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
班級:小班
幼兒姓名:王宗一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打亂了如期開學的節(jié)奏,為了讓孩子們的“延長版”假期豐富多彩,幼兒園以“樂趣”為主題精心設計了一系列“親子樂園”活動,至今“親子樂園”已開播兩周了,孩子們圍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和疫情防控等方面,通過繪畫、講故事、做手工、讀繪本、室內親子游戲、室內體育鍛煉等多種形式積極參與互動。特殊時期,家是孩子們唯一的活動空間,孩子只能在家中由家長陪伴指導進行各種游戲,他們的生活、學習又是怎樣呢?讓我們跟隨王宗一爸媽“疫”路陪伴,看一看在特別假期里宗一小朋友“宅”出哪些精彩吧。
1.觀察幼兒是否能積極參與到親子游戲中,家長是否樂于參與和指導。
2.觀察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及手部肌肉的協(xié)調能力。
3.觀察幼兒是否能積極挑戰(zhàn)自我,是否樂于探索。
時間:2月13日 紙杯搭建
今天的親子樂園中有一個“紙杯大作戰(zhàn)”,宗一選擇了紙杯搭建。他將5個紙杯口朝下成一排擺放,第二排將4個紙杯口朝下同時每個紙杯放在第一層兩個紙杯中間擺放,這樣依次疊搭3、2、1個,疊成了“一座小山”,最后又在最上面的紙杯上放了一只小紅球,透過他驚喜的眼神,能感覺出他對自己所搭建作品的自信?!翱炜?,我搭得高不高?”“除了用紙杯搭,還可以用什么搭呢?”媽媽問,接著,他拿來許多牛奶瓶,按照7、4、1的數(shù)量搭建了3層,在第三層的牛奶瓶上套上紙杯、最后在紙杯上又放了一只小紅球,“哇!我又搭建了一座摩天大樓呢,這個紅球就是電視塔。”得到媽媽的表揚后,他開心地不停拍手。(見圖1、2)
時間:2月14日、21日 玩水游戲
水是孩子們每天都能接觸到的、熟悉的、喜歡的東西,玩水也是孩子們喜歡的游戲之一,這兩期的親子樂園滿足了孩子們玩水的愿望,自制飲水機、戳不破的水袋等這些小游戲在許多成人眼里“小兒科”的實驗,對于孩子來說卻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媽媽在空塑料瓶上戳了一個小小的洞,插進吸管,宗一拿起裝了半杯水的紙杯,慢慢地向空瓶子倒水,媽媽用手指頂住吸管的洞,宗一把瓶子用瓶蓋扭緊,媽媽松開頂住吸管的手指說:“現(xiàn)在漏水嗎?”宗一看看說:“還漏水?!眿寢屨f:“你把瓶蓋再用力扭緊看漏不漏了?”宗一又用力扭了幾下瓶蓋,“現(xiàn)在漏不漏了?”“不漏了?!眿寢屨f:“把瓶蓋扭開試試?”宗一把瓶蓋扭掉,哇!水從吸管里流出來啦!媽媽說:“再把蓋子蓋起來。”蓋緊之后,宗一低頭一看吸管沒有水流出,宗一又扭開蓋子,水又流出來啦!(見圖3、4、5)
水袋怎么會戳不破呢?爸爸用保鮮袋裝滿大半袋水,用手捏緊袋口,宗一拿來一只鉛筆、小心翼翼的將鉛筆插進水袋,咦,水沒有漏出來,他轉過頭到水袋的另一面,又用力用鉛筆戳破水袋的另一面,孩子成功了,水一點也沒漏出來。
時間:2月18日 律動游戲
晚上,媽媽打開手電筒,在宗一背后照射并上下移動,宗一隨著《大巨人和小矮人》的音樂,一會兒站起來一會兒蹲下來,影子也隨之變大和變小,宗一高興地玩著。
時間:2月17日、22日 自己的事自己做
老師說了,自己的事情先做到,再幫爸媽把事做。你都學會做哪些家務了,快看宗一寶寶的秀一秀!宗一寶寶自己在刷牙,還搶著做家務呢!袖子卷起來、抹布擠一擠、來把桌子擦,地上臟了怎么辦,“我”來學著掃,左手拿簸箕,右手拿掃帚,雖然很吃力,但是把地掃干凈啦。(見圖6、7、8)
1.陪伴讓宅家變得溫暖而有趣
疫情讓大家過了一個特別的春節(jié),不能出門讓家長難得有空能陪伴在孩子身邊,在這個愛與陪伴的假期中,教師們的精心指導,家長們的用心陪伴,為親子活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我園開播“親子樂園”已有十多天,宗一的爸爸媽媽一直積極參與,每天堅持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可見他們對親子樂園活動的開展是比較認可的。如晚上關燈后,伴隨著“變變變變變成大巨人……”的聲音,宗一在媽媽的手電筒照射下影子一會兒變大一會兒變小,體驗著光與影的神奇,透過視頻我感受到了宗一游戲時的高興和愉悅。這天我觀察了全班幼兒活動的情況,發(fā)現(xiàn)只有宗一玩了這個“大巨人和小矮人”的游戲,游戲很簡單,但我看到了宗一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的用心。這份用心,讓宗一對影子和光產生了興趣,讓他具有初步的藝術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能力,也能跟隨熟悉的音樂做身體動作。這也正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藝術領域對小班幼兒的目標要求。再如孩子在其樂融融的勞動氣氛中,學習了簡單、基本的勞動技能。在跟水的親密接觸中,家長鼓勵孩子親自去操作、去觀察、去思考,孩子在體驗游戲快樂的同時也升華了親子情感。(見圖9)
2.游戲讓孩子變得積極與主動
在連續(xù)多天的親子活動中,宗一始終積極與爸爸媽媽一起游戲,正是宗一表現(xiàn)出的“愿意與熟悉的長輩一起活動、能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游戲或其它活動、為自己的好行為或活動成果感到高興”的年齡特點,使我對他每天的活動分享產生了興趣。在搭建紙杯活動中,他將紙杯、牛奶瓶子反復地排隊、堆高,這種簡單的建構活動也正是3—4歲年齡段孩子特別喜歡做的事,更讓我感動的是他將小紅球以物代物、變成了電視塔,他驚喜的表情、專注的神情讓我看到了他對建構充滿了興趣,也看到了他能將生活經驗遷移到建構游戲中;在玩水游戲中,當宗一發(fā)現(xiàn)扭開瓶蓋吸管就會往外流水、扭緊瓶蓋吸管就不會流水時,當他把鉛筆勇敢地戳進水袋時,我看到了宗一勇于探索之后,那掛在嘴角可愛的、淺淺的卻充滿自信的微笑,似乎在告訴爸爸媽媽“我能行的”。雖然這兩個科學小實驗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并不能完全理解這方面的原理,但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宗一的積極主動、不怕困難、勇于探索的學習品質,達到《指南》對小班幼兒所要求的“對感興趣的事物能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其明顯特征”“能用多種感官或動作去探索物體,關注動作所產生的結果”這一目標要求。(見圖10)
3.勞動讓親子共嘗成長的喜悅
宅在家里,每天看著爸爸媽媽忙忙碌碌,愛模仿是小班孩子的特點,宗一也忍不住模仿他們學做簡單的家務了。從宗一媽媽分享的視頻和照片中可以看出,宗一在努力地做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刷牙、幫忙擦桌子、掃地等等,視頻中宗一拿著大拖把在拖地,雖然只拖了幾下子,但是媽媽在旁很用心地指導和鼓勵,這為宗一的勞動技能培養(yǎng)和勞動意識形成奠定了基礎。對照社會領域,宗一的爸爸媽媽鼓勵孩子努力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對他的嘗試與努力給予肯定,也沒有因他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辦代替。在這樣的情感支持下,宗一“喜歡承擔一些小任務”,也“學習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家長和孩子在勞動中共同嘗到了成長的喜悅和相互陪伴的快樂。
1.助家長學會高質量的陪伴
特殊時期下每天的“親子樂園”活動成為了教師、家長和孩子進行互動的平臺,最終落腳點還是要提高家長的科學育兒能力?!坝H子樂園”已連續(xù)開展十幾期了,宗一的爸爸媽媽每天都很認真地參與親子活動,但家長和教師所處的角度不同,我發(fā)現(xiàn)他們剛開始的參與只是完成每天的任務而已,如親子制作活動中大部分是爸爸媽媽做好了讓孩子玩,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未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陪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好的禮物,提高陪伴質量,更能讓孩子在快樂游戲中獲得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應加強對親子互動的觀察,不斷跟進、持續(xù)關注,針對性地與家長就親子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和交流,指導家長用專業(yè)的眼光去分析孩子行為背后的發(fā)展,思考如何從經驗上、材料上去支持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去關注他的需要。同時,我們也要認真考慮這次疫情給孩子帶來哪些學習和發(fā)展的機會,針對“病毒是怎樣產生的”“怎樣保護自己”,針對醫(yī)務人員、志愿者、警察等群體的感人事跡,設計適合各個年齡段孩子參與的活動內容進行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和環(huán)境、健康和習慣培養(yǎng)等方面的教育,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2.思在園也要有“宅家”的溫暖
通過連續(xù)多天的觀察,我看到了一個與幼兒園完全不一樣的宗一?;叵胱谝蝗雸@后的種種表現(xiàn),他屬于爺爺奶奶包辦型,自理能力很差,吃飯時地上桌上全是飯菜,由于奶奶的溺愛,所以也很任性,但為什么從他爸爸媽媽每天的分享中宗一是那么的認真、積極和懂事呢?在與宗一爸爸媽媽的交流中我得知,在春節(jié)期間大部分時間宗一是跟他們生活在一起,少了老人的庇護與包辦代替,年輕人與老人的觀念不同,家庭的環(huán)境比較民主,對孩子的各種探索都很支持。這些天宗一在親子活動中的表現(xiàn)也引起了我對自己教育行為的思考,怕孩子調皮、怕出事故、怕班級混亂,所以孩子們一切都照我的意愿行事,稍有出格就立即制止,事實是打著“安全”的幌子剝奪了孩子們各種探索的權利,抑制了孩子的天性,忽視了孩子的興趣點。家是人生開始的第一個地方,是孩子們溫馨、安全的港灣。和諧的家庭中,孩子情感上比較放松,疫情之下爸爸媽媽全天候的陪伴更能讓孩子將精力放在感興趣的事物和游戲中。下一步,我們要考慮的是創(chuàng)設家一樣的班級環(huán)境,根據孩子的意愿,順應孩子的天性,加以合理引導,讓他們自主地發(fā)展,愉快、健康、自由地成長,使他們在園也能擁有“宅家”的溫暖和幸福。
2020年的春節(jié),雖然疫情限制了大家出行的腳步,但也為很多家庭創(chuàng)造了難得的親子時光,借助“親子樂園”這一平臺,使家園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方面達成共識,讓孩子在高質量的陪伴下獲得多方面的發(fā)展,家長的積極參與也讓我們看到了家長這一教育合作者的力量,非常時期,大家共同成長,支持孩子度過一個平安、健康、有意義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