉化小學“后進生”時應遵循的原則
為了更好地轉化小學“后進生”,首先,必須要充分遵循尊重原則,對小學生的學習以及表現(xiàn)給予更多的寬容和理解,充分尊重他們,客觀地對待他們存在的錯誤,但絕對不可產生厭惡和藐視心理。同時,還應當遵循平等性原則,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能由于“后進生”學業(yè)上的差距,而轉嫁到他們的道德與人格方面。其次,應當充分遵循公正性原則,對學生不能區(qū)別對待,應當一視同仁,以免影響到“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再者,在轉化“后進生”過程當中,應當嚴格遵循激勵性原則,對他們表現(xiàn)積極的一面,及時地進行表揚和鼓勵,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后,還應當嚴格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如性格特點知識水平以及愛好等各個方面充分考慮,嚴格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對后進生進行有效轉化,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三、轉化小學“后進生”的策略
(一)加強溝通,給予“后進生”更多鼓勵
教師應當對“后進生”給予更多的尊重與信任,和“后進生”平等對話,建立溝通與聯(lián)系,對其學習狀況有一個更加充分的了解,同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生活狀況等,對他們遇到的問題及時進行幫助,并加強鼓勵,讓后進生體會到教師對其關心與尊重,更容易激發(fā)他們的動力。如有的后進生性格比較孤僻,不愿與人進行交流,此時,教師便可與其加強溝通,充分掌握后進生的心理狀況,對其家庭有一定了解,幫助和鼓勵后進生。如果后進生比巧活潑和叛逆,教師應當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正確引導,教師要充分了解后進生的不同性格,了解他們不同的學習狀況,并針對后進生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措施。
(二)多方聯(lián)動,建立和諧氛圍
教師在轉化后進生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合理協(xié)調各方關系,實現(xiàn)教師、班級及學生家長的多方互動,建立和諧氣氛,與學生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取得家長的理解與配合,并將班級作為基礎單位,加強幫扶活動,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對后進生進行一幫一,對后進生起到良好的帶動作用,同時,也可在體育課和活動課中引導后進生積極參與其中,和大家互動,培養(yǎng)后進生的集體精神,并從中體會到其他同學帶來的關心與幫助,從各個方面對后進生進行轉化。
(三)激發(fā)內因,以約定機制促進“后進生”成長
事物的發(fā)展方向是由內因所決定的,只有在轉化內因的基礎上,才會將外因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能否對后進生進行有效轉化,除了將各方力量充分調動起來,對后進生進行鼓勵與幫助之外,更需要后進生自己努力。所以在轉變后進生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加強約定機制的建立,讓后進生在外部有利于影響因素下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并不斷地挑戰(zhàn)自我,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生活習慣。如在這一周內,上課不做小動作,認真聽教師講課,并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表現(xiàn)好的及時進行表揚,通過外部約束促進后進生,自我規(guī)范能力的不斷提升,逐步轉化后進生。
(四)見證進步,激勵“后進生”發(fā)展
針對后進生建立相應的檔案,對后進生按時完成作業(yè),考試成績的進步以及獲得的獎勵進行詳細記錄,并收集整理成檔案,定期讓后進生對檔案內容進行合理整理,在此過程中,讓后進生見證自己的進步,使他們感受到成就感。也可針對后進生轉化情況,進行成果展示,將學生的家長邀請過來,共同見證后進生的進步與成長,這樣更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其向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后進生雖然問題比較突出,但是處于小學階段的后進生,是對其進行教育和轉化的關鍵時期,能否取得成功,對其未來成長與發(fā)展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必須要充分重視小學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強轉化后進生,并對他們給予更多的關心與鼓勵,形成教師、班級、家長聯(lián)動機制,通力配合,加強內外因共同轉化,調動小學后進生的動力,使其快速地成長起來。
(責編 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