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漸偉
摘要:“互聯網+”的產生是知識社會創(chuàng)新的結果,也是互聯網思維實踐的成果,所以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之下,青少年獲取資源、發(fā)表觀點以及交流情感的路徑,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此同時受到影響的還有他們的三觀。而愛國主義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一直以來都是青年正確三觀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青少年在學習思想政治過程當中的重要內容,而如今的網絡發(fā)展是比較快速的,這使得愛國主義的教學面臨了很多新的挑戰(zhàn)。畢竟網絡時代讓人和人之間的信息交流變得更加方便,而青少年作為網民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也受網絡的影響。學校在開展愛國主義教學時,教學資源是非常豐富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因此教學效果更具有時效性。但是時代形勢不同,所以教育者、受教育者、內容、方式都會受到一些影響。本文就“互聯網+”時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學面臨的挑戰(zhàn)及策略做簡要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 ?青少年? ?愛國主義教育
隨著現如今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網絡帶給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和領域都有非常深厚的影響,不斷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以及價值觀念,同時還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青少年們行為的方式和思想觀念。而青少年是一個人生命當中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是形成三觀的關鍵時期。愛國主義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核心,一直以來都是青少年們三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的重要內容,因此在當前網絡信息迅速膨脹的時代里,對青少年愛國主義的教育也受到了網絡的巨大影響,導致有一部分青少年,愛國意識非常淡薄,并且已經成為普遍的問題之一了。
一、在“互聯網+”時代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學面臨的挑戰(zhàn)
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使得世界各個國家之間的交往和聯系變得更加緊密,但是眾所周知,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帶來的影響是雙重的,并且正不斷顯現出來。一方面網絡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它在信息傳遞的過程當中消耗的成本比較低,并且速度很快,范圍特別廣,因此,能夠有效的擴展青少年的知識面以及視野,為青少年的交流提供了更加快捷的空間。在當下網絡正成為愛國主義的娛樂陣地,并且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青少年們都會在這一天地來抒發(fā)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因此網絡發(fā)揮的作用顯而易見。另外一方面則是針對愛國主義教學帶來的各種挑戰(zhàn)。
(一)挑戰(zhàn)高校教育者
在互聯網加時代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學面臨的挑戰(zhàn)之一是高校教育者的權威,而在高校當中教育愛國主義的主體主要是輔導員以及思想政治課的任課教師。在傳統(tǒng)的愛國主義教學當中,信息是要經過一定的篩選和加工,方向是單向,因此學生要想獲得愛國主義有關的知識,主要途徑還是任課教師和輔導員的講解,而這在某種程度上會讓學生對他們產生依賴感,進而就能夠體現出作為教育者是具有一定權威性的?;ヂ摼W加時代下網絡發(fā)展非常迅速,使得有些具有非常強大自我意識的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被拓寬了,他們有更多的渠道去自主的學習愛國主義相關的內容,甚至可以說他們比一些教育者獲得的信息更多,因此可能會在教師講授知識時質疑他們的權威性。然而網絡信息是有好有壞的,所以教育者在進行愛國主義教學時,難度就會更大。其次,在愛國主義傳統(tǒng)教學當中,教育者接收到的信息來源主要是依靠報刊等紙質的書籍,所以這就意味著教育者教授的內容并沒有與時俱進,及時的更新。而在網絡普及的今天,教育者必須要具有專業(yè)的水平以及辨別信息真?zhèn)蔚哪芰?,這樣才能夠選擇正確的信息來展開愛國主義的教學。最后,在以往的愛國主義教學當中,教師和學生只有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所以典型的特征就是尊師重教,但是在現如今的網絡環(huán)境下,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是沒有隔閡的,學生可以隨意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教育者已經失去了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的地位優(yōu)勢,也失去了主導者的地位。
(二)挑戰(zhàn)高校受教育者
首先是表現在對國家主權的意識不斷淡化,因為互聯網有非常明顯的開放性,使得世界各國人民都能夠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可以自由的進行文化和信息上的交流。而青少年處于步入社會的過渡階段,他們自我意識是比較強的,渴望與國際接軌,他們會對網絡上提供的新鮮事物產生濃厚的好奇心,并且還會和西方國家的各種文化進行對比,一旦看到我國和西方國家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可能就會盲目的認為其他國家的文化就是優(yōu)秀的。其次,網絡創(chuàng)造了虛擬世界,同時也提供了虛擬的系統(tǒng)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當今的人們掩蓋真實的身份,打破與其他人在空間和時間交流上的限制,但是這也容易因為一些虛假信息使得人們的思想被誤導了,讓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的界限變得更加模糊。青少年作為網絡的主體之一,對于自我的認知和定位也會受到網絡虛擬性的影響,他們過分活躍于網絡世界里從事各種各樣的網絡活動。而網絡雖然能夠提供更為豐富的資源,但是信息傳播的不可控使得青少年接收的信息也會不可控,從而就會挑戰(zhàn)到受教育者。
二、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之下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利用中國夢去引導
改革開放促使我國的社會結構以及經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動,因此利益的格局也產生了,調整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念變得越來越多元化,網絡具有的開放性,讓各種各樣的信息都撲面而來,不僅僅包括我國還涉及到其他國家,所以這時候我們要端正心態(tài)來開展高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其次還要樹立平等的教育理念,教師和學生之間存在著不平等的關系,勢必會讓學生無法直接表達自己的見解,而青少年的內心是比較敏感的,他們需要受到其他人的尊重,所以在開展愛國主義教學時,要能夠讓教師認清到每一個人的人格都是獨立的,要能夠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當前全體中華兒女的偉大夢想就是能夠實現中國夢,而中國夢實踐的主體就是青少年,青少年的個人夢想實現也會影響到中國夢的實現,因此二者的命運是緊緊聯系起來的,而這為青少年注入了強大的正能量,為他們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他們可以在舞臺的中央實現自己的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