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蓮
【摘要】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和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微課應運、應時而生。微課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素材課件制作資源容量小、教學內容精、教學時間短的課堂教學視頻的一種教學方式。微課一般時長5至8分鐘左右,符合小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和認知特點,因此微課也可被稱為“微課例”;又因微課相較于傳統(tǒng)課堂側重于聚焦教學問題,突出重點、難點,內容精簡,微課也被稱之為“微課堂”。通過學習和實踐,筆者對微課教學有以下心得體會。
【關鍵詞】微課;微視頻;自主學習
一、精心選材,制作微課
2020年的春季,是一個很特殊的學期,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國的學生都不能按時上學。但是停學不停課,那怎么辦呢?這時,微課就發(fā)揮了它的作用。學生在家以手機或平板學習微課,其自學報告單也相應填好。教師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巧設疑問,指導點撥,協(xié)調聯(lián)動學生的眼、口、手、腦,從而啟迪學生的思維,提高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微課《找因數》的教學,首先出示課件,引入新課。
1.如何找一個數的因數呢?下面以12為例找出它的因數。
12可以分成:12=1×12=2×6=3×4
所以,12的因數有:1、2、3、4、6、12
2.那么15的因數有哪些呢?15可以拆分成幾乘幾呢?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拆法?
15可以分成:15=1×15=3×5
所以,15的因數有:1、3、5、15
3.用同樣方法,讓學生進行討論,找出18、24的因數。
18=1×18=2×9=3×6
18的因數有:1、2、3、6、9、18
24=1×24=2×12=3×8=4×6
24的因數有:1、2、3、4、6、8、12、24
4.再出示課件,大家看,這些因數當中,相同并且是最小的數是什么?(1)有沒有最大的因數呢?最大的因數是誰?(它本身)
5.那么這些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呢?(有限的)
通過以上的精心設計教學,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和找因數的特征,并且找得又快又準確,學困生也覺得沒有問題。雖然是短短的八分鐘,但學生學到了這節(jié)課要學的知識。
二、以學生為主體
筆者在職的學校在農村。雖處農村,追逐時代的步伐卻也一步也沒落下。即如微課的開展,筆者從多渠道學習,并于課堂上積極嘗試?!拔⒄n”有別于傳統(tǒng)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它是在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反思等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視頻為載體的網絡教學資源。無論從學生的心理感受還是從教師的教學思路而言,微課都有三個明確的地方。第一,微課的使用對象是學生,不是教師;第二,微課的使用時間是課外,不是課內;第三,課堂不是微課唯一使用陣地。微課這種網絡教學資源,要使學生善于利用,達到理想的使用效果,必須滿足兩個基本條件:主題突出,內容具體;教學時間短,針對性強,趣味性強。抓住了這兩點,也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又例如:教學《認識幾分之一》就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角,教師為導演教學模式: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分物品(動態(tài)演示關于主題圖內容的多媒體課件)
(1)有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只熊能分得幾個?
(2)有2瓶水,平均分成2份,每只熊能分得幾瓶水?
(3)有1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怎么分?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
1.認識1/2
(1)課件演示分蛋糕的情境圖。
平均分一個蛋糕,讓學生觀察分的過程。
(2)教師指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個蛋糕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3)教學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4)指導學生讀、寫1/2。
(5)你涂出這些圖形的1/2嗎?
2.認識幾分之一
(1)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
(2)想一想:你能折出這張紙的1/4嗎?
(3)小結:
①要表示幾分之一,我們只要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
②像1/2 、1/3?、1/4 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三)欣賞生活中的幾分之一
這節(jié)微課,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分、折和涂,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建立幾分之一的分數模型,發(fā)展學生的數感。以后再遇到學習分數這方面的知識都覺得沒有問題了。
三、微課的設計來自生活并且回歸生活
教學實踐證明,教學內容中多輸入生活類的內容,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不應強灌,而要與生活緊密相聯(lián)。教師在微課教學中,可以提煉出一個吸引人的標題,這個標題可結合名著或者流行歌曲,也可結合大家熟悉的熱門事件、網絡用語等。除了上述等方法,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微課中還可以裝內容結構化,能夠幾個字能夠講明白的,就不要用一段話。微課內容也可嘗試朗朗上口的口訣和諧音法,有助于學生提高記憶力。例如有一道有關節(jié)約的數學問題:1個水龍頭每分鐘漏水30毫升,相當于一小瓶礦泉水的十分之一,大約一口水,很少。照這樣計算,一小時,一天,一年浪費的水呢?想象一下,多嗎?可以借助計算器算一算,結果學生回答數量驚人,浪費的水太多了。如果每個學校有兩個水龍頭,全國約有30萬所學校,一年約浪費的水以平均每立方米2.5元來計算約需要兩千多萬,如果用這些錢救助一個失學得到兒童,一年1000元,可以救助兩萬多個。通過數字的對比,教育了學生好的用水習慣。
總之,如何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制作出學生喜歡的微課,是每一位有責任心的教師所必須探討的。微課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以學生為主體,融會貫通知識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到知識,提高課堂時間高效化。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觀看微課,自身知識的盲點有效得到解決。但對于教師而言,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須具備信息化教學的設計能力。而對于學生,由于缺少監(jiān)督,可能把學習的時間,用于游戲上,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的改善與研究。
毋庸置疑,微課教學目前日益普及,前景廣闊。學生也逐漸體會微課課堂的魅力,體會到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陳雪峰.淺談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輔助作用[DB/OL].百度文庫. https://wenku.baidu.com/view/9768b7d7cfc789eb162dc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