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平視:危機公關范本

      2020-05-13 14:31:25曹振國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4期
      關鍵詞:晉武帝陳情表李密

      曹振國

      《陳情表》是中學語文課文的傳統(tǒng)篇目,之前的各種版本教材多已入選,最新統(tǒng)編本也不會“遺珠”(據網傳的統(tǒng)編本高中語文教材目錄,《陳情表》依舊位列于選擇性必修目錄中)。歷來對《陳情表》的評價,大多著眼于“情”。如北宋李格非(李清照之父)認為,它的妙處在于“沛然從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斧鑿痕”;南宋末年趙與時在《賓退錄》中評論,“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清人編選的《古文觀止》評價其“歷敘情事,俱從天真寫出,無一字虛言假飾”,選注者把它的特點歸結為“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清人林云銘《古文析義》評注,“純是一片至性語,不事雕琢,唯見天真爛漫”。在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也大都因襲這些舊說,將感情作為教學的重點,認同所謂“至性至情”的說法。這種解讀視角,我以為基本屬于仰視角度。還有一種現象也值得關注,教學實際中,一些敢于質疑的教師也開始了“情真乎情深乎”[1]的反思,發(fā)出了“千古矯情《陳情表》[2]”的喟嘆,個別“較真”的學生也會質疑《陳情表》的“虛偽”;甚至有網絡文章叫嚷著“把《陳情表》踢出課本”。這種解讀角度,姑且稱為俯視角度。

      是“真情”“至性至情”還是“矯情”“偽情”?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但我們先把這個問題擱置在一邊。需要探討的另一個問題是,解讀《陳情表》,除了“仰視”與“俯視”兩種角度之外,有沒有第三種角度——“平視”?

      近年來的寫作理論研究中,榮維東教授的“交際語境寫作”[3]因與高考作文命題形式的高度契合而受到較多關注。研讀他的一些觀點或文章,筆者思維跳躍,甚而忽發(fā)奇想:借用“交際語境寫作”的一些觀點,從寫作的角度來考量《陳情表》,不妨來一次“千年穿越”!因為《陳情表》固然有感情和文筆等方面的著眼點,但其背后深藏的寫作意圖和寫作過程也是我們應該重視的問題;而且有了這個角度的思考,“真情”“矯情”之爭可能會迎刃而解。具體說,從寫作緣由與寫作意圖看,《陳情表》的寫作過程屬于特定交際語境下的應用性寫作。

      榮維東教授這樣給“交際語境寫作”定義并闡釋它的核心要素[4]:

      所謂“交際語境寫作”是指面對具體或假擬的讀者,圍繞一定的話題,為了達到特定的目的和意圖,以一定的角色和口吻,建構意義,構建語篇,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活動。

      ……

      任何一個寫作任務,都應該包含直接或間接的交際語境要素,即讀者、話題、作者、目的、文體等。

      下面我們從寫作學的角度出發(fā),結合“交際語境寫作”的基本觀點,“還原”(姑且這樣說)李密的幾個寫作要素。

      先說李密的讀者對象。

      撇開后世流傳千古而產生的讀者,《陳情表》當時的真正讀者其實只有一位——掌握著生殺大權的晉武帝。李密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典型的亂世。公元263年,魏國發(fā)兵入川,滅掉蜀國。次年,司馬炎廢魏帝曹奐,自己做了皇帝,即晉武帝。司馬炎在位20多年,史學界一般認為,前期能厲行節(jié)儉,虛心納諫,用人唯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罷廢州郡武裝、大肆分封宗室、允許諸王自選長吏和按等置軍,埋下日后八王之亂與永嘉之亂的禍種。后期熱衷于安逸享樂,以致荒淫無度,皇權旁落,外戚專政,匈奴入侵。作為一國之君,處在三國亂世的尾聲,為了盡早地使國家從動亂不安的環(huán)境中擺脫出來,為統(tǒng)一奠定牢固的基礎,無為與寬松政策成了西晉之初的立國精神??陀^地說,司馬炎雖逼迫魏帝禪讓帝位,但對曹奐本人以及蜀漢舊主劉禪,在生活待遇上也還能做到優(yōu)厚有加;他在做了皇帝的第二年,就向蜀漢舊臣李密發(fā)出盛情邀請。這樣分析,并不是說晉武帝是一個圣賢之君,他骨子里依舊打上了司馬家族的烙印。當年,他的祖父、父親為了給司馬家族奪取帝位鋪平道路,曾經對曹爽為首的三族以及附屬勢力進行了殘酷的屠殺,他的父親因“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而“得名”。司馬炎繼承相國與晉王之位、掌握軍政大權之后,雖急于仿效曹丕代漢,但又多次假意推讓。司馬炎心狠手辣、善于弄權、虛偽狡詐的性格,作為蜀漢舊臣的李密比現在的我們清楚得多。因此,對于李密來說,這是一個特殊的讀者,他的閱讀感受直接關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

      再說寫作話題。

      按榮維東教授的闡釋,“話題”指“寫作的想法或內容,涉及人、事、景、物、情、理等諸方面”[5]。就李密來說,這篇“表”中主要涉及人、事、情、理。自己身世孤苦,祖母需要贍養(yǎng),這是“人”與“事”。祖孫相依為命,為孫恪守孝道,這是李密的“顯情”;蜀漢舊臣的節(jié)操觀不便于立即履職新朝,對司馬政權有幾分畏懼與觀望態(tài)度,這是李密的“隱情”。盡孝與盡忠的矛盾與抉擇,關涉到“理”。其中很明顯的一點就是“隱情”不能說,所以李密只能大書特書孤苦身世與盡孝之事,并信誓旦旦,提出先盡孝、后盡忠的“權變”之法,顧全司馬氏的顏面,也符合自己暫時觀望的策略。

      三看身份意識。

      李密這個人,其實很不簡單。他的祖父李光,在蜀國曾做過朱提太守,是蜀漢老臣;他的老師譙周,著名的儒學大師和史學家,博學廣識,經諸葛亮舉薦,一直做到光祿大夫。如表中所言,李密從小境遇不佳,在祖母劉氏的撫養(yǎng)下長大成人。李密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氏傳》,以文學見長,曾任蜀漢尚書郎,掌管文書章奏??梢钥闯?,尚書郎這個職位的歷練,對于這篇“表”的寫作有重要作用;同時,對作為《春秋左氏傳》“研究專家”的李密,我們不難推測,他對春秋筆法心領神會。當時,司馬昭的幕僚杜預作《春秋序》,已概括《春秋》特點:“文見于此,起義在彼?!鼻宕鷦⑽踺d在此基礎之上指出:“左氏窺此秘,故其文虛實互藏,兩在不測?!彼^春秋筆法,就是把微言大義藏在委婉的敘事之中。李密知道,自己寫作時身份意識一定要擺“正”:蜀漢舊臣的身份最易受當朝者猜忌,所以,李密用“且臣少事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一句巧妙破題。“偽朝”二字點明了自身的政治立場,在不動聲色之中巧妙地完成立場轉換,表達了對司馬政權的歸順之心。不僅如此,他更是自污自辱,“本圖宦達”點明內心對仕途的渴求,自污之意明顯;再加以“亡國賤俘,至微至陋”的自辱之話,姑且不論是否由衷而發(fā),僅就此時李密的身份立場來說,是毫無漏洞的。

      明確了讀者和話題,定位了寫作身份之后,三者統(tǒng)一在一起,就是“目的意識”——文章為何而做?“陳情”的核心目的可以用“愿乞終養(yǎng),辭不赴命”這八個字概括。但是要讓晉武帝接受這個請求還是十分困難的,且不說蜀漢舊臣的身份,單是之前四次征召四次拒絕的表現,就讓李密自己特別尷尬。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違抗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為,批龍鱗、逆圣聽輕則難保性命,重則株連九族?!蛾惽楸怼返某晒?,得益于步步為營的目的意識,讓李密擺脫了忠孝不能兩全的困境,巧妙化解可能出現的滅頂之災。

      且看李密如何“步步為營”:

      表文剛一落墨,李密就痛陳悲慘遭遇和凄苦家境,訴說命途多舛、奉養(yǎng)祖母的苦衷——贏得了“特殊讀者”的同情,達到了第一重目的。接著,表文追述辭謝拜官的境況和進退兩難的心情,委婉宣泄了忠孝不能兩全的思緒——消除了對方的疑慮,達到了第二重目的。接下來,扣住晉朝“以孝治天下”的國策定位,恣意頌揚,把自己“代入”進去。但尚嫌理由不夠完備,又以個人的經歷遭遇,從兩方面表達效忠心志。表達自己冀求官職顯達,并無志士追求名節(jié)之意——消除新朝皇帝對自己“矜名節(jié)”的懷疑,達到了第三重目的。同時,又表白自己確有奉詔之愿,對朝廷沒有二心,并且自我貶損為“亡國賤俘,至微至陋”——消除了晉武帝的猜疑之心。表文接下來峰回路轉,再次強調自己的凄苦危殆,抒發(fā)孝順衷情,回到上文的矛盾糾結中——引人同情,達到了第五重目的。表文末尾,從年齡計議,拿鳥獸對比,加上對天盟誓,拉來“二州牧伯”甚至天地鬼神作證,進而表達“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決心,達到了掏心掏肺、瀝血陳情的境地——先孝后忠的恩情摯意,深深打動了晉武帝,達成了終極目的。

      這里還要提及的是寫作者的文體意識。關于“表”的寫作,歷來是有說法的。明代吳訥《文章辨體序說》提到“表”,他引述別人的說法認為,“表中眼目,全在破題,要見盡題意,又忌太露。貼題目處,須字字精確。且如進實錄,不可移于日錄。若泛濫不切,可以移用,便不為工矣。大抵表文以簡潔精致為先,用事忌深僻,造語忌纖巧,鋪敘忌繁冗”。這些對于深通文書章奏之法的尚書郎李密來說,不是什么難事。技巧方面的事姑且不說,要說的是,李密采用“表”的形式上書,是契合“陳情”需要的。劉勰《文心雕龍·章表》云:“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zhí)異?!笨梢?,漢魏晉時代臣子以“表”上奏,是陳述衷情的。如果說李斯《諫逐客書》的“書”,契合“曉之以理”的目的——立足替對方著想的“戰(zhàn)略制高點”,完全撇開自己,處處為秦王計議,批逆鱗卻功成計合;那么李密的“表”,則采取“動之以情”的策略,完全撇開公事,訴說衷情,不但未受誅戮,反而贏得皇上的理解與同情。晉武帝讀了《陳情表》后,竟情不自禁地贊道:“士之有名,不虛然哉!”還特地“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其祖母奉膳”——至此,李密的寫作意圖終于得以完全達成。

      單從結果論,李密的寫作似乎是從容優(yōu)游的,但從寫作過程看,可謂暗箭密布、刀光劍影,如同今人雜技中的懸崖走鋼絲。我們甚至不難推測,盡管李密寫作時,晉武帝不在眼前,但李密仿佛始終面對晉武帝威嚴、疑惑目光的逼視,他反復揣摩,謹慎擇言。具體說來,哪些內容能說,甚而至于多說少說(比如孝情忠心可多說,親情可少說);哪些內容可適當提及,但不可過度渲染(比如“自輕自賤之語”);哪些內容不能說,只字不能提,甚而至于言外之意也不可觸及(比如自己的觀望態(tài)度)——這些內容的分寸尺度必須把握精確。作為寫作者的李密,將對方的每一個意圖提前判斷出并加以解答——這就是交際語境寫作中強調的“寫作針對性”。

      關于“寫作針對性”,統(tǒng)編本教材必修上冊第六單元學習任務中這樣表述,“寫議論文,還要有讀者意識,這也是一種針對性”,并且強調“根據讀者的情況選擇內容、調整表達方法”。榮維東教授也這樣說:寫文章,不是將腦袋里的那一堆信息思想用字詞句段表達出來就完了。任何一種表達的發(fā)生,都應該是有一個觸發(fā)它的語境(情境)。任何的表達交流都在語境中發(fā)生,依據語境要素而進行。換句話說,寫文章不是我想寫什么就寫什么,而應該是不斷猜想著讀者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根據讀者的需要或情況去說去寫去交流互動,這樣的寫作交流才會取得應有的效果……[6]

      用“交際語境寫作”理論這樣的現代之語,可以恰當地印證李密的心思而毫無“違和感”,應該不是一種巧合。

      當然,一些人詬病《陳情表》“矯情”“偽情”,無非是其中說了一些言不由衷的話??陀^地分析《陳情表》中,至少有兩類話是違心之語:一類是“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這類歌頌吹捧之語,一類是自輕自賤的貶損之語。這兩類違心之語其實是“故作此語”,目的就在于迷惑和麻痹對方,是向統(tǒng)治者“示弱”“讓利”的一種表白。從交際語境寫作的角度來看,這是寫作者“對象意識”“身份意識”“目的意識”和“寫作針對性”的表現。說到底,《陳情表》就是古人面臨危機時的公關文本。

      簡言之,如果破除因襲前人“至情至性之文”舊說的執(zhí)念,讓《陳情表》從迷信的“神壇”上走下來,以“平視”的目光觀照這篇文本,將它作為古人危機公關的范本來讀,可能會少一些“‘真情還是‘矯情”之類的困惑;我們也有理由相信,站在這一視角解讀文本,并與另外兩種解讀方式對照,會給我們的課堂帶來一系列積極的甚至創(chuàng)造性的變化!

      我們期待著!

      注釋:

      [1]柳青.情真乎情深乎——《陳情表》之矯情[J].中學語文(上旬刊),2014(12).

      [2]趙愛春.千古矯情《陳情表》[J].語文新圃,2006(9).

      [3]榮維東.交際語境寫作[M].語文出版社,2016:4.

      [4][5][6]榮維東.交際語境寫作與高考作文命題技術的進步[J].語文學習,2019(7).

      [7]王欒生.《書》《表》異同及其語用學啟迪[J].零陵學院學報,2004(7).

      猜你喜歡
      晉武帝陳情表李密
      《陳情表》*《項脊軒志》核心素養(yǎng)導學
      繪就最美孝善的鄢陵畫卷
      時代報告(2022年3期)2022-05-05 02:11:23
      雙贏的智慧——《陳情表》個性解讀
      石崇王愷斗富
      智解不祥的“一”
      晉武帝縱容腐敗留后患
      學習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50
      《陳情表》新讀
      論《陳情表》的“反復”
      語文知識(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0
      你來幫幫我
      民間文學(2014年2期)2014-02-21 20:44:06
      從平吳戰(zhàn)爭看晉武帝對異姓權臣的防范
      天水市| 延吉市| 错那县| 务川| 衢州市| 江川县| 图片| 隆尧县| 乐昌市| 益阳市| 临夏市| 万宁市| 阿合奇县| 连州市| 遂溪县| 巫山县| 思茅市| 忻州市| 巴中市| 深泽县| 临汾市| 怀来县| 耿马| 旬邑县| 永年县| 建德市| 信阳市| 安徽省| 象州县| 绵竹市| 宣化县| 天柱县| 雷州市| 彩票| 广汉市| 香河县| 若羌县| 汝州市| 股票| 定西市| 甘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