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
在日常工作中,我有兩個身份,一是語文教師,二是班主任?,F(xiàn)階段,我擔負著四年級(一)班的班級管理工作和語文教學任務。作為一名老班主任,我更加懂得一個班級的班風是多么的重要。擁有良好班風的班級,學生彼此會相互學習,向身邊的榜樣學習。通過班級建設,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只有學生變得主動了、積極了,班主任工作才能事半功倍。作為語文老師,我知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具有無可爭議的主導地位,是教學有序進行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我們常說“向40分鐘要質量”,也就是說在課堂學習的時間里,學生們或傾聽、或交流、或彼此合作……全情投入、全神貫注的學習狀態(tài)是確保每一位學生高效學習的關鍵。教師的職責之一即是不斷調整教學策略,確保學生擁有較好的課堂學習狀態(tài)。
然而,因疫情防控,線下教學轉為線上教學,我與班里的學生們失去了朝夕相處的校園生活,學生們也失去了校園中的好伙伴。學習是個體行為,但是也需要集體的力量。每天在屏幕前面對孩子們,我就在思考,如何打造網(wǎng)絡班集體,讓學生們離校不離心,仍然能彼此影響,彼此促進。
一、老師為橋梁,讓學生彼此“互動”
四年級的學生是小學階段的關鍵學段,他們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容易收到外界的影響,如果沒有恰當?shù)囊龑Ш苋菀住芭芷?。因此,教師要參與到學生們的“宅家”生活。并且要為在一個個“孤島”中的孩子建立聯(lián)系,做到橋梁的作用,使孩子們彼此了解、彼此影響。
在和家長的一一溝通后,我們?yōu)楹⒆哟_定了在家要做的事情,制定了目標,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罢背鲆饬x,“宅”出收獲,做最好的自己。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同伴的鼓勵,互相“可見”,消除“宅家”的孤獨感,我的橋梁工具就是“美篇”軟件。每一篇都有不同的主題,有的關注學習、有的關注居家鍛煉、有的關注居家勞動……更是鼓勵孩子們自己制作“小課程”,收錄到學校的“宅家小課程”中,有自己的努力,收獲,服務更多的人。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了一個目標:激發(fā)學生成長的內驅力,讓他們成為樂觀向上的人、積極不抱怨的人、有著明確目標的人。也因此,在疫情期的班級建設里我們提出:
1.延時開學,不等于延時學習。孩子們認真完成寒假學習任務,做好預習。充分利用“宅家”時光閱讀好書籍;了解疫情、關注時事,寫一寫、畫一畫、記一記……
2.延時開學,感受父母辛勞。平時,父母為了給我們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他們一直忙碌著,在這個特殊的假期里,感受父母的辛勞,為家人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陪家人聊聊天;幫助照顧弟弟、妹妹……用身體力行感悟“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含義。
3.延時開學,更要鍛煉。鍛煉不僅僅是為了體能的充沛、肌肉的健美,在“宅家”的日子里,通過參與運動鍛煉,更是讓孩子們擁有精神上的力量,通過運動讓孩子們流汗、刺激大腦多巴胺的分泌,改善居家生活的萎靡狀態(tài),從而疏導孩子們內心對疾病的恐懼。所以說,在這段時間里,我們更是強調通過參與運動鍛煉,達到對學生的心理輔導。
二、建立“虛擬”班級,與學生一起制定規(guī)則
人是社會性的,需要組織的歸屬感。我們班是“向日葵”班,寓意有二:一是希望孩子們像向日葵一樣每日追逐陽光,茁壯成長,做積極樂觀向上的人;二是希望孩子像小太陽一樣,照亮自己、照亮他人,具有凝聚的力量。
那么,在網(wǎng)絡學習期間,“向日葵”的精神是否可以繼續(xù)成為鞭策孩子們努力進取的動力呢?反思后,我認為“防疫”工作中的感人教育,是我實施教育的最佳時期。通過新聞報道,我與孩子們一起找尋為了他人默默工作的“向日葵”們,他們有的是醫(yī)務工作者、有的是社區(qū)民警、有的是超市中堅守崗位的員工……他們或許就是我們的父母、親人,他們?yōu)榱藙e人、為了社會早日回復秩序在默默付出,成為最美的“逆行者”,孩子們用小視頻的形式、用手抄報的形式表達自己心中的敬意。此時,我們提出了,我們眼中的英雄,我們?yōu)樗麄兊氖论E而感動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什么?我們能做被別人感動的事情嗎?
我為孩子們的表現(xiàn)而驕傲。有的學生制作小視頻,宣傳如何防御病毒;有的繪制宣傳畫報,贊揚“逆行者”的風采……更多的學生在思考:疫情中,我的責任是什么?這些10后孩子們啊,再過上十年、二十年,你們就是這個社會的擔當者。
經(jīng)過一番討論,老師、學生、家長,三者結合共同制定了自我行為規(guī)范標準,提出做“自律”的人,通過線上家校互動,將“居家”生活團隊化,比學趕幫超,班級的學習氛圍越來越濃,關注國家大事的人越來越多,在從“小我”到“大我”、從“小家”到“大家”的思考中,“國家”已經(jīng)耕種在孩子們的心里:
“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
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
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在世界的國,在天地的家
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
當學生們再唱起這首“國家”時,他們內心又會有著怎樣的改變。這就是我們在疫情中的虛擬班級,在這個看不到的網(wǎng)絡世界中,四年級(一)班的集體就在那里,我們不離不棄,彼此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