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芊
小葉村依山傍水,茶事很盛。制茶高手柳公,年過九十三,早年喪偶,終未續(xù)弦,一手撫養(yǎng)獨苗,也兒孫滿堂。柳公平生不嗜煙酒,唯好茶。他喝茶有很多講究,四季里他都有自己特定的茶具,壺、盞、盅、吊,又分銅、瓷、紫砂諸種,從不混用。他用的茶葉,一律是自家茶園里親手培植、采摘并自己焙制的,采摘時辰又有好些講究,雨前、雨后,明前、明后,這只是粗略時間,而子、丑、寅、卯……各時采摘的各式茶葉又從不相混。他道是地有地氣,茶有茶性,茶生于天地之間,采自然之精華,時辰不同,茶性則不同,焙制時殺青的辦法自然也不同,諸茶葉供各個季節(jié)享用,養(yǎng)身怡心。柳公沏茶精到,喝茶也與眾不同,他從不豪飲,只用舌尖、嘴唇品咂。
柳公制茶、品茶的名聲好幾十年前就響徹在外,他的祖上更是如此。早些年天南地北各路茶葉商賈,凡來宜興進茶葉的,都會費些周折,找上門來,討教茶經(jīng),切磋茶道,互贈茶品茶具。只是柳公的那把絕色茶壺,他從不示人。
柳公生性孤僻,據(jù)說也緣自此茶壺。民國三十二年,倭寇猖獗,小葉村挨了兩顆飛機炸彈,鬧得人心惶惶。全村人都卷著細軟,躲到山坡上的茶園里。柳公最放心不下的自然是那些寶貝的茶葉、茶具,揣著背著挑著進了自家的茶園,整日隱匿在茶樹竹叢中。不想連日疲憊,又擔驚受怕,那日深夜實在支持不住,沉睡過去,待到夢中驚覺,伸手一摸,揣在懷中的最寶貝的茶壺竟不翼而飛,只留得藏在身上另一處的那茶壺蓋。
柳公自知此非高手不能為,故原物追回已無望??芑忌允缕较?,柳公便閉門謝客,躬身茶事,悉心茶道,養(yǎng)心怡神,倒也得以高壽。如今耄耋之年,兒孫滿堂,早已挨到了太爺爺?shù)妮叿稚?,而且仍耳聰目明,身板硬朗?/p>
每個禮拜,他總有一兩回讓晚輩伴著去二里地外的大葉鎮(zhèn),上“合芳齋”茶館坐坐。每回他只是用自己隨身攜帶的茶壺茶葉沏上一小壺茶,細細品味,悠悠地聽茶客們說各種茶事,而他從來都是緘口不語。即使如此,高端的茶葉買賣,茶農(nóng)跟茶商總是挑柳公在場的時候成交,好像只有柳公在場,這筆買賣才公平、合規(guī)矩、顯檔次。這是好些年來養(yǎng)成的規(guī)矩了,雖說后來涼了些年頭,可如今只要是柳公坐那里,這規(guī)矩就自然成立。
這一日,橋堍多了個茶具攤,塑料布上擺了些大路貨的茶具。這攤主,柳公認識,叫阿初,是早先出去當兵沒回來的阿斌的孫子。這小子,前幾年省農(nóng)大畢業(yè)后在附近茶場當技術(shù)員,想是比他爺爺有出息,可怎么也擺起地攤來了?再一細看,柳公不由得暗暗吃了一驚:一旁不顯眼處,那只寫有“佳茗精華不計年”絕句的無蓋茶壺,不正是自己魂牽夢縈幾十年的寶貝嗎?
阿初招呼他:“柳公,您老挑有合適的,晚輩孝敬您,也好給晚輩捧捧場。”
柳公搖搖頭,不露聲色,坦坦然踱了過去。
隔天,柳公復(fù)又從“合芳齋”出來,又經(jīng)橋堍,阿初仍在,壺盞也仍在,顯然生意不怎么景氣。阿初仍“柳公,柳公”地招呼他,讓他老人家捧個場,他依然搖搖頭徑自過去了。
如此這般竟月余。
終于有一日,阿初捧著那茶壺拉住他:“柳公,做茶具生意,看來晚輩實在不在行,一個多月,生意不景氣。不想做了,東西盤給人家做其他生意去了。只是這把沒蓋的茶壺,擱著沒人要,丟了又可惜,請您老斷個準價?!?/p>
柳公鼻中“哼”了一下,心里道:“你小子不說實話,別想撈半點好處!”
阿初說:“柳公,不是我不想說實話,實在是不敢說……”
柳公道:“說吧?!?/p>
阿初這才試探地問:“有個熟人想拜訪您老,不知……”
“讓他來吧?!绷粲兴?。
柳公前腳跨進自家大門,后腳阿初便陪那“熟人”趕來。那“熟人”不是別個,正是阿初的爺爺──早年當兵去臺灣的阿斌。兩人曾是一起長大的發(fā)小。
見柳公,阿斌下跪,老淚縱橫:“柳兄在上,阿斌向您老兄賠罪,懇望柳兄大度,不記小人之過。心愛之物,今日奉還……”
“罷,罷!”柳公擺擺手,聲如洪鐘,“早先幾十年的事,別再提啦。我估算是你小子借去玩的,你能還回來,也了卻我一樁心事。這茶壺不成套,丟在破瓦堆里也沒人要的?!?/p>
柳公讓座看茶,儼然是老友造訪一般相待。阿斌感激不已,席間,阿斌探問:“柳兄,實不相瞞,這茶壺伴我四十余年,可我終不得知茶壺的好處,乞望賜教?!?/p>
柳公被纏不過,轉(zhuǎn)身取出珍藏的壺蓋,合成一把。柳公用小銅吊煮少許水至沸,清洗后,緩緩沖水入茶壺,洗茶,醒茶,泡茶,茶水在壺中盈盈蓄起,而不外溢。蓋上壺蓋,傾斜,壺中茶水仍滴水不漏。欲斟入茶盅,茶水竟汩汩流出。盅滿,茶水自行斷流。柳公雖老態(tài)龍鐘,擺布面前諸茶具,得心應(yīng)手。
此番動作看得阿斌祖孫倆目不暇接。
眾人取茶盅置鼻前,頓覺一縷悠悠的醇香飄然而至,沁人肺腑,令人久久回味。
飲茶畢,阿斌探問:“此寶物何人杰作?”
柳公將茶壺置光亮處,壺底有一行秀麗的隸體字:柳原水妹百年好合雅存。一旁還有一枚?。和┝杖尚?。
柳公坦然道:“此為岳丈桐琳先生精制的陪嫁?!?/p>
阿斌這才想起柳公的結(jié)發(fā)妻子正是叫水妹,只是難產(chǎn)而亡,距今已大半個世紀了,難得柳公一片真情。阿斌愈覺愧對柳公。
第二日,阿斌帶著孫兒阿初復(fù)來,不料柳公竟于凌晨無疾而終,彌留之際,囑咐家人將平生所作《柳氏茶藝百說》一冊,贈予阿斌祖孫。阿斌泣不成聲。
阿斌后來在小葉村投資承包茶場,搞實業(yè),所制陽羨綠茶、宜興紅茶屢屢獲獎。這已是后話了。
選自《昆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