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劉欣 高宗銀 黃雄飛
【摘要】 目的 探討局部應用治療青光眼藥物對患者眼表結構的影響。方法 58例青光眼患者, 采取隨機抽樣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29例。對照組患者實施硝酸毛果蕓香堿滴眼液單項治療, 觀察組患者實施硝酸毛果蕓香堿滴眼液聯(lián)合馬來酸噻嗎洛爾滴眼液治療。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淚膜破裂時間、角膜熒光素染色評分、結膜杯狀細胞密度、黏蛋白水平。結果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89%, 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3.79%,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淚膜破裂時間(7.36±1.42)s、結膜杯狀細胞密度(32.08±2.64)個/mm2以及黏蛋白水平(14.32±2.10)ng/ml均低于對照組的(12.74±1.65)s、(62.31±5.37)個/mm2、(32.57±4.38)ng/ml, 角膜熒光素染色評分(1.79±0.78)分高于對照組的(0.52±0.13)分,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治療青光眼的過程中, 局部應用治療青光眼藥物, 會對患者淚膜的穩(wěn)定性造成影響, 減少淚液分泌, 損傷眼表結構, 并且聯(lián)合用藥具有更大的損傷性。
【關鍵詞】 眼表結構;青光眼藥物;局部應用;治療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0.065
青光眼作為臨床常見的眼部疾病, 損傷視野、視乳頭凹陷萎縮以及視力下降是所表現(xiàn)的主要特征, 在疾病發(fā)展過程中, 很容易出現(xiàn)視覺神經(jīng)供血不足情況, 從而升高眼壓, 引發(fā)不同的眼部疾病[1]。藥物治療為臨床主要治療手段, 因需要較長的治療時間, 為延長藥效, 藥物生產(chǎn)廠家會將不同劑量的防腐劑添加在治療青光眼的藥物中, 很可能使患者出現(xiàn)眼部不適感[2, 3]。本課題對患者眼表結構采用局部應用治療青光眼藥物的影響進行總結分析,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58例青光眼患者, 采取隨機抽樣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29例。對照組男15例, 女14例;年齡52~74歲, 平均年齡(60.37±4.55)歲。觀察組男16例,?女13例;年齡53~76歲, 平均年齡(60.58±5.1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患者對本實驗研究均知情, 所有患者與家屬均需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所有研究對象均被診斷為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③本次實驗符合審核標準。排除標準:①存在眼部手術史患者。②存在慢性代謝疾病患者。③存在角結膜干燥綜合征。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硝酸毛果蕓香堿滴眼液(杭州民生藥業(yè)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8779, 規(guī)格:5 ml∶25 mg)單項治療, 滴眼治療1滴/次, 3次/d, 治療周期為4周。觀察組患者實施硝酸毛果蕓香堿滴眼液聯(lián)合馬來酸噻嗎洛爾滴眼液(辰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37022028, 規(guī)格:5 ml∶25 mg)治療, 硝酸毛果蕓香堿滴眼液治療方式與對照組相同, 馬來酸噻嗎洛爾滴眼液滴眼治療, 1滴/次, 2次/d, 若能良好控制眼壓, 可進行1次/d治療。若在原有的基礎上, 采取其他藥物治療, 在改用藥品時, 不應立即停用原藥物, 應從滴用本藥品的第2天起, 循序漸進地停用該藥物, 治療周期為4周。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眼刺激癥狀、眉間痛、視物發(fā)暗)發(fā)生情況、淚膜破裂時間、角膜熒光素染色評分、結膜杯狀細胞密度、黏蛋白水平。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89%, 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3.79%,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眼表結構情況比較 觀察組淚膜破裂時間(7.36±1.42)s、結膜杯狀細胞密度(32.08±2.64)個/mm2以及黏蛋白水平(14.32±2.10)ng/ml均低于對照組的(12.74±1.65)s、(62.31±5.37)個/mm2、(32.57±4.38)ng/ml, 角膜熒光素染色評分(1.79±0.78)分高于對照組的(0.52±0.13)分,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青光眼疾病很容易導致盲性眼病, 近幾年, 正在不斷增高青光眼患病率, 比較常見的治療手段是藥物治療[4]。很多青光眼患者需長期采用藥物治療, 嚴重情況下, 需要終身局部采用抗青光眼藥物[5]。目前, 前列腺素衍生物、腎上腺素能擬似劑、β-受體阻滯劑以及碳酸酐酶抑制劑為主要的抗青光眼藥物[6, 7]。為了延長藥物使用時間與藥效, 藥物生產(chǎn)廠家會將不同劑量的防腐劑添加在治療青光眼的藥物中, 其中新潔爾滅、苯扎氯銨、對羥苯甲酸甲酯以及洗必泰為應用較多的防腐劑[8, 9]。長時間在局部位置滴用抗青光眼藥物, 會使青光眼患者角結膜上皮遭到破壞, 影響淚膜的脂質層, 減少患者淚液分泌情況, 縮短淚膜破裂時間, 使患者眼部引發(fā)不適感[10]。相關研究表明, 抗青光眼藥物會影響患者淚液所含的成分與眼表結構, 從而引發(fā)干眼癥與干部不適感[11, 12]??骨喙庋鬯幬镏械姆栏瘎┮矔绊懙窖郾斫Y構, 降低淚膜穩(wěn)定性。很多防腐劑會使細胞膜的滲透性遭到改變, 以致于減少黏蛋白分泌與結膜杯狀細胞, 損害淚膜功能與穩(wěn)定性[13]。若患者采取局部滴用抗青光眼藥物, 會減少基礎淚液分泌, 損傷結膜杯狀細胞, 若患者連續(xù)滴用3 個月以上的抗青光眼藥物, 特別是在聯(lián)合應用多種藥物時, 明顯減少結膜杯狀細胞, 增多結膜的上皮層內(nèi)炎性細胞, 從而引發(fā)亞臨床結膜炎[14, 15]。本次研究結果表明,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淚膜破裂時間、結膜杯狀細胞密度以及黏蛋白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角膜熒光素染色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 聯(lián)合用藥會使患者眼表結構受到更加顯著的影響[16]。
總之, 在治療青光眼的過程中, 局部應用治療青光眼藥物, 會對患者淚膜的穩(wěn)定性造成影響, 減少淚液分泌, 損傷眼表結構, 并且聯(lián)合用藥具有更大的損傷性。
參考文獻
[1] 崇曉霞, 李琳. 長期局部使用抗青光眼藥物對眼表結構和功能的影響. 內(nèi)蒙古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7, 39(1):60-63.
[2] 戴冬姝, 劉玉青. 維生素A棕櫚酸酯眼用凝膠預防抗青光眼藥物眼表損傷的作用. 中國中醫(yī)眼科雜志, 2015, 37(3):175-179.
[3] 胡佳麗, 張文正, 胡穎, 等. 原發(fā)性開角型青光眼患者眼灌注壓與病情嚴重程度相關性分析. 海軍醫(yī)學雜志, 2018, 39(5):60-63.
[4] 王海蓮, 謝大鵬, 張郃, 等. 青光眼患者用藥風險防范與干預策略研究. 實用藥物與臨床, 2016, 19(3):360-363.
[5] 方圓, 喬榮華, 潘英姿, 等. 原發(fā)性青光眼患者及正常人眼球解剖學指標分析. 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 2018, 26(1):1-4.
[6] 童堯, 鄭巖, 周雅麗, 等. 各型青光眼患者眼內(nèi)TNF-α及IP-10水平及其相關性分析. 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 2017, 31(1):103-106.
[7] 向燕茹, 梁濤, 冉東飛, 等. 人工淚液對局部應用抗青光眼藥物造成眼表損傷的預防作用. 眼科新進展, 2016, 36(7):671-673.
[8] 王素娟, 張月琴, 李金, 等. 生物角膜用于人角膜板層移植術后的臨床療效及激光掃描共焦顯微鏡動態(tài)觀察. 中華實驗眼科雜志, 2016, 34(2):144-149.
[9] 姜浩, 趙琳, 楊麗, 等. 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用藥依從性及其與疾病感知和藥物信念的關系研究. 中華眼科雜志, 2017, 53(2):109-114.
[10] 呂伯昌, 許治國, 陳濤, 等. 藏紅花素與燈盞細辛對慢性高眼壓模型大鼠視神經(jīng)保護作用的比較. 中華實驗眼科雜志, 2016, 34(11):990-996.
[11] 鄭玉強, 王卓實, 徐玲, 等. 曲安奈德/聚乳酸己內(nèi)酯載藥靜電紡絲膜的抗兔眼濾過泡瘢痕化作用. 中華實驗眼科雜志, 2016, 34(7):585-590.
[12] 劉春義, 富名水, 楊康. 原發(fā)性閉角青光眼患者手術后發(fā)生惡性青光眼的風險因素分析. 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 2019, 37(3):167-168.
[13] 畢婷, 張會君. 生活質量在中老年青光眼患者疼痛與焦慮之間中介效應. 中國公共衛(wèi)生, 2017, 33(3):509-512.
[14] 許珂, 吳玲玲, 馬志中, 等. 視網(wǎng)膜靜脈阻塞患者中原發(fā)性開角型青光眼發(fā)病比例的研究. 中華實驗眼科雜志, 2016, 34(6):552-557.
[15] 麥志昌, 林沾醒, 陳建麗. 閉角型青光眼手術前后前房角超聲生物顯微鏡下的變化. 臨床與病理雜志, 2015, 35(6):1043-1046.
[16] 祝磊, 王麗婭, 張月琴, 等. 波士頓Ⅰ型人工角膜移植術治療中國嚴重角膜盲患者的長期臨床觀察. 中華實驗眼科雜志, 2015, 33(10):930-934.
[收稿日期:2019-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