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攀, 楊勁松
(四川大學(xué) 華西藥學(xué)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多糖是真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真菌賴以生存和進化的重要物質(zhì)[1]。作用于細胞壁多糖的抗真菌藥物,如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劑、幾丁質(zhì)合成酶抑制劑、甘露聚糖合成抑制劑等[2],具有高效低毒的特點,有望成為臨床上新一代抗真菌藥物。2002年,Ahrazem等[3]從真菌Apodusdeciduus細胞壁中提取了水溶性多糖F1SS,并確證其結(jié)構(gòu)是由甘露糖通過α-(1→6)糖苷鍵連接而成的聚合物,每個甘露糖3-位帶有一個二糖片段,該二糖片段是由兩個半乳呋喃糖通過α-(1→2)糖苷鍵連接而成的[4-5]。F1SS是組成多肽多聚糖的一部分,具有免疫原性,可參與細胞與細胞或細胞與宿主間的識別,但是有關(guān)F1SS的合成研究卻尚未見報道,因此F1SS的合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合成該分子的主要挑戰(zhàn)是兩個連續(xù)的1,2-cis半乳呋喃糖苷鍵的構(gòu)建。
Scheme 1
1,2-cis半乳呋喃糖苷鍵的構(gòu)建一直以來都是糖化學(xué)合成工作中所要攻克的重點和難點。因此,也吸引了很多研究者致力于該方向的研究:2001年,Kim課題組[6]設(shè)計了一種新型的糖基活化體,即將2-芐氧羰基芐基(BCB)作為甘露糖供體的離去基團,并將這種供體成功運用于1,2-cis甘露糖苷鍵的合成中。2006年,該課題組又將這個方法學(xué)應(yīng)用到半乳呋喃糖中,高選擇性地完成了抗腫瘤鞘糖脂agelagalastatin的全合成[7]。但是該方法在制備糖基活化體的過程中涉及劇毒物質(zhì)氰化汞的使用,故其應(yīng)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2014年,Gola等[8]報道了3-位由Bz取代的半乳呋喃糖供體可通過遠程參與控制糖苷鍵的立體構(gòu)型,并用此方法合成了肺炎鏈球菌22F的莢膜多糖(CPS)的一個三糖片段。但該供體僅嘗試了與鼠李糖受體的反應(yīng),其普適性有待驗證。2013年,本課題組的劉強維等[9]將氫鍵介導(dǎo)的苷元傳遞策略(HAD)[10]用于構(gòu)建1,2-cis阿拉伯呋喃糖苷鍵[11],用喹啉-2-甲酰基(Quin)保護阿拉伯呋喃糖供體的5-OH,在糖苷化過程中,保護基Quin上sp2雜化的氮原子與受體之間可以形成氫鍵,從而將受體束縛在糖環(huán)的β面,使得受體對端基中心的進攻以較高機率發(fā)生在β面,從而得到β構(gòu)型占較大比例的糖苷化產(chǎn)物。該供體與多種受體反應(yīng)均取得較好的選擇性,同時,本課題組將此方法成功運用于結(jié)核分枝桿菌的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AM)的八糖片段合成中。之后,又將此方法不斷地進行完善與拓展。2016年,本課題組高鵬程等[12]將該方法學(xué)擴展到1,2-cis半乳呋喃糖苷鍵的構(gòu)建中,并用5-位由Quin保護的半乳呋喃糖供體高效地完成了從海綿中分離得到的鞘糖酯vesparioside B[13]的全合成。該方法具有選擇性好,操作簡便,安全性高的特點。
綜上,為合成F1SS,本課題組設(shè)計了關(guān)鍵中間體10:以Quin保護化合物10的5-OH,用以控制1,2-cis半乳呋喃糖苷鍵的形成。基于F1SS的結(jié)構(gòu)特點,采用臨時保護基PMB和TBS分別保護化合物10的2-OH和6-OH,實現(xiàn)了2,5,6-位的正交保護。完成糖苷化反應(yīng)之后,可以將5-位的Quin和6-位的TBS選擇性脫除,換成位阻較小的保護基(如異亞丙基),而2-位的PMB脫除之后可作為受體,這些設(shè)計均有利于后續(xù)反應(yīng)的進行。
本文以D-半乳糖為原料,參照文獻[14-16]方法制得4,再通過TBS選擇性保護其2-位制得5-2,用芐基(Bn)保護其3-位制得6[16],脫除TBS[6]之后用臨時保護基PMB保護其2-位[8],并在洗脫過程中通過硅膠的弱酸性將其5,6-位的異亞丙基脫除,以較高的產(chǎn)率直接制得8,再于-15 ℃的低溫條件下,通過分批加入TBSOTf,制得構(gòu)型單一的產(chǎn)物9,最后用Quin保護其5-位制得化合物10[12](Scheme 1),總收率為18.6%,其結(jié)構(gòu)經(jīng)1H NMR,13C NMR和LC-MS(ESI)確證。
Autopol Ⅵ型旋光儀;Varian Unit INOVA-400/54型核磁共振儀(CDCl3為溶劑,TMS為內(nèi)標(biāo));Agilent 1260-6420型液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儀。
1~4[14-16], 6, 7, 10[6,8,16]按文獻方法合成;其余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1) 5的合成
在干燥的圓底燒瓶中加入化合物4 2.90 g(11 mmol)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 110 mL,冷卻至0 ℃,加入咪唑2.24 g(33 mmol),攪拌15 min后,加入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TBDMSCl) 2.42 g(16 mmol),升至室溫反應(yīng)2 h(TLC監(jiān)測)。反應(yīng)完全,用甲醇調(diào)至pH 7,加入乙酸乙酯200 mL,依次用水(3×30 mL)和飽和食鹽水(30 mL)洗滌,有機層經(jīng)無水硫酸鈉干燥,減壓蒸除溶劑,殘余物經(jīng)硅膠柱層析(洗脫劑:A=石油醚/乙酸乙酯=30/1,V/V)純化得無色油狀液體5-1 0.42 g,收率10%和5-2 2.91 g,收率70%。
(2) 6的合成[16]
(3) 7的合成[6]
(4) 8的合成
(5) 9的合成
在干燥的圓底燒瓶中加入化合物8 2.35 g(5 mmol)和DMF 50 mL,冷卻至-15 ℃,緩慢滴加干燥的三乙胺(Et3N)0.83 mL(6mmol),滴畢,再緩慢滴加TBSOTf 1.49 mL(6 mmol)(分6批加入,每隔10 min加1次),加畢,反應(yīng)至終點(TLC監(jiān)測)。于-15 ℃加水終止反應(yīng),加入DCM 200 mL,依次用水(330 mL)和飽和食鹽水(30 mL)洗滌,有機層用無水硫酸鈉干燥,減壓蒸除溶劑,殘余物經(jīng)硅膠柱層析(洗脫劑:A=12/1)純化得無色油狀液體9 2.64 g,收率89%,0.5, CHCl3);1H NMR(400 MHz, CDCl3)δ: 7.38~7.18(m, 7H), 6.95~6.80(m, 2H), 5.37(d,J=2.3 Hz, 1H), 4.61~4.47(m, 3H), 4.42(d,J=11.4 Hz, 1H), 4.23 (dd,J=6.6 Hz, 2.9 Hz, 1H), 4.10 (dd,J=6.6 Hz, 2.8 Hz, 1H), 3.96(t,J=2.6 Hz, 1H), 3.81(s, 3H), 3.78(s, 1H), 3.68~3.59(m, 2H), 2.76~2.58(m, 2H), 2.45( br s, 1H), 1.30(t,J=7.4 Hz, 3H), 0.90(s, 9H), 0.06(s, 6H);13C NMR(100 MHz, CDCl3)δ: 159.55, 137.82, 129.83, 129.38, 128.51, 127.91, 113.97, 87.86, 87.73, 83.62, 80.30, 72.36, 71.65, 71.17, 64.31, 55.38, 25.97, 25.48, 18.38, 14.98, -5.28, -5.32; LC-MS(ESI)m/z: Calcd for C29H44O6SSi{[M+Na]+}571.252 1, found 571.2522。
(6) 10的合成
在化合物5的合成過程中,文獻[17]采用叔丁基二苯基氯硅烷(TBDPSCl)與化合物4在咪唑催化下反應(yīng),對2-位進行選擇性保護,選擇性為5/1(2-位/3-位),參照文獻[6]把TBDPSCl換成了位阻較小的TBDMSCl,在保證收率的情況下將選擇性提高到了7/1。
在化合物8的合成過程中,本課題組曾參照文獻[18]的方法,在65 ℃下用醋酸/水(4/1, V/V)的條件脫除異亞丙基,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酸性及加熱條件會導(dǎo)致PMB脫落,極大地降低了收率。嘗試降低溫度或醋酸的比例,但均未取得好的效果。在多次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用硅膠柱純化產(chǎn)物會使得異亞丙基有部分脫落,于是嘗試延長產(chǎn)物在硅膠柱上的時間,上樣后過夜再洗脫,發(fā)現(xiàn)異亞丙基可以完全脫落,直接生成了化合物8,簡化操作的同時,大大提高了收率。
在化合物9的合成過程中,文獻[14]采用了1,4-二氮雜二環(huán)[2.2.2]辛烷(DABCO)和乙腈(MeCN)分別作為催化劑和溶劑,反應(yīng)時間較長(5 h),且DABCO和MeCN均具有一定的毒性,DABCO在常溫下易潮解易升華,實驗安全性低,不便操作。參照文獻[19]采用DMF作溶劑,將化合物8溶解,0 ℃下依次加入咪唑和TBDMSCl,明顯縮短了反應(yīng)時間(2 h),但收率僅為52%,且有較多副產(chǎn)物生成,因此,參照文獻[12,20]對化合物9的合成工藝進行了探索見表1。
表1 合成化合物9的反應(yīng)條件篩選Table 1 Reaction conditions to synthesis compounds 9
在嘗試以上條件之后發(fā)現(xiàn),當(dāng)化合物8與TBDMSCl反應(yīng)時,無論是以DMF還是吡啶作溶劑,均有較多原料剩余,且有副產(chǎn)物生成,從而導(dǎo)致產(chǎn)率降低。將TBDMSCl換成TBSOTf之后,在0 ℃下依然有較多副產(chǎn)物生成,但通過降低溫度以及分批加入TBSOTf可以大大提高收率。因此,經(jīng)過以上探索,最終確定,采用DMF作溶劑,干燥的Et3N作催化劑,在-15 ℃下分批加入TBSOTf,可以保證反應(yīng)完全,產(chǎn)物單一,收率高且便于純化。
以廉價易得的D-半乳糖為原料,通過10步反應(yīng),以總收率18.6%首次完成了目標(biāo)化合物10的合成;高效地在2-位,5-位和6-位引入了臨時保護基,實現(xiàn)了正交保護,且5-位的喹啉-2-甲?;梢愿吡Ⅲw選擇性地控制1,2-cis半乳呋喃糖苷鍵的生成;對化合物5, 8, 9的反應(yīng)條件進行了優(yōu)化,極大提高了目標(biāo)化合物的收率和實驗安全性。本路線具有操作簡便、原料易得、安全性高等優(yōu)點,也為寡糖片段F1SS的后續(xù)合成奠定了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