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網(wǎng)友表示贊同,“換掉睡衣,穿上校服”可以給自己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暗示自己已經(jīng)上課了,不使自己過于懶散。先把心理建設(shè)好了,上課效率才會提高。VS另一部分網(wǎng)友則認為這完全是形式主義,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完全不會隨穿什么而改變。想學的學生穿什么都想學,犯困走神的同學也不會因為校服的“封印”而多收斂一分。
儀式感是什么樣的?就像《小王子》里面講到的:“如果你每天下午四點鐘來,那么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如果你隨便什么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時間準備我的心情?!碑斎?,制造儀式感所產(chǎn)生的效果因人而異,學校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尊重學生的選擇權(quán)。
無論在家穿校服是否奏效,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儀式感相當于一個按鈕,當你去做這個動作的時候就是告訴大腦,我要開始進入另一個狀態(tài)了。比如起床之后,在穿好正裝,整理領(lǐng)口的時候,就告訴大腦:我要進入工作的狀態(tài)了。同樣地,運動員在比賽開始前一般都會有一個習慣性的動作,都是起到這樣的一個作用。所以人們通過自我暗示去制造儀式感,在思維和心理上有助于我們從一種狀態(tài)(階段)轉(zhuǎn)化到另一種狀態(tài)(階段),進而去影響我們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