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長于大瑤山區(qū)的藤茶是一種藥理作用非常豐富的藥食兩用植物,含有豐富的黃銅、氨基酸、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清熱解毒,降暑生津,祛風濕,強筋骨,消炎利尿,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緩解酒精作用等功效。本文對野生藤茶進行藥理分析及保健應用,探討其脫貧致富價值。
關鍵詞:野生藤茶,藥效,經濟開發(fā)
藤茶,又叫莓茶、龍須茶等,中國最早的《詩經總集》稱為古茶勾藤,是指由藤本植物制作出來的茶。藤茶植物體細長,不能直立,只能依附別地植物或支持物,纏繞或攀援向上生長,它是一種藥理作用非常豐富的藥食兩用植物,民間常用于高血壓、感冒發(fā)熱、心腦血管疾病、濕疹、皮炎等的防治。據了解,瑤山藤茶已有數百年的飲用歷史,被當地人稱為“瑤家神茶”,素有“三兩黃金一兩茶”的贊譽。
一、瑤山藤茶的植物學特征
瑤山藤茶也稱臁茶、白茶、白茶餅、藤婆茶、擷痢茶、甘露茶等,屬葡萄科蛇葡萄屬顯齒蛇葡萄種的多年生藤本植物,植物學名為Ampelopsis grossede。主要生長于江永瑤山區(qū)都龐嶺一帶或海拔400-1300米的山坡、林中、河灘、山地灌叢中、石上等陰濕環(huán)境和肥沃的土壤中,是一種具有獨特保健功效和飲用價值的野生天然類茶植物代用茶。
瑤山藤茶為木質藤本,植株全體無毛,卷須二分叉,長可達12cm。葉為二回羽狀復葉,長可達21cm,小葉9- -15片,最下羽片有小葉3片;枝頂部葉為一回羽狀復葉,小葉革質或薄紙質,長橢圓形、卵形、菱狀狹卵形或披針形,長2.5-7cm,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寬模形,邊緣有粗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幼葉淡紫紅色;葉柄長1.5-3cm,枝上部葉幾無柄,頂生小葉具柄,側生小葉無柄,稍偏斜。聚傘花序與葉對生;總花梗長3-5cm;花小,黃綠色;花萼淺杯狀,邊緣不分裂或略分裂;花瓣5片,長圓形;雄蕊5枚;花盤淺杯狀,漿果近球形,直徑7一10cm。花期6-9月,果期7-11月。
二、瑤山藤茶的藥理作用
藤茶發(fā)現歷史相當悠久,很多典籍文獻中對其都有記載,評價甚高。據《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記載:藤茶,味甘淡性涼。具有清熱解毒,降暑生津,祛風濕,強筋骨,消炎利尿,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緩解酒精作用等功效。長期飲用對皮膚癩癬,黃疸型肝炎,感冒風熱,咽喉腫痛,急性結膜炎,痛癤,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護膚養(yǎng)顏等都有極好作用。用于內服:煎湯,15-30g,鮮品倍量。外用:適量,煎水洗。
經中國藥科大學等單位對其有效成分及藥理作用進行研究發(fā)現,藤茶有效成分為黃酮類物質,如蛇葡萄素、雙氫楊梅樹皮素(dihydromyricentin)、楊梅樹皮素、福建茶素、龍涎香醇、B一谷甾醇、楊梅黃素、楊梅甙等;顯齒蛇葡萄總黃酮為其主要化學成分,含量高達45.52%。據報道,適量攝入黃酮類化合物能減少癌癥、腫瘤、心血管疾病、脂質過氧化以及骨質疏松等疾病的發(fā)病率。
經民間上百年的飲用實踐證明,藤茶藥用價值高,長期飲用無毒副反應。藤茶味甘淡,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降血壓、降學脂和保肝醒酒等功效,是一種寶貴的食藥兩用植物資源,在缺醫(yī)少藥的年代發(fā)揮了功不可滅的作用?,F代醫(yī)學也證明其藥理作用有增強免疫、調節(jié)免疫、抗菌、抗炎鎮(zhèn)痛、降血糖及降血脂、保肝、抗腫瘤及抗病毒,此外還具有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細胞免疫功能,促進口腔黏膜潰瘍愈合,防感,醒酒等作用;將藤茶添加在雞和豬的飼料中還能改善生產性能。
三、瑤山藤茶的保健價值
根據民間長期飲用實踐和現代科學研究證實,藤茶微苦回味甘甜,性涼,生津止渴;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祛風除濕、強筋骨、保肝護肝、清熱潤肺、降壓減脂、消除疲勞等功效,尤其對因煙酒過度、油膩過多、肝火過旺引導起的身體不適(如咽喉炎)、消化功能障礙等癥,具有獨特而靈妙的保健功效,還具有清熱解毒、美容抗衰老等作用,并可改善睡眠質量。民間用它制成清醇的“白茶餅”,因其獨特風味和功效而流傳到南洋一帶,至今東南亞各國仍享有盛譽。
根據中國預防醫(yī)學科學院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所營養(yǎng)成分分析與茶葉類相比,其營養(yǎng)成分較齊全,優(yōu)于一般茶葉,尤其是黃銅類化合物和硒的含量遠高于綠茶和花茶?,幧教俨韪缓?,元素符號為Se,它是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藤茶一般以茶的形式出現,與其他茶葉飲用方法無異(都用沸水沖泡),但由于藤茶多數營養(yǎng)比較豐富,水溫太高容易致使營養(yǎng)流失或者失效,一般水溫都不會太高,控制在85℃左右。
四、瑤山藤茶的開發(fā)及應用
近年來,人類的腸胃病、癌癥、心血管病等的發(fā)病率在急劇攀升,這和人類食用使用農藥、化肥的蔬菜、水果和糧食有密切關系。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飲食的要求越來越高,由原來單一滿足需求,開始向綠色、環(huán)保、無污染和健康方向發(fā)展,因此開發(fā)利用瑤山藤茶等野生綠色、無污染、健康飲品資源,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和關注,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近幾年的實踐證明,其它地區(qū)以藤茶作為商品茶銷售,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市場越來越大前景廣闊誘人。
瑤山區(qū)蘊藏著豐富的藤茶等植物資源,但大部分處于自生自滅狀況,資源利用不充分,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幧饺嗣窨衫棉r閑時間上山采摘制成藤茶銷售可增加收入,為脫貧致富提供途徑,發(fā)揮其潛在價值。同時作為一種經濟附加值很高的資源植物,對土壤要求不嚴格,田間管理可較粗放,繁殖易,可采用種子和分株繁殖,繁殖系數高。在保護的前提下,發(fā)展人工栽培,充分利用環(huán)境資源,實行合理利用與開發(fā),以發(fā)揮其最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 ?嚴子柱,劉世增,李愛德,朱淑娟:野生蔬菜資源——沙蔥的開發(fā)價值初探,甘肅林業(yè)科技,2006-3.
[2] ?昊清,粱國魯:金蕎麥野生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中國野生植物資源,第2O卷第2期.
[3] ?劉建新,周天達:藤茶的生藥學研究,中草藥,1999-6.
[4] ?羅祖友,付曉芳,吳謀成:;藤茶的研究進展,食品科學,2005-8.
[5] ?覃驪蘭:藤茶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8-6.
[6] ?許利嘉,馬培,肖偉,彭勇,何春年,肖培根:別樣茶-藤茶的古今應用歷史初步調查,中國現代中藥,2012-4.
[7] ?陳杖洲:野生天然類茶植物代用茶——野藤茶,廣西熱帶農業(yè),2003-3.
作者簡介:曾凡忠,1972.4.24,男,文學博士,湖南,副教授。研究方向:非遺與文化產業(yè),民間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