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朋友圈真的不受約束嗎?法官表示,在朋友圈發(fā)布虛假廣告,售賣假煙、假酒、假化妝品或隨意辱罵他人等行為都可能涉嫌違法甚至犯罪。
朋友圈禁止誹謗、辱罵他人 ?2019年1月,重慶男子皮某先后兩次在微信朋友圈對柳某進行謾罵,并配上柳某照片。后柳某將皮某訴至法庭,經法院審理,皮某行為已構成名譽侵權,皮某被判處立即刪除不當言論,并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1000元。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辱罵、恐嚇他人,情節(jié)惡劣的,破壞社會秩序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朋友圈禁止買賣違法違規(guī)商品 ?2019年6月,三人因在朋友圈售賣“水貨”肉毒素、玻尿酸等美容針劑被檢察機關以涉嫌生產、銷售假藥罪提起公訴。
生產、銷售假藥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朋友圈禁止造謠、傳謠 2019年5月8日,經湖北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fā)區(qū)公安分局證實,微信朋友圈中宣稱“有人販子在名湖豪庭迷暈小孩子”的消息系謠言,并對兩名散布謠言者依法予以治安處罰。
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3年至7年有期徒刑。
其實,不僅在微信朋友圈中散布謠言會被處罰,在微博、微信群、QQ群等網絡平臺散布謠言同樣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云南省大理市公安局曾發(fā)布警情通報,2019年11月16日,大理某大學學生王某、鄭州某大學學生于某因在微博上發(fā)布“大理大學護理學院一位女生被留學生強奸了”的謠言,被給予行政拘留5日的處罰。
(《中國青年報》2019.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