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月合刊備受好評的欄目再次上線!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離不開各種社交平臺,也樂于在平臺上發(fā)表自己的動態(tài),常??梢钥吹酵粭l動態(tài)在QQ空間發(fā)了,又在微信朋友圈發(fā),朋友圈才點完贊,微博更新了……
有人就開始議論,說:好懷念那個“車、馬、郵件都慢”的時代??纯垂糯哪切┰娙藗?,人家就默默寫詩抒發(fā)情感,也不發(fā)動態(tài)告知天下。當(dāng)然,別以為寫詩就低調(diào),那時的詩人和今天的網(wǎng)紅作家沒差,隨便寫首詩閱讀量就是10萬+。
你看,當(dāng)詩人們也開始玩轉(zhuǎn)網(wǎng)絡(luò),他們漸漸放飛自我:寫詩送偶像的,展示收到禮物的,懷念基友的,分享知乎鏈接的,傳播愛國歌曲的……跟我們也沒什么區(qū)別,這么一想,是不是突然就拉近了距離?
曹操
說起曹操,我們腦海中大概會浮現(xiàn)出一個眼神犀利、眉頭緊皺、表情嚴(yán)肅的硬漢。影視劇中的曹操也大多是這種形象,雖然他并沒有稱帝,但是卻做出過“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樣讓人震驚的事,真不愧是野心勃勃的一代梟雄啊。寫起詩來都是“剛勁有力”。
不過硬漢也有柔情,在曹操的生命中,有一位男人,曹操為他哭過兩次,關(guān)系非比尋常。他就是曹操的五大謀士之——郭嘉。
第一次是郭嘉剛死的時候,曹操傷心欲絕,說: “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屬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直接抒發(fā)了自己對郭嘉的信任和倚重:天下的事你都知道,怎么能這么早就離我而去??!第二次是著名的赤壁之戰(zhàn)后,曹操被打得落花流水,灰溜溜地北歸時憤然:“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簡直明示了郭嘉是自己心中的獨一無二:你們都不如郭嘉!想來這條朋友圈也是有感而發(fā)啊。
潘安
西晉文學(xué)家、政治家,著有《閑居賦》《秋興賦》《悼亡詩》。但相比他的作品,我們更熟悉的是他的容貌。作為“古代第一美男”,潘安可是那時的大眾偶像。傳說他年輕時駕車走在街上,連老婦人都拜倒在他的“西裝褲”下。為了表達(dá)對潘安的喜愛,熱情似火的粉絲們都朝他的車?yán)飦G水果,讓潘安每次出門都滿載而歸?!墩Z林》記載:“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同事左思效仿他游逛,結(jié)果因為長得太難看,被婦女們吐唾沫,最后垂頭喪氣地回家了。
潘安除了長得好看,還特別癡情。在文人墨客們都坐擁三妻四妾的年代,他卻對發(fā)妻一往情深。在楊氏去世后,他寫下《悼亡詩》,情感真摯,聞?wù)邆?,聽者落淚,此舉開創(chuàng)了悼亡詩的先河。后來潘安并未續(xù)娶,他的小名“檀郎”也成了心上人的代名詞。
嵇康
嵇康何許人也?讀過《世說新語》的人應(yīng)該都不陌生。作為竹林七賢之一,他追求自然、遺世獨立、厭棄功名,向往著自由自在的生活。除了留下《幽憤詩》這樣的名篇之外,他還是個音樂家,著有音樂理論著作《琴賦》《聲無哀樂論》;還是個書法家,工于草書,其墨跡“精光照人,氣格凌云”;還是個畫手大大,可惜作品都沒流傳下來。
看完上面這一串,你可能會驚呼:天才就是天才,與我等凡人完全不同!不,還是有一點擦邊的共同點:嵇康是一位養(yǎng)生Boy。除了沒事跟向秀一起打打鐵,累了跳池子里泡會兒澡,讓見到的人們飽飽眼福,贊美一句“蕭蕭肅肅,爽朗清舉”外,他還繼承了老莊的養(yǎng)生思想,并付諸實踐,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養(yǎng)生理念,為后世留下一部《養(yǎng)生論》。現(xiàn)在一邊喝著枸杞紅棗茶一邊熬夜的同學(xué)們,不如找來讀讀吧。
陶淵明
周敦頤愛蓮花我們都知道,這個蓮花吹在《愛蓮說》開篇寫到:“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所以在陶淵明說蓮花的壞話時,他才會這么生氣。
歐陽修愛牡丹也是真的。他在洛陽做官時,發(fā)現(xiàn)“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花開時士庶競為遨游”,感動壞了,親自走訪民間,考察洛陽牡丹的歷史、品種和當(dāng)?shù)氐娘L(fēng)土人情,寫成了我國第一部牡丹專著《洛陽牡丹記》。
最后再來說說陶淵明。你看他頭像是菊花,看到菊花型的煙花是“有幸拍到”,在詩里也變著花樣夸菊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秋菊有佳色,衷露掇其英”“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每一首都裝著他沉甸甸的愛啊。
崔顥
說到黃鶴樓,我們第一反應(yīng)一定是崔顥的那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但提起崔顥,我們可能也只想得起他這一首詩。在唐代那個大神云集的時代,像崔顥這樣憑借一酋詩站住腳的,大概是一朵奇葩了。
崔顥這首《黃鶴樓》寫得有多好呢?讓我們通過詩仙李白的一個小故事來感受一下。相傳李白也很愛黃鶴樓,時不時去登高遠(yuǎn)眺,站在樓頂高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黃鶴樓”。游玩嘛,總要寫點東西來抒發(fā)一下自己的心情,我們現(xiàn)代人愛寫游記,唐朝人當(dāng)然就是寫詩了。正當(dāng)李白準(zhǔn)備題詩留念時,突然抬頭看到崔顥寫的《黃鶴樓》,這首詩讓李白驚呼“絕妙、絕妙”,還寫了一首打油詩來抒發(fā)自己的感懷: “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連李白都被勸退,可見這首詩的絕妙了。
李商隱
一個來自靈魂的發(fā)問: “無題小王子”李商隱究竟寫了多少首《無題》?
讓我們翻開《李商隱詩歌集解》尋找答案:
根據(jù)這本書里所收詩歌的統(tǒng)計,在李商隱創(chuàng)作時,以《無題》命名的共有15首,五言4首,七言11首;還有5首在目前通行的詩集中經(jīng)常被標(biāo)為<無題》,分別是五律“幽人不倦賞”、七絕“長眉畫了繡簾開” “壽陽公主嫁時妝”“待得郎來月已低” “戶外重陰黯不開”。為什么要把這5酋單獨提出來說呢?因為專家考訂,認(rèn)為這5首可能創(chuàng)作時是有題目的,但是由于年代久遠(yuǎn)或者版本問題,詩題沒有跟隨詩歌流傳下來,就變成無題詩了。
李商隱的詩讀起來很美,用一個字來總結(jié)就是“艷”。就算我們今天仍未知道那些詩歌到底寫給誰,叫什么名字,想要表達(dá)什么,但他的詩無需掰開揉碎去化驗成分,讀來就已是一種別樣的享受。
范仲淹
范仲淹簡直是一個將“愛拼才會贏”貫徹到底的人。
早年家境貧寒,他寒窗苦讀數(shù)年,頭懸梁錐刺股,拼盡全力,終于中了進(jìn)士。
沒當(dāng)兩年官母親病逝,他辭官守喪,也沒有閑著,在晏殊的邀請下去了書院擔(dān)任教導(dǎo)主任。他主持教務(wù)期間勤勉督學(xué),以身示教,關(guān)心時事政治,緊跟熱點,培養(yǎng)了一批像他一樣嚴(yán)于律己、胸懷天下的士大夫。
后來皇上聽了他的事跡,召他入京當(dāng)官,從圖書管理員開始,一路起起落落,做過地方知縣,也當(dāng)過戶部侍郎,唯一不變的是他在每個崗位上都堅守職責(zé),一拼到底。這樣認(rèn)真工作的員工,BOSS當(dāng)然也看在眼里。在他六十四歲病逝后,仁宗親書“褒賢之碑”,加贈兵部尚書,謚號“文正”。后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追封楚國公。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宣言真是伴隨他終生啊。
杜甫
司馬光說了三個事實,第一個事實其實稍微了解李杜兩個的詩歌的人應(yīng)該都知道。杜甫這一生,寫了好多首給李白的詩,《不見》算是題目比較委婉的了,直抒胸臆的還有《贈李白》《冬日有懷李白》《春日憶李白》《天末懷李白》,就連夢里都有李白的身影,寫了《夢李白二首》記錄下來。
這般深情,李白是怎么回復(fù)的呢?好像就《沙丘城下寄杜甫》《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這兩首,就連他倆一起出去玩時,也只有杜甫寫過《與李十二同尋范十隱居》來懷念這段時光。而李白呢?用一首《尋魯城北范居士世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作》,講自己不小心落到蒼耳叢里沾了一身帶刺的果子,但他懶得管,繼續(xù)去找老范了,只字未提杜甫。
杜甫的一腔深情,不知李白是真沒讀懂,還是裝作沒讀懂呢?
孟浩然
說了杜甫追李白的“單戀”,就不得不再提一個人——孟浩然。他們仨簡直構(gòu)成了有個缺口的“三角戀”——杜甫愛著李白,李白卻愛著孟浩然。
李白寫給孟浩然的詩也不少,什么《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啊,《春日歸山寄孟浩然》啊,還有《游溧陽北湖亭望瓦屋山懷古贈同旅》,都是送給孟浩然的。
當(dāng)然傳播最廣的,還是上面這首《贈孟浩然》,開篇就是熱情的告白: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非常符合這位浪漫主義詩人的風(fēng)格了。
那作為李白的粉絲,杜甫對這件事會不會很酸呢?其實不然。查閱資料我們就知道,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jù)證明杜甫和孟浩然是朋友,但從杜甫的詩來看,他也深受孟浩然的影響,特別欽佩孟浩然的詩。他在《岳陽樓》中寫“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就Pick了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看來小道消息有時真是不可信。
文天祥
文天祥是一位根正苗紅的愛國主義者。
在他考進(jìn)士,接受皇帝的面試時,以“法天不息”為題,洋洋灑灑寫了一萬多字,考官王應(yīng)麟給皇帝報告說: “這個試卷以古代的事情作為借鑒,忠心肝膽好似鐵石,我以為能得到這樣的人才可喜可賀?!蔽奶煜楸贿x為進(jìn)士第一。
但他的一腔熱血,并沒有得到皇帝的回應(yīng)。當(dāng)時宋理宗在位已久,治理政事漸漸怠惰,這樣的背景下,文天祥就像一個愣頭愣腦的少年,盡寫些皇帝不愛看的文字。不出意外,他被一貶再貶。
后來,文天祥終于被重用,磕磕絆絆地當(dāng)上了丞相。宋末戰(zhàn)爭不斷,熱血少年文天祥帶著他的兵保家衛(wèi)國。雖屢戰(zhàn)屢敗,但他們沒有背叛國家,被俘后英勇就義。文天祥被俘后,元軍為了招降張世杰,強(qiáng)迫他寫信。文天祥正氣凜然地寫下了名篇《過零丁洋》,于元至元十九年慷慨就義。
納蘭容若
前幾年大熱的清朝穿越劇,讓納蘭容若又火了一把。
現(xiàn)在解讀他詩歌的人太多了,隨手在網(wǎng)上書店一搜,單是《納蘭容若詞傳》,就有簡約版、珍藏版、精裝版、超值全彩白金版、手帳版……更不要說各種注釋版、改編小說、改編影視劇……數(shù)不勝數(shù)。
但就像曹寅說的: “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我們現(xiàn)在的解讀,不見得是人家真正的意思。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曾刷爆了文藝小青年們朋友圈的句子,根本不像我們YY的那樣是要委婉地提分手,也不是跟好朋友絕交,更不是“我們要做好朋友”的意思。
在光緒年間的《娛園叢刻》中,這首詞的題目是《擬古決絕詞柬友》,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納蘭寫了這首詞,一個QQ消息發(fā)給朋友:你幫我看看唄?
哪來這么多兒女情長、愛恨糾葛,不過是沒有看懂的人們自行腦補(bǔ)罷了。