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薇
“山西省骨干教師”“山西省教學能手”“山西省特級教師”“全國模范教師”……這是一位教師躬耕杏壇的一枚枚勛章,也是她顯赫戰(zhàn)績的見證。她是李喜青,今年57歲,承擔著原平市實驗中學的英語教學任務和兩個班級的班主任工作。2002年以來,她所任班級的總成績和英語單科成績均位居全市前列,她也成為當?shù)匕傩招闹械摹皞髌妗比宋铩?h3>開啟新的教學歷程
1982年,19歲的李喜青成為原平市王家莊鄉(xiāng)的一名小學民辦教師。1983年起,英語成績開始計入高考總分,國內(nèi)掀起了一股學英語熱潮。李喜青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英語的重要性和應用前景,于是走上了英語的自學之路。在那個信息欠發(fā)達的時代,自學一門語言的難度可想而知。李喜青從零開始,每天通過“半導體”(過去代指“收音機”)收聽“許國璋英語”(七八十年代的英語學習教材),從音標開始一步一步學起。驚人的毅力和突出的學習能力讓她很快掌握了英語的基礎知識,并被當?shù)氐泥l(xiāng)鎮(zhèn)中學聘為初中英語教師。在之后的幾年中,李喜青愈發(fā)努力,在英語函授班學習了5年,由專科升級至本科。她高超的教學水平和能力贏得了周圍人良好的口碑。
2001年11月16日,李喜青被調(diào)到原平市實驗中學,接任一個“無人能敵”的畢業(yè)班班主任。這個班學生成績差、習慣差,疏于管理,教師沒有威信可言?!昂髬尅彪y當,剛上任的李喜青面對這一“僵局”,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然而,堅定的信念和對教育的無限熱愛促使她開啟了“撥亂反正”之路。她樹立了一個“愛”和“嚴”共存的班主任形象,事事以身作則,在潛移默化中改善著學生的行為習慣;制定了一系列的班級規(guī)章和獎懲措施;與家長及學生反復溝通,確保自己了解每一位學生,從而“對癥下藥”。付出終有回報,她接任不久后的一次月考,該班就擺脫了全年級成績墊底的狀況;2002年中考時,這個班級的成績在原平市排名第三,她所執(zhí)教的英語單科成績排名第一。這是讓所有人目瞪口呆的奇跡,也成為李喜青的經(jīng)典“戰(zhàn)役”之一。
“教育根植于愛”。不到1年的時間,這個班級的學生就跟李喜青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人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李喜青就是這樣,為這個班級的學生點燃了一把激勵奮進之火,改變了他們?nèi)松能壽E。如今,這個班級的學生在各行各業(yè)實現(xiàn)著各自的價值,對他們來說,這位恩師是他們?nèi)松涯嫫凇⒚悦F诘臒羲?,照亮了道路,溫暖了心靈。
2009年,李喜青的班里轉(zhuǎn)來一名叫小兵的留級生,他經(jīng)常曠課逃學,沉迷于網(wǎng)絡。為了“拯救”這位網(wǎng)癮少年,李喜青先后9次到小兵的家里勸解溝通。了解情況后,她才得知,小兵“不上進”和叛逆的背后,有著令人心酸的緣由。有一次,李喜青去家訪的時候看到小兵的手上全是凍瘡,她感到心疼而又詫異,原來小兵住的屋子陰冷潮濕,還常常吃不上飯。小兵在上初二的時候得知,現(xiàn)在的媽媽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他感到難以接受,于是開始逃避現(xiàn)實,沉迷網(wǎng)絡。同樣身為母親的李喜青心疼不已,開始對小兵傾注了更多的關愛。在李喜青的關愛下,小兵似乎有了轉(zhuǎn)變,然而,好景不長,幾天以后,小兵又一次逃課去了網(wǎng)吧。李喜青去找他的時候,由于氣憤痛心,跟網(wǎng)吧老板吵了起來。小兵看到后,哭著跟李老師保證,自己再不來網(wǎng)吧了?!耙蚕脒^放棄,但一想到這個孩子的一生都有可能因此而毀掉,我就執(zhí)著地想再努力一下”,李喜青說道。令人欣慰的是,從那以后小兵開始有了質(zhì)的轉(zhuǎn)變,不逃學、不曠課,對學習也開始上心了。那時已經(jīng)是初三的下半學期了,李喜青常常把小兵帶回家,讓同樣是教師的丈夫輔導他數(shù)學。僅僅半年的時間,小兵的成績就有了令人欣喜的提高,中考取得了518分的成績。對荒廢學業(yè)半年多的小兵而言,這已經(jīng)是一個讓人既意外又驚喜的結果了。上高中后,小兵發(fā)奮圖強,一直保持著全校第一的成績,每次成績揭曉后,他總會把喜報發(fā)給李喜青,也會告訴她,自己不會跟家里發(fā)生沖突了。直至現(xiàn)在,每年過年,小兵都會去給李老師拜年,鞠躬向李喜青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這讓李老師感動中帶著欣慰。每次提到小兵,李喜青總會潸然淚下,學生的感恩觸動著她內(nèi)心深處的善良和對這份職業(yè)由衷的自豪。
“我們的年齡總在不斷增加,但這份職業(yè)是永葆青春的……孩子們犯錯誤的時候,我們必須不厭其煩地去寬容他們、拯救他們,救一個孩子就是救一個家庭甚至整個社會。”李喜青這樣告訴年輕的教師。
在英語教學方面,擅長自主鉆研的李喜青可以說是頗有心得。她在課堂上率先開展了“故事教學”和“以小組為核心的任務型教學”改革,效果顯著。“故事教學”即把英語短文編成故事或短劇,引導學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表演出來,從而把靜態(tài)的內(nèi)容動態(tài)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這樣的方式深受學生喜愛,其學習的積極性驟然被激發(fā)。有時李喜青還沒有對“表演”作安排,學生就已經(jīng)提前準備好了。
除了短劇表演,李喜青還鼓勵學生以多元的方式進行展示,如畫思維導圖、口頭講述故事等。學生展示完成后,李喜青再進行內(nèi)容和知識點的補充。在此過程中,將全班學生分成幾組,各組選擇不同方式完成課堂任務,實現(xiàn)“以小組為核心的任務型教學”。
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滿了興趣,而且學習過程很輕松?!皩W生有了興趣后,就會‘想學習,成績自然而然就提升了?!边@種教學方式?jīng)]有在全校推廣以前,李喜青所帶班級的均分高出其他班級10多分,足以證明這種教學方式的成效。2018年中考,李喜青所帶的班級升學率高達75%,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
多年以來,李喜青在教法上進行了持續(xù)的摸索和應用,在取得顯著教學成效的同時,凝練了眾多有推廣價值的教研成果,如《如何增強有效課堂的時效性》《實施任務型教學之我見》《評價是促進學生發(fā)展之本》《淺談故事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等,其中不少論文獲得國家級一等獎。
一路走來,李喜青一直堅持專業(yè)學習,與時俱進,確保自己的知識儲備能跟上時代和教學的發(fā)展需求。自我摸索雖然是她受用終身的學習方式,但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專業(yè)培訓一直是她職業(yè)生涯的遺憾。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個遺憾鞭策她時刻奮進,在追求新知的步伐中成就了自我。
“作為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師德、職業(yè)道德和愛心”,李喜青談道,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這句樸實的話語。在擔任班主任期間,她常常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生活困難的孩子,給予了他們母親般的關愛。在李喜青身上總能看到“愛”與“責任”。2017年中考之前,一名學生在體育課上受傷骨折,住院14天。中考在即,為了讓這名學生不落下功課,李喜青每天放學后都會去醫(yī)院給她補習當天的英語課程,同時動員班干部去醫(yī)院為她補習其他科目。李喜青的功夫沒有白費,中考時,該學生取得了589分的好成績,這成為她對李喜青最厚重的回饋。
作為學校教研室主任的李喜青還肩負著培養(yǎng)年輕教師的重任。對此,李喜青主要通過聽課評課的方式給他們提出建議,反復磨課,不斷改進。年輕教師雖然在學歷上“更勝一籌”,卻個個對李喜青十分崇拜和尊重,無疑,這來自于李喜青過硬的專業(yè)能力和敬業(yè)精神。在她的帶領下,原平市實驗中學擁有了一支優(yōu)秀的英語教學團隊,在當?shù)仡H有口碑。
今年是李喜青從教的第38年,對她而言,“對教育教學工作仍然毫無疲倦感,看到孩子們的時候感覺自己永遠充滿活力”。臨近退休的她對這份職業(yè)充滿了留戀與不舍,“雖然累,但是感到幸福……付出的多,得到的也多,這是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